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广州报道
港交所IPO再迎“网红”企业。
岸迈生物日前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IPO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招银国际。
公开资料显示,岸迈生物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全球范围内治疗各类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T细胞衔接器的开发。招股书显示,此次IPO募资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临床开发、管线拓展及运营资金补充,旨在巩固其在双抗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4年中国biotech业界刚刚刮起“BD(商业拓展)出海风”,岸迈生物就是首批“网红”。根据招股书,自2023年底起公司达成多项对外授权合作,总交易价值超过21亿美元,在TCE双抗领域排名全球第二。
华南某行业分析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岸迈生物最后一次融资投后估值为4.92亿美元,而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岸迈生物账上只剩不足4亿元,意味着此次IPO如果成功对企业现金流压力缓解应有很大帮助。
手握大额BD交易
招股书披露,岸迈生物目前并无获准进行商业销售的产品,报告期内没有产品销售收入。

岸迈生物综合损益表,图片来源:企业招股书
2023年,公司产生亏损5.95亿元,主要由于研发活动和管理活动有关的开支,以及与优先股有关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2024年确认收入4.59亿元,全部源于对外授权及合作协议,同年实现利润4770万元。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的负债净额为23.44亿元。
作为处于研发阶段的创新药企,研发开支是岸迈生物成本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2023年及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1.85亿元、1.23亿元;截至2024年底,研发团队共有30名成员。
截至2024年底,岸迈生物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86亿元。招股书指出,预计至少在接下来几年,随着继续推进研发计划,并为商业化核心产品做准备,公司将产生重大开支。目前的现金流状况预计可支撑12个月的财务稳定;公司计划持续密切监控营运现金流,若有需要,将启动下一轮融资,确保至少12个月的资金缓冲期。
而此前,岸迈生物手握大额BD,在TCE双抗领域名声不小。
根据招股书,自2023年底起公司达成多项对外授权合作,总交易价值超过21亿美元,在TCE双抗领域排名全球第二。2024年8月,岸迈生物与VignetteBio达成合作,将BCMA靶点T细胞衔接器(TCE)药物EMB-06的海外权益授权给对方,此次合作总交易金额达6.35亿美元,其中首付款为6000万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Vignette在获得这款TCE药物授权后不久便被其他企业收购,且同步完成3.7亿美元A轮融资。这一金额创下2024年以来生物医药行业最高募资纪录,充分体现了市场对岸迈生物TCE管线的高度认可。
依托此类授权交易,岸迈生物在2024年实现收入4.59亿元,并达成年度盈利。如果成功上市,或将成为“TCE第一股”。
总体来看,岸迈生物凭借大额BD合作,研发能力已获市场初步认可,但公司的领先窗口期并不显著,同时还面临一定的优先股赎回权风险。未来公司能否顺利推进产品研发并最终实现上市销售,还需持续关注。
管线竞争激烈
管线布置上,根据招股书,岸迈生物的核心业务模式依托于在双特异性抗体领域的经验。在核心技术方面,公司构建了三大专有技术平台,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依托技术平台,岸迈生物已建立包含8款候选药物的管线,其中3款进入临床阶段。

岸迈生物产品管线图,图片来源:企业招股书
其中,核心产品EMB-01(EGFR/cMET)用于治疗结直肠癌,通过FIT-Ig平台设计,能同时阻断EGFR和cMET信号通路,在Ib/II期试验中对重度经治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展现出良好疗效。
结直肠癌起源于大肠的结肠或直肠段,其癌变进程多始于肠壁内侧的息肉,若未及时发现并干预,息肉可能逐渐恶变。作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较高,若错失早期诊疗时机,会显著推高发病风险与死亡概率。2024年,全球新增结直肠癌病例已突破200万例,在所有癌症中位列第三,其对公共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
在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持续攀升,现有疗法已难以满足临床需求,这也让该疾病的治疗市场展现出巨大潜力。2024年,结直肠癌成为中国第二大高发恶性肿瘤,同时位列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当年新发病例约54.24万例,使中国成为全球结直肠癌病例最多的国家。从市场规模看,2024年中国结直肠癌药物市场价值约31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增长至7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1%,市场扩容空间显著。
目前,中国获批用于结直肠癌治疗的抗体药物共有3款,分别是伊匹单抗、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选择,但仍存在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在靶向治疗领域,全球范围内尚无针对结直肠癌的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获批上市,不过已有7款同靶点候选药物处于研发阶段。招股书称,岸迈生物的EMB-01是全球首个进入结直肠癌II期临床试验的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且有望成为该领域首批上市的药物之一。
不过,这一赛道的竞争已日趋激烈——其他在研药物的研发进度与EMB-01差距较小,且参与者中不乏国际制药巨头,这意味着公司未来将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挑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