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见时刻》
伊林·卡蒙
莎娜·卡尼兹尼克
鲁思·巴德·金斯伯格
1993年由民主党总统比尔·库林顿提名为大法官。是继桑德拉·戴·欧康纳之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亦是目前唯一一位犹太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一生致力于女性权力的争取、维护与保障。
这本金斯伯格大法官的传记,收录了部分画集和案件分析记录,通过采访、插图、网络热词等丰富的形式对她的一生进行精彩回溯。
美女学霸、女性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女性权益运动法律策略制定者,众多的标签下栖息着一个优雅的灵魂。
在如雷贯耳的名声背后她却拥有着最简单至真的爱情,打破了女权主义的刻板印象。
她的一生与自由保守作斗争、站定女性的立场,不巧在互联网的时代走光而大受欢迎。
第一章 “名声狼藉”
—————————————
“金斯伯格风潮”中她成为了推特上流行话题标签,以她命名鸡尾酒、将她的头像作为纹身和美甲图案、圣诞节化妆成她的形象。
在她构想的世界中,男人与女人并肩合作,为着以男女平等为基本原则的性自由和生育自由奋斗。
曾是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权益运动法律策略的制定者,对今天的女性权益发展也充满了隽永深刻的借鉴意义。
第二章 她的故事
—————————————
高中毕业,母亲在毕业典礼前一天去世。
1950年进入康纳尔大学,之后认识了她一生的伴侣——马丁,随后双双考入哈佛法学院。
大学毕业典礼之后与马丁结婚。马丁上大学时被美军派往军营驻扎两年,金斯伯格尝试做公务员,并被要求在生产之前辞职。
两年后金斯伯格再次考上哈佛法学院,之后转学哥大,毕业之后经过老师的举荐,得到了法官助理的职务。
随后去瑞士学习当地的法律体系,并且出版关于瑞典民事诉讼法的书。
母亲要求她时刻以淑女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意味着我必须礼貌恭谦,不让愤怒和嫉妒等负面情绪占据自己的心灵。”
“坚持信念,保持自尊,耐心教导他人,永远不要愤怒地反驳。愤怒、憎恨和指责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马丁的妈妈对金斯伯格说“我要告诉你幸福婚姻的秘诀:偶尔的装聋作哑会让生活更轻松。”
第三章 女性刻板印象
—————————————
金斯伯格对于一些由女性刻板印象带来的歧视问题的案件上渐渐赢得了一些胜利,不断争取女性权益。
女权项目开始诞生,她向美国民权同盟提出了自己对于女权项目发展的计划。
1972年,金斯伯格被哥大邀请成为法学院第一位终身教职的女性教授。
女性可以被保护而不用体会真实世界中的生存压力和尔虞我诈是很幸运的。
“性别和种族一样,是一种显而易见却难以改变的个人特质,它与个人能力并无必然联系。”
女性要得到平等的权利道阻且长。
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一个观念,社会变革需要逐步积累、循序渐进。她必须保持耐心,必须计划好策略,偶尔也需要装聋作哑。
如果女性想要平等,男性必须也被解放。她所做的不是解放女性,而所有人的解放。
第四章 大法官
—————————————
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名金斯伯格为最高法院大法官,美国有史以来第二位女性大法官。
“拥有选择是否怀孕的权利对女性的生活、健康和尊严来说至关重要,这是一个自己必须作出的决定,当政府控制着她的决定权,她就没有被当作一位有能力为人生选择完全负起责任的成年人来对待。”
第五章 真爱
—————————————
金斯伯格的听证会上向美国人介绍马丁时说他是她的“人生伴侣”。婚姻不应让女性失去独立与个性,相反,夫妻应平等地与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目标。
马丁为了金斯伯格的事业默默付出和支持,他说:“我一直支持我的妻子,她对我也一样,这不是牺牲,这是家庭的意义。”
马丁在逝世前写给金斯伯格的信上说到:“你是我一生中唯一爱过的人,如果我们暂且不考虑我们的父母、孩子和孙辈的话。从五十六年前我们第一次在康奈尔相识的那一天开始,我从未停止过对你的欣赏和爱慕。”
第六章 着迷
—————————————
2014年金斯伯格肋骨断了的那一天,健身教练转告她的秘书说不允许她今天锻炼,秘书说了一句“她不想听这种话。”
金斯伯格在八十岁高龄之后还同时维持着惊人的高强度工作和繁忙的社交生活。
金斯伯格勇敢地展示着自己的审美,简洁、优雅,有时候出人意料的大胆,所有细节都很重要,不仅仅因为她是完美主义者,还因为细节中有故事。
“当我忘记了那些现在可以毫不犹豫脱口而出的判例的名字时,我就知道是该退休的时候了。”
“到了我这个年纪,我学会了两件事,一件是要享受活着的每一天。”
她不愿意谈论自己将为后世留下什么样的成果,因为这意味着她已经结束了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