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向未来:中国企业的确定性是什么 | 微观视界

2023年01月06日18:58:03 财经 1802
开放向未来:中国企业的确定性是什么 | 微观视界 - 天天要闻

谢泓/文企业经营的确定性是通过经营效率获得经营效益来实现的。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企业迎接过国家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庞大的基础设施红利以及超大规模市场的红利。中国的机会就是世界的机遇,这是过去几十年,全世界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最大的确定性。

如今,这个确定性慢慢变得有些不确定了。而中国企业家所要思考的,也不再是某个具体政策,而是要作为地球上的一家企业,去思考美国的经济政策、欧盟的经济政策、中国的经济政策等对企业的影响。企业要面对的是全世界的市场机遇与挑战。

中国企业习惯跟着政策和惯性走,很少思考它存在这个世界的价值是什么。哪怕是最近经常讲的专精特新企业,更多提出的口号是替代进口。但往更深层次想,既然能够替代进口,自然存在在替代世界同样产品的能力,只不过,在中国替代进口是市场替代的机会开始而已。

只有经历真正的困难与危机,企业才能够对其经营能力有更加清醒的认知,才能够更好地判断企业以往的成功,究竟是基于机会的成功,还是基于经营的成功。

一旦中国供应链与美国供应链存在某种程度的独立,作为一个经营主体,它就不可能依靠国家的各种红利存活,而是需要计算经营效率,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它必须跟国际公司一样,去衡量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价格、税负水平、市场规模、劳动生产率、供应链状况、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土地价格、港口码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等等。

拥有这样心态的企业,才可能是一家成熟的企业。企业若没有正确的经营理念与心态,得到的永远是机会,机会是随时可以离开的。

今天的经营环境告知我们,如果企业没有确立对于企业经营的理解,过去四十年对于中国的大部分企业而言仅仅是机会。如果我们的企业家能够经历危机与磨砺,把危机变成机遇,中国企业才可以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中屹立不倒,成就新的辉煌。

全球化进程已受到冲击,全球产业链将重构,中国企业正处在新旧结构破立之间。2022年这条分界线分割了企业的过去与未来。什么才是企业的未来?面向新一年及更长远的将来,企业又如何继续寻找到确定性?

全球化配置资源的企业

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产业转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逐步深度嵌入产业体系中。随着中国经济深度发展,某种程度上也对原有世界的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中美某种程度经济上的脱钩已将成为事实。

为了“躲避”中美贸易战,2018年,东莞的邦泽公司开始投资越南工厂。如今,越南邦泽工厂的劳动生产率已接近东莞,但工人工资水平仅有东莞的一半。邦泽曾在国内开展电商事业,后来在亚马逊开店,理解国外电商玩法后,觉得可以尝试发展其它品类,帮助更多小企业进驻海外电商。邦泽的国际化之路有一个学习榜样,就是同在东莞厚街的TTI创科集团。

TTI创科集团1985年在香港成立,1988年在东莞厚街镇设立工厂。创科集团的机遇是,当全世界产业转移到中国大陆时,很多制造品牌没有及时转移产业,因而失去了供应链和订单。1990年,创科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后,就利用生产及供应链优势加上资本作用,连续收购了十几个国际品牌,成为国际电动工具及配件、户外园艺工具及配件的国际性企业。2021年,创科的销售达到132亿美元,在福布斯2022全球企业排名第893位。可以说,创科集团是一家受益于世界产业转移,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制造企业。

位于佛山顺德陈村的科达公司,于2016年开始在非洲肯尼亚投资陶瓷厂,截至2022年6月,已在肯尼亚、加纳、坦桑尼亚塞内加尔赞比亚五国投资6家陶瓷厂,共计建成14条生产线。科达公司认为,非洲人力资源和原材料资源丰富,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去年,科达公司增长率达到34.24%,主要得益于非洲业务的迅速增长,海外营收在科达公司的营收占比高达47.12%。科达目前在非洲业务的定位,已从原来建筑陶瓷供应商转变为国际建材供应商,它可以把佛山建材产业的优势叠加为科达的产业整体竞争力。

邦泽公司董事长徐宁讲,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不是简单的关税壁垒问题,而是全球配置资源问题。

中国企业不能以过去参与经济全球化贸易的心态去参与“一带一路”,必须带有自身的战略思考去构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尽管,中国企业走出去还面临各种障碍,但从务虚到务实,从工业园圈地到实体企业投资,从贸易到制造,从产品到品牌,从注重投入资产到投入品牌与渠道,或许都在酝酿着中国制造的新未来。

强调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企业

稻盛和夫曾发表演讲《萧条是成长的机会》。他从创立京瓷开始,分别遭遇了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的日元升值危机、90年代的泡沫破裂危机以及2000年IT泡沫破裂危机。

日本经济的外部性很强,受世界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总体上,中国企业有国家政策保护,受世界经济危机冲击比较小,企业有空间和时间去进行风险调控。如若保护机制不再,冲击也将是巨大的。企业就是经营的主体,应去面对、应对存在的各种风险。

在稻盛和夫看来,企业改变不了环境,企业经营的确定性只能由自己提供。日本已经是一个成熟经济体,不仅体现在与世界经济的高度融合,还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企业家群体的出现。企业家必须有经营思想,有战略思想,有全球视野。

稻盛和夫对于企业经营的要求很高,他认为,企业如果没有超过10%的利润就不叫经营。他认为企业经营利润率最好达到30%左右。这样在萧条时期,订单哪怕减少一半,企业还可以保持正常。

这几年,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非常重视企业降本增效的管理工作,大力推进精益生产、供应链管理在企业内部的落地。哪怕是多年做精益生产、TOC管理的邦泽公司,在今年做精益改善周的时候,仍发现有很多改善空间。

精益生产咨询师卢振认为,中国在工厂管理方面,大企业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中国大企业与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差距很大,主要还是很多小企业把自己看成大企业的配套工厂、生产车间,有订单,哪怕利润微薄,能做就做。很多企业都没有把自己当企业看。企业管理顾问姚阳说,中国制造是长在别人大腿上的企业,言外之意是不用战略,不用思考,不用管理。

经过这轮危机后,很多缺乏管理的企业会被淘汰,但也会有一批企业得到成长。它们通过现代化管理站稳脚跟。中国经济发展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而未来决定中国经济质量的不是增长速度与规模,而是企业的经营质量。同时,要真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在于能否出现稻盛和夫、任正非、曹德旺等优秀企业家这个群体。不断涌现优秀企业家群体的经济体,才是成熟的经济体。

建立标准与游戏规则的企业

近日,在WTO的主持下,包括中国、美国、欧盟在内55个参加方经过谈判后达成一致完成了《服务贸易规制》。但服务贸易的优势方是欧美国家,中国连续二十年都是贸易逆差。标准、知识产权、金融、法律等都是欧美国家的强项。

时至今日,全世界的贸易规则、金融体系、产业体系、产品标准,大多由欧美国家制定。中国产品出口需要得到欧美各种认证,质量的、环保的、社会责任的。就连船舶运输、商务飞机航行,甚至精益管理经常使用的六西格玛认证,各种各样的软件认证、数据库认证、机器人工程认证、编程认证、国际会计师认证……这些都打着欧美“标签”。

在全球化体系中,欧美国家基于先发优势,制定不胜枚举的体系标准,并成为各行各业的准入门槛。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除了欧美国家的先发优势,还包括欧美国家规则意识强、形成标准可以锁定优势以及获得最终话语权与主动权。

中国要提升产业竞争力,除在技术创新、发明创造上赶追,还需要逐步建立自己的产业标准体系、价值体系。而中国建立自身体系的难点在于:一是国家很多标准体系脱离实际,得不到社会支持;二是很多标准制定机构把标准制定视为权力,而非责任,很多看中的是个体利益、部门利益,而非国家利益;三是重视标准制定,但忽略标准推广;四是评价过程的利益寻租与缺乏公平;五是对于标准制定的知识产权认知不到位。

广州有一家叫尚品宅配的上市公司,建立了全新的家具定制商业模式,其实就是一种原创标准制造体系。如果它能够得到知识产权保护,其市场估值一定会超过千亿。英国的半导体知识产权(IP)提供商ARM公司,全世界超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的架构。

中国的产业体系标准制定,需要国家有更加顶层的设计,政府机构要成为裁判,而非裁判加选手的角色;需要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标准制定,并允许它们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需要借用商业的力量,推动国家各种体系标准的建设。

企业与社会机构要重视参与国家各种标准的制定工作,需要在知识产权与法律上保护自己的标准成果。要积极推动基于企业商业与社会利益保护的国家标准立法。产业标准,涉及企业的竞争力,涉及国家的话语权与软实力,也是国之重器,企业的重器。

通过创新参与社会发展建设

三年疫情让很多企业人仰马翻,疫情防控有其意义,但也暴露了社会管理存在的部分问题。疫情防控需要全社会参与,不仅仅是被动参与,还需要发动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来参与。中国制造世界第一,怎么体现中国制造在防疫工作的作用,而不是简单的方舱医院建设。

疫情爆发之初,口罩一罩难求,但有了企业参与,短短几个月,中国就把今后一百年的口罩产能制造出来了。疫情防控如果有更多企业参与,除了防护物资,我们可能还能在防护设备、装置上有重大突破。但很多简单产品,一旦加上医疗认证,就是巨大门槛,严重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不仅是经济目标,更是社会目标。经济发展不单是社会目标建设的基础,更是要借用经济建设的力量,去推动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特别是目标实现的效率与人民的满意度。而中国的社会力量与企业组织,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向政府展现其通过创新创造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帮助政府提高效率、减少开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这几年接触了深圳一家垃圾回收企业,年销售二十亿元。印象中,垃圾回收是政府事务。深圳由于是新设立城市,没有那么多足够的事业单位提供社会服务,于是通过服务外包推动了一批垃圾回收公司的发展。实践证明,用服务外包的形式,其成本远低于事业单位。

一方面,国家通过社会改革、释放更多社会服务发展空间给企业。另一方面,从生产制造,到社会服务,也是很多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二十大报告提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既是国家发展的方向,也是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笔者所担心的是,旧经济结构已解构、新经济结构还没有形成前,经济发展会出现“空挡”状态。因此,冀望在新旧结构破立的窗口期,国家通过社会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新空间,激发经济发展新动力,以期达到对冲国际化利空的目的,让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动力永续。

中国企业家对于未来,不应用过去全球体系视角来看待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而应超出中美博弈去审视全球市场,用全新全球化视角配置企业的投资、经营资源。未来的企业应该站在新起点、用新格局去达成新使命。中国企业家的使命,就是通过技术、市场、经营、社会等各种创新,在完成原始积累的同时,重新配置国际的经济与政治资源,向未来开放。

未来图景并不清晰,需要探索的进程中去塑造。因此,面向未来的企业,必须有足够的开放性、包容性,既不被固有思维束缚,又勇于去尝试全新的模式,有勇气去跨越新的边界。

(作者系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长沙市百团兴高举高打,却陷非法集资质疑 - 天天要闻

长沙市百团兴高举高打,却陷非法集资质疑

来源:互联网分析师于斌编辑 | 虞尔湖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各种创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湖南百团兴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商业模式,自亮相起便备受瞩目。
7月3日,2025养老金上涨最多的两类人,看看有你吗? - 天天要闻

7月3日,2025养老金上涨最多的两类人,看看有你吗?

2025年,养老金调整的消息再度成为广大退休人员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家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每一次养老金调整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在这次调整中,有两类人有望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他们的养老金涨幅可能会远超平均水平,你的情况是否符合呢?一起来了解一
政策东风吹拂海洋经济 概念股批量涨停 - 天天要闻

政策东风吹拂海洋经济 概念股批量涨停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 陈见南7月2日,A股海洋经济板块大幅拉升,中证海洋经济指数盘中最高上涨2.81%,收盘上涨1.65%。海洋经济概念股掀起涨停潮,克莱特30%涨停,国联水产20%涨停,大连重工、獐子岛、亚星锚链、振华重工、巨力索具等10
我国创新药获批上市呈井喷效应 - 天天要闻

我国创新药获批上市呈井喷效应

2024年获批数量达48种,今年上半年已近40种我国创新药获批上市呈井喷效应2024年我国药企完成超90笔海外授权交易,总交易金额超500亿美元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加快发展以医药行业为主的新质生产力,医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建立起强大的超过万人的研发团队,加速由技术输入变为技术输出,融入全球医药创新链。图为连云港高...
狂揽50亿订单,2300亿白酒巨头,挑战茅台! - 天天要闻

狂揽50亿订单,2300亿白酒巨头,挑战茅台!

周期下行,几乎所有酒企都在承担销售压力,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小酒企可能会被淘汰,头部酒企也受到影响,业绩增速放缓。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保持高成长难上加难。但山西汾酒2024年三季报中,却出现了三个超预期的数据。第一,成长速度超预期。
美债雪球滚至36万亿,全球央行深陷美元陷阱 - 天天要闻

美债雪球滚至36万亿,全球央行深陷美元陷阱

——美国国债总额高达36万亿,到2025年年底可能突破40万亿大关。若将这些债务分担到全球,平均每个人需要背负4500美元。这个庞大的债务雪球已经压得美国财政喘不过气,单每年的利息支付就要花费上10000亿,相当于美国年度的军费支出。
标普、纳指再创新高!特斯拉涨近5%,市值大增3400亿元!比特币涨近4%,油价大涨、工业金属普涨 - 天天要闻

标普、纳指再创新高!特斯拉涨近5%,市值大增3400亿元!比特币涨近4%,油价大涨、工业金属普涨

每经编辑:毕陆名美东时间周三(7月2日),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截至收盘,纳指涨0.94%,道指跌0.05%,标普500指数涨0.47%。科技股集体上涨,特斯拉涨近5%,甲骨文涨超5%,英伟达、苹果涨超2%。热门中概股涨跌互现,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0.06%。富时A50期指连续夜盘收涨0.13%,报13448点。周三纽约尾盘(周四北京时间...
丸美生物:创新驱动 向美妆科技企业战略转型 - 天天要闻

丸美生物:创新驱动 向美妆科技企业战略转型

来源:东方财富近期,丸美生物成功通过ISO56005《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二级认证。丸美生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怀庆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公司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引擎,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妆科技企业。
能源早新闻丨中国与沙特重大能源合作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 天天要闻

能源早新闻丨中国与沙特重大能源合作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新闻聚焦◐外交部:希望各方能够相向而行,推动伊核问题重回政治解决的轨道。据央视新闻报道,7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在回答有关当前伊朗局势的问题时,毛宁表示,近期中东爆发了严重的冲突,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是很清楚的。中方希望实现持续有效的停火,推动中东地区重回和平与稳定。关于伊朗核问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