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国债总额高达36万亿,到2025年年底可能突破40万亿大关。
若将这些债务分担到全球,平均每个人需要背负4500美元。这个庞大的债务雪球已经压得美国财政喘不过气,单每年的利息支付就要花费上10000亿,相当于美国年度的军费支出。
在美债疯狂膨胀的糟糕情况下,各国央行都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他们正在成为美债雪球的接盘者。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占比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仍然高达58%。
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和国际贸易结算需要,各国央行不得不持续吸纳美债,仿佛陷入了自愿的囚徒困境。
所谓的自愿,其实是美元货币体系困境里的无奈选择。因为美元作为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需要美国通过长期的贸易逆差来提供流动性,在无形之中迫使各国央行被动积累美元资产,进而不得不去购买美国债,明知道此模式存在风险,大有偏向虎山行的意思。
2020年疫情爆发后。美联储实施无限量化的宽松政策导致天量的美元流向世界。疫情期间,美联储增发4.7万亿美元,其中有3.8万亿美元流向海外。
新兴经济体的外汇储备激增,为了规避本国货币升值压力,只得将大部分的新增储备再次投入美债市场。
当2022年美联储加息缩表。
美元回流导致多国汇率崩溃,又被迫抛售黄金储备来换取美元维稳,最终这些美元又回流到美国购买了美债。这一进一出的杠杆游戏,让整个世界都生活在美元体系构造的黑暗牢笼中,财富被美国挥舞的镰刀无情收割。
如此,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央行正奋力尝试挣脱美元体系的枷锁。
也就是去美化。
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全球央行购买黄金的需求连续多年创历史新高,更有少数国家积极推进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如中国与俄罗斯使用人民币结算战略资源,中国与东盟采用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等,意在探索绕开美元的支付通道。
巴西总统卢拉曾公开质问:为什么所有国家必须用美元结算?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货币结算?这歇斯底里的呼声背后,是全球对减少美元依赖,分散风险的迫切渴望。
关键就在于全世界都深知这一点,但是又无可奈何,多半没有那个实力和勇气去反抗不是吗?可见美元霸权的根深蒂固。一旦有国家萌生出反抗的想法,美国又怎么可能放任不管,必然以雷霆万钧之势将苗头掐灭。
最典型案例就是,2019年土耳其因抛售美债遭到了美国制裁,其银行被美国的踢出了美元结算体系。
若全球央行对美债的态度发生转变,美国经济定会面临三重危机:
其一,美元信用的根基动摇将冲击全球储备货币地位;
其二,若美元流动性恶化将引发全球金融海啸;
其三,融资成本飙升可能导致引爆债务利息支付的恶性循环;
结合当下的现状和国际热点,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上面所述的内容正在悄然发生。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那样东西是永恒的,一成不变的,也就意味着没有那种货币霸权能永远存在。英镑霸权的衰落用了半个世纪,而今美元体系面临的压力空前加速。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说过:美国国债的增长轨迹绝不可持续。现实却是美国国债的雪球越滚越急,越滚越大,越滚越近……
当36万亿债务雪球如泰山压顶,全球央行接盘表象下的艰难挣扎,是全球货币体系深层矛盾的集中爆发。美国的这种债务平衡术终归有极限的,等债务规模突破临界点,或被某个不可预知的黑天鹅事件戳破,美元主导的金融秩序将迎来剧震。
并且各国央行接盘的不仅是美债,更是被美元霸权锁定的国家命运,除非出现足以颠覆的力量,如金砖国家储备货币真正落地等,不然这场危险的债务游戏仍旧持续吞噬着全球财富。
总而言之,世界金融体系正在上演一场规模空前的现代炼金术,美国把债务炼成美元,世界将美元炼成美债,这个循环看似是精巧美丽,实则危机重重。各国央行看似手握巨额外汇储备,实则深陷美元陷阱,在债务漩涡中被迫承担巨大风险,这盘危险债务游戏,终将迎来清算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