让你多消费多投资,就是不听,还一窝蜂的提前还房贷,你让银行怎么活?这下好像要变天了!
央行表示:“支持和鼓励大家与银行协商变更合同约定,也可以发新的贷款来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啥意思呢?吃进嘴里的要吐出来了!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央行多次下调贷款基础利率;同时,新房贷款利率也在不断下降。那么存量房贷这部分人就显得很尴尬。要知道早年买房子,贷款基础利率还要上浮20-30%,很常见吧?现在下调10%-15%,相比之下一涨一降利息差高达30%以上。
在此背景下,这几年投资环境又不太好,拿着钱还真有可能赚不回来这个利息,对此,前些年存量房贷款这部分“高利率”人群,自然会选择提前还贷来减少负债成本压力。但问题是一窝蜂的这样搞,银行怎么办?大家提前还款天量的资金涌回了银行,不流通,经济消费活力就无法释放。
于是,银行为了自身利益设置各种门槛,比如:预约时间三个月以上,目的就是阻止还贷,但问题是治标不治本,当然也成为了金融市场上这两年最为突出的普遍矛盾。
7月14日,人民银行高层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提前还款客观上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有一定的影响,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我们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这段话字不多但信息量却很大,首先表明了一个态度,提前还贷是房贷市场存在的客观矛盾。
商业银行吃到嘴里的肉,还真有可能要吐出来!
通常来说贷款合同是契约,只要签了字按了手印几十年也要履行约定,就算后悔只能认栽。央行的讲话,似乎要变天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释放两个信号,第一:说明央行不会统一干预。第二:各个商业银行可以自行决定利率下调,重新制定合同。
值得一提的是,发布会上央行还透露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个人住屋贷款累计发放3.5万亿元,但上半年新增的中长期贷款只有1.46万亿,通常来说中长期贷款,所指向的主要是房贷。中间差额大约是2万亿,说明什么问题呢?上半年提前还房贷的金额大约为200亿。
再一个,据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了20.1万亿。截至目前,银行躺着大约140万亿的天量储蓄。要知道140万亿的概念,一年下来即便是2%的利率,每年也要支出两百多亿的利息。
通过上面的数据不难发现,如果大家提前还贷持续下去,天量资金只能在银行睡觉。银行本来就是靠利差赚钱,主要业务搞不走不说,经济活力也无法释放。毫无疑问,口子要撕开啦?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把钱提前还了,银行连汤都喝不着,降低一点利息最起码还有骨头啃。不出意外,金融市场将迎来激烈的贷款竞争,它所对应的就是存量房利率终于要下降了!
最后借用新京报的一句话:“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才有可能让大家敢于消费,才能化解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