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我弟弟一家三口去旅游借2万”无底线“扶弟魔”伤了婚姻

2020年11月28日05:52:04 情感 1483

文|阿莎普#情感故事#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插图:《爱的厘米》剧照

“老公,我弟弟一家三口去旅游借2万”无底线“扶弟魔”伤了婚姻 - 天天要闻

想必每一个男人都不愿娶扶弟魔做老婆,不是男人无情,是扶弟魔太可怕。如果女人自己有底线还好,没有底线的女人,一味的纵容娘家,帮助弟弟,那么自己的婚姻生活根本就无法得到安宁和幸福。

在电视剧《爱的厘米》中,关雨晴是标准的扶弟魔,虽然她是有底线的,但每一次关永年一出面让她帮助弟弟的时候,关雨晴为了不惹父亲生气,都不得不妥协。

关雨晴是一个非常注重家庭的姑娘,在面对父亲重男轻女,一味偏袒弟弟的时候,她心里纵然有诸多不满,但是依然没能杜绝自己做扶弟魔。

哪怕弟弟为了结婚把父母赶出家门,哪怕弟弟私自把她的车给卖掉,最后惹出大麻烦,她也不得不管,就因为那份亲情的羁绊。

很多人都说遇到这样的家庭,就要断绝关系,但是并非每一个人女人都能轻易的和亲情一刀两断。

“老公,我弟弟一家三口去旅游借2万”无底线“扶弟魔”伤了婚姻 - 天天要闻

电视剧里的关雨晴算是事业有成的女人,她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弟弟。可是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女人可不像关雨晴那样事业有成,不依靠别人就能做好扶弟魔。

很多女人都是结婚以后靠着自己老公的收入,去帮助娘家弟弟的。最可怕的不是扶弟魔,是没有底线的扶弟魔。

读者小凤就是一个没有底线的扶弟魔。她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毕业以后他们各自发展自己的事业,但是老公的事业越来越好,小凤的事业却一直平淡无奇,没什么进展。一直到结婚,她老公在事业上已经小有成就,但她只是有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

小凤的工资并不高,如果光靠她的工资,可能连自己都养不活,因为她的钱还要拿去救济娘家的弟弟。

小凤的娘家只有她和弟弟姐弟两个,小凤父母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就像《爱的厘米》里关永年那样,把儿子当做宝贝,哪怕儿子要他们的命,都会毫不犹豫奉上。

“老公,我弟弟一家三口去旅游借2万”无底线“扶弟魔”伤了婚姻 - 天天要闻

很多道理他们不是看不明白,但就是一味的宠溺儿子,即使儿子已经把全家害得凄惨无比,小凤的父母也不觉得儿子犯了多大的错,总是说儿子小不懂事。

小凤的弟弟原来谈了个女朋友,他对人家不好,三天两头对女朋友动手,把女孩打伤之后,对方找他们家要赔偿,他爸妈没有钱,就让小凤赔了8万块钱。

小凤跟她妈说不能那样纵容弟弟,她妈还说:“你一个当姐姐的有什么资格回来管娘家的事,让你帮帮弟弟而已,有必要对我们指手画脚吗?”

小凤一开始还会和母亲理论,久而久之她好像也习惯了那样的家庭氛围。结婚的时候她老公给了16万彩礼,都留在了娘家,结婚后弟弟有一段时间倒是很少跟他们要钱。

但是到了弟弟结婚的时候,娘家妈跟她要20万,小凤没有那么多钱,自然要和她老公要。她老公一开始不愿意给,但是小凤说娘家太不容易了,他们现在有能力就帮帮自己的家人,又是打着亲情的旗号做扶弟魔。

“老公,我弟弟一家三口去旅游借2万”无底线“扶弟魔”伤了婚姻 - 天天要闻

小凤和她老公从大学就谈恋爱,两个人的感情自然不会被20万影响到,而且小凤娘家妈还说了,这是弟弟结婚需要用的,以后只要弟弟成家了,就劝他好好找个工作养家糊口,不会再麻烦姐姐和姐夫。

小凤也是这样想的,她老公自然相信老婆的话,谁知道小凤的弟弟结婚之后三天两头没有零花钱,就开始打电话跟小凤要。

一开始,小凤给弟弟300或500,他总是不知足说太少了,后来小凤一个月5千的工资要拿出来2千给弟弟。她不是不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其实她也不敢让老公知道,但时间长了老公自然就知道了。

不过她拿自己的钱她老公也没说什么,但是,平时给零花钱也就算了,她弟弟后来有了孩子以后,就连奶粉钱还想让她这个姐姐拿。

“老公,我弟弟一家三口去旅游借2万”无底线“扶弟魔”伤了婚姻 - 天天要闻

这一次别说是小凤的老公,就连她自己也觉得有点过分了,奶粉钱她坚持没有给,她跟父母还有弟弟弟媳说,自己结婚以后也很不容易,不能一味的去帮助弟弟了。

因此她和娘家还闹翻了,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娘家,后来家里亲戚都劝说,毕竟是一家人还是不能断了那份情。

而小凤父母也是有求于女儿,又带着弟弟跟她道歉,她于心不忍自然又和好了。

后来有一次她弟弟准备带自己老婆和孩子出去旅游,没有钱就找她这个姐姐要2万块钱,小凤平时的钱已经给了弟弟一部分,剩下的给自己家里也花得差不多了,她手里并没有什么积蓄,2万块钱对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她只好找老公要。

她跟老公说:“老公,我弟弟一家三口去旅游借2万,你先垫出来,我攒够钱了就还你。”

她老公听到这样的话,直接朝她发火,小凤老公说,从他们结婚以来帮助小舅子已经不少了,前前后后有30多万,真不能再帮忙,每次都说是借钱,但从来没有还过。

“老公,我弟弟一家三口去旅游借2万”无底线“扶弟魔”伤了婚姻 - 天天要闻

小凤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老公不愿意借这2万块钱,她当时就生气了,其实她平时因为娘家弟弟的索取,在老公面前总是抬不起头,但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就跟老公吵了起来。

两个人吵得没完没了,她老公说过不下去就离婚吧,不想再当扶弟魔了。小凤当时也急眼了,两人很快就把婚离了。小凤做扶弟魔无底线,最终把自己的婚姻都搭进去了。

现在很多男人找对象时,一听说女方家里有弟弟,就担心自己结婚后会成为扶弟魔,但也不能因此不结婚,只能说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先了解清楚对方的家庭情况。

电视剧《爱的厘米》里,徐秀兰在饭桌上就很明确跟关雨晴的家人说:“如果我们娶媳妇,连带着养小舅子,这个我可不答应。”

徐秀兰说让关家立个字据,让关雨晴对弟弟不能投入任何资金的帮助。其实,我觉得这样的要求很合理。

“老公,我弟弟一家三口去旅游借2万”无底线“扶弟魔”伤了婚姻 - 天天要闻

婚姻本来就会牵扯到两个家庭,不知道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那既然知道女方的家庭情况严重的重男轻女,婆家就应该有一些要求,结婚后,不让儿媳继续做扶弟魔。

没有几个女人能做到像苏明玉那样,敢和家人闹,也没几个女人会像关雨晴那样事业有成,但也有底线。扶弟魔的女人,在普通家庭真的是不敢娶,那就是个无底洞。

所以,结婚对象的家庭如果重男轻女,结婚时就要把话说清楚,男人也不能为了娶个老婆,再养一个小舅子。谁挣钱都不容易,都该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对别人的帮忙,只能量力而行。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删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家庭越过越好,一定懂得相互滋养 - 天天要闻

一个家庭越过越好,一定懂得相互滋养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睦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也体现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家庭是人们情感的港湾和精神的寄托,当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谐、相互关爱时,家庭就成为了一个温暖的避风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人们能够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滋养,更好地面对外
以为两个儿子都是研究生,我的日子会好过些,没想到比以前更苦 - 天天要闻

以为两个儿子都是研究生,我的日子会好过些,没想到比以前更苦

研究生儿子带来的新挑战:父亲的期望与现实老张是一个朴实的农民,一辈子勤劳肯干,就盼望着儿女们能有个好前程。当得知两个儿子都考上了研究生,他满心欢喜,以为好日子就这么不经意间到了。在他的想象中,儿子们高学历,工作稳定,他就能卸下肩上的重担,享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着小师妹还没有发现(完·后续) - 天天要闻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着小师妹还没有发现(完·后续)

故事接上篇(点我头像进入主页搜索标题关键词查看)18我有些担心安娜。希望他们不会起冲突。等江落到的时候,本以为他要敲很久的门。谁知安娜并没有让他等太久,很快就开了门。这么晚了,应该是怕吵到邻居大妈吧。江落气喘吁吁,他是爬楼梯上来的。“你到底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着小师妹还没有发现(完) - 天天要闻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着小师妹还没有发现(完)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江落还没有发现。直到他的小师妹因为胃疼吃不下饭,他才大发慈悲给我发短信:“杨芷,晚上做一份山药粥给我带过来,就原谅你。”我飘在上空冷笑。──真的不用了。良久没有收到我的信息,他皱了皱眉头:“差不多得了,别到时候哭着求我。”
选老婆的智慧 - 天天要闻

选老婆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看人要准,现实生活里面,我们见过太多认人不清的情况,到头来被人骗的团团转。选老婆的时候,一定要看看她的原生家庭。看看她来时的路。看看她父母的价值观,相处方式。如果她的家庭都是很和睦的,基本上,她这个人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借一次钱就清楚了 - 天天要闻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借一次钱就清楚了

电影《寄生虫》中有一句台词:“钱是熨斗,把一切都熨平了,它能熨平人们之间的隔阂,也能熨平世间所有的感情。”钱,无疑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保障,更是社会地位和尊严的象征。
浙江:男子打工混住,妻子抓包不吵不闹,混住女子淡定离开 - 天天要闻

浙江:男子打工混住,妻子抓包不吵不闹,混住女子淡定离开

成年人的生活总是艰辛和不易,为了碎银几两,何止是忙忙碌碌?底层打工人,更多的是风里来雨里去,更多的是不得不忍受各种艰苦的条件,咬牙坚持。无论是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工地工人,还是在昏暗车间里辛勤劳作的工厂工人,都在为生活拼尽全力。然而,底层打工人
丈夫得知后轻生了,因女子瞒丈夫出借20万元,女子:我真特别后悔 - 天天要闻

丈夫得知后轻生了,因女子瞒丈夫出借20万元,女子:我真特别后悔

在一个温馨的小镇上,李梅和张强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他们住在一栋两层的小楼里,门前有一个小花园,里面种满了李梅喜欢的花草。每当春暖花开时,整个小镇都弥漫着花香,而他们的家,总是被邻居们羡慕地称为“花园小屋”。李梅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女人,她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