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阅微札记
编辑|阅微札记
前言
我国的铁路里程已经达到了16.2万公里,高铁里程也达到了4.8万公里,在我国几乎可以坐火车到达任何地方,甚至是西藏都已经开通了动车。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五年前我国的铁路集团负债竟高达5.76万亿元,这金额比当时整个北京市的GDP还要高,许多人开始担心铁路是不是要撑不住了?
但是五年过去了,我国的铁路不仅没有垮掉,反而一路狂飙,为何负债如此之多还能高速发展?铁路的钱到底都花在哪了?
吓人的巨债
上世纪末中国铁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1994年整个铁路系统的亏损就已经达到了35.4亿元,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
那时候的铁路建设主要靠国家拨款,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飞速发展,光靠国家财政显然撑不起,无奈之下铁路部门开始大量举债。
到了2021年,中国铁路的负债规模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76万亿元,如果平均算下来,我国的每一个人都要为铁路“背负”大约4000元的债务。
为什么我国的铁路会这么“烧钱”,首先我们得先看看建设成本有多高,修建一条普通铁路,每公里就要花费大约5000万元,而高铁更是夸张,每公里造价超过1亿元。
别以为这些钱只是用来铺铁轨的,铁路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机械设备,还要支付工人工资、征地拆迁费用等等。
尤其是铁轨材料每米就要几千元,价格堪比黄金,建设100公里的铁路,仅铁轨成本就要4亿元,更要命的是征地拆迁费用,这通常占到总工程费用的10%到30%。
这些债务可不是普通企业的负债,铁路的特殊性在于它几乎完全依赖于前期大额投入,更关键的是,80%以上的债务都是用于固定资产建设。
也就是说,这些钱虽然是“借来的”,但换来的是真正的家底,而且相比其他行业,中国铁路的融资成本一直控制得不错,再加上铁路属于天然垄断,客流和货运量稳定,现金流不会突然断裂。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交通几乎停摆,导致了铁路客运直接腰斩,造成了巨额亏损,全年净亏高达555亿元,负债也进一步飙升到了5.76万亿元。
很多人那时候已经悲观的认为“高铁经济会不会就此熄火”,但铁路并没有停止脚步,甚至全年的铁路基建投资超过7800亿元,川藏铁路等“世纪工程”也照常开工。
高峰期的负债,现在怎么样了?
到了2022年,铁路负债突破了6万亿元大关,更是引发了新一轮舆论波动,但仔细分析财务数据,会发现结构正在优化。
这一年虽然依然亏损了804亿元,但负债率只是小幅上升,总资产也增长到了8.99万亿元,说明虽然借了钱,但家底也更加的丰厚了,这算是“资产负债同步成长”。
尤其是货运表现亮眼,全年完成19.46亿吨运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这部分营收对冲了客运的下滑压力,铁路系统开始展现出一种稳定、抗风险的系统能力。
而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2024年的数据,全年营收1.28万亿元,净利润达到了38.8亿元,负债率则降到了63%,终于是缓解了超过万亿元债务的压力。
中国铁路能够实现盈利,主要靠了三个关键策略,第一就是“以量取胜”,通过不断扩大铁路网络,增加运输能力,降低单位运营成本,目前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经突破16万公里,成为全球最繁忙的铁路网。
第二招就是“货客分离”,过去客运和货运列车经常抢道,很是影响运输效率,现在有了高铁专门跑客运,普通铁路可以专心做货运,大大提高了整体运输效率。
第三就是精细化的管理,通过改进运营管理,降低各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著名的“铁路12306”APP,可谓是一个世纪之作,每一个环节都要精打细算,把都钱花在了刀刃上。
如今的铁路
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达到16.2万公里,其中高铁达4.8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相当于过去四年又新建出了八个日本新干线的规模。
目前已有15个省份实现了“市市通高铁”,高铁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覆盖率达到95%,全国的“八纵八横”高铁主干网基本成型,构建起全国一体化大交通网络。
更惊人的是速度的提升,2025年沪昆高铁杭长段完成了385公里/小时的运营试验,标志着中国高铁即将进入350公里时速常态化。
“350公里常态化”意味着什么?就按北京到广州来说,两个城市最快的铁路时间被压缩到7小时38分,原本需要坐飞机的长途出行,现在高铁成了更舒适便捷的首选。
其实对于我国来说,铁路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财务报表上,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民生的贡献,就拿7272次列车来说,这趟从湖南怀化开往重庆梅江的“慢车”。
这趟铁路全程178公里,票价只要7元钱,要知道7元钱在城市里可能连一杯奶茶都买不到,但在这条线路上,它承载着沿线老百姓的希望。
这趟火车成了当地农民的“致富专列”,很多农民大叔大妈提着自家种的蔬菜上车,到城里卖个好价钱,就让他们一天能挣200多块。
像7272次这样的火车还有很多,这正是我国建设铁路的意义之一,如果按照商业角度来说这些铁路并不挣钱,但它体现了中国铁路的社会责任感,有时候民生比赚钱更重要。
除了带动民生,旅游业同样也被铁路所带动,高铁的普及让游客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几乎可以一天内去往全国各地。
并且各种主题列车层出不穷,比如西安到汉中的“花海高铁”和昆明到丽江的“星光·澜湄号”,这种灵活的运营模式,既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也为铁路带来了额外收入。
结语
如今的中国铁路,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不断“输血”的病人,从“负债5.76万亿”到“资产9.76万亿”,铁路已经是国家发展的底盘。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
信息来源:中国经营报 2025-06-30——《中诚信国际:国铁集团具有较强偿债能力》
界面新闻 2021-04-30——《国铁集团去年亏损555亿,铁路客流下降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