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的第二天,阳光明媚。门铃响起,我打开门,看见快递小哥抱着一个大纸箱,上面贴着"新疆樱桃"的标签。
"李阿姨,您的快递,是您养女小芳寄来的。"快递小哥热情地递过来单子让我签字。
我接过箱子,心里却涌起一阵酸楚。亲生女儿小云只寄来了一张贺卡,而养女却送来了一整箱樱桃。
"谢谢你啊,小伙子。"我强挤出一丝笑容,转身关上门。
院子里的老槐树开满了花,风一吹,花香四溢。我把樱桃箱放在八仙桌上,那是我和老李结婚时买的,三十多年了,木头上的纹路都被抹得发亮。
老李从卧室里迈着八字步慢悠悠地走出来,他退休后就落下了关节炎,走路总是有些吃力。"谁送来的东西?"他一边问,一边凑过来看。
"小芳寄来的,新疆樱桃。"我低着头拆箱子,不想让他看到我眼中的失落。
"这孩子,真有心。"老李的脸上绽开笑容,露出缺了一角的门牙,那是九十年代初他在单位搬机器时磕掉的,那会儿医疗条件差,就这么将就着过来了。
捧着沉甸甸的樱桃,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是1992年的冬天,天寒地冻,我和老李刚从县供销社领到了分房指标,搬到县城的新小区。楼房虽然才五层,在当时却是稀罕物,水泥墙还带着湿气,我们却高兴得不得了。
邻居王大姐一家与我们很投缘。她丈夫在县机械厂上班,两口子勤快本分,小女儿小芳才六岁,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特别招人喜欢。每次见到我都要甜甜地叫一声"李阿姨好"。
不料半年后的一天,单位大喇叭突然广播寻找王大姐的家属。我心里"咯噔"一下,匆匆跑到机械厂,却听到了噩耗——王大姐夫妻俩在去市里办事的路上遇到车祸,双双离世。
那天的阴云密布,就像我心头的阴影。小芳站在医院走廊,小小的身体显得格外孤单。她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是一个劲地问:"妈妈呢?爸爸什么时候来接我?"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芳的亲戚们因各种原因无法抚养——有的在外地打工,有的家里已经三个孩子,眼看孩子就要被送去福利院。那个年代的福利院条件很差,孩子进去了,以后的路怕是更难走。
一天晚上,我和老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老李,要不咱们把小芳领回来抚养吧?"我试探着问。
"你是心软,可咱家也不宽裕啊。"老李点燃了一支"大前门",烟雾在昏黄的灯光下盘旋。"厂里这两年不景气,眼看着就要开始改制了。"
"可那孩子怪可怜的,跟咱闺女差不多大,要是没人管,这辈子可就毁了。"我的眼圈红了。
老李沉默了一阵,猛吸了几口烟,掐灭在搪瓷缸里做的烟灰缸里。"行吧,咱养就养,大不了我再多上几个夜班。"
当时我们的女儿小云已经8岁,在县实验小学上二年级,性格活泼开朗。起初我担心两个孩子相处不好,但小云出人意料地欢迎小芳加入家庭,还大方地分享自己的玩具和书本。
"妈妈,小芳没有爸爸妈妈了,我可以把你和爸爸分一半给她。"小云稚嫩的声音至今回荡在我耳边。那一刻,我的心都要融化了。
那年的春节,我们一家四口第一次一起贴窗花、包饺子。小芳开始还有些拘谨,但很快就融入了家庭。她比同龄孩子更懂事,总是主动帮我择菜、洗碗,动作虽然笨拙,却格外认真。
客厅墙上挂着的全家福记录了我们成长的点滴。相片里,我们四个人站在县城新建的文化广场前,背后是刚安装不久的大喷泉。老李穿着厂里发的蓝色工作服,我则穿着当时最流行的"的确良"衬衫,两个女孩子穿着一模一样的红色连衣裙,露出灿烂的笑容。
那天是小芳正式成为我们家一员的日子,也是我第一次买了整整一斤猪肉,做了一大桌菜庆祝。记得掏钱时还心疼了一下——那时候猪肉才3.2元一斤,一斤肉却要顶我半天的工资,但看到孩子们吃得香,那点心疼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两个女儿虽然生长环境不同,却都勤奋好学。小云性格像她爸爸,独立要强,做事雷厉风行,每次考试都要争第一;小芳则内敛细心,虽然不是最拔尖的,却也年年拿三好学生。
有一次,学校组织写作比赛,小云写了一篇《我的家》,讲述了小芳来到我们家的故事。读到最后一句"我们不是亲姐妹,但胜似亲姐妹"时,我的眼泪唰地就下来了。老师还特意在家长会上表扬了这篇文章,说是充满了正能量。
记得有一年,我因为单位改制,下岗在家,心情低落了好几个月。每天看着日渐老旧的家具,听着院子里大妈们的闲言碎语,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李家下岗了,两个闺女还上学呢,以后可怎么过啊?"邻居刘大妈的话时常飘进我的耳朵,让我越发焦虑。
小芳每天放学回家都会给我倒杯热水,偶尔还会折一朵纸花放在桌上。她从不多问,只是默默地坐在我身边,有时递给我一块她省下的糖果。而小云则常对我说:"妈,单位不行了咱就自己干!大不了我去卖冰棍!李奶奶家的孙子都干了,一天能挣十几块呢!"
有一天,我正坐在院子里发呆,小芳突然递给我一个小布包。"阿姨,这是我的压岁钱,您拿去用吧。"打开一看,竟是五十多块钱的散钱,有五毛的,有一块的,还有皱巴巴的五块钱纸币,显然是她攒了很久的。
我鼻子一酸,紧紧抱住了她:"傻孩子,阿姨不缺钱,你留着买学习用品吧。"其实那会儿家里确实拮据,老李下岗后去建筑工地做小工,收入不稳定,我也在四处找活干。但再难,也不能拿孩子的钱啊。
后来,我在菜市场租了个小摊位卖豆腐,老李则跟着建筑队跑工地。日子虽然紧巴,但架不住勤快,慢慢地也有了起色。两个女儿都懂事,从不乱花钱,有时还帮着看摊子、算账。
转眼孩子们上了初中、高中。家里添置了彩电、洗衣机,生活质量也跟着提高了。但老李干了一辈子体力活,腰腿不好使了,常常需要吃药。小芳看在眼里,心疼得不得了,放学后总帮着捶背揉腿。小云则会骑着自行车去老中医那里排队抓药,风雨无阻。
那几年,县城建起了第一家大型超市,我们全家人第一次去,两个女儿像小鸟一样在货架间穿梭,看什么都新鲜。老李心疼钱,只让买必需品,但还是经不住孩子们的软磨硬泡,给每人买了一个冰激凌。看着她们吃得满嘴是,我和老李相视一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
转眼到了高考那年,小云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一所名校,而小芳则选择了省城的师范大学。我和老李舍不得女儿们离开,但又为她们骄傲。那天晚上,我们一家四口围坐在煤油灯下(那会儿县城经常停电),讨论着未来的计划。
"北京消费高,咱家条件有限,你要懂得省钱。"老李叮嘱小云。
"爸,您放心,我争取拿奖学金,不给家里添负担。"小云信心满满。
小芳则默默地说:"我选师范是因为毕业就能分配工作,还有师范生补助,能减轻家里负担。"
听到这话,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这孩子从小就为我们着想,处处替我们考虑。
临行前,我给每人做了一大袋子的肉包子,还特意用报纸一层层包好,怕油渗出来。那时候动车还不普及,坐绿皮火车要十几个小时,我总担心孩子们在路上饿着。老李还特意跑到供销社,买了两个热水壶,说路上能装开水喝。
火车站送别时,我红着眼眶叮嘱:"路上照顾好自己,到了给家里打电话。电话费贵,就说一句'到了'也行。"
小云拍拍我的肩膀说:"妈,我都多大了,能照顾好自己。"小芳则紧紧抱住我:"阿姨,您和叔叔才要保重身体。"
回家的路上,老李一反常态地沉默。到家后,他坐在沙发上,突然老泪纵横:"闺女们都走了,家里一下子空了。"我也忍不住哭了,但心里却是满满的自豪——我们虽然普通,却抚养了两个好女儿。
大学四年,小云回家的次数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她说课业忙,假期还要实习。而小芳每个假期都会回来,帮我做家务,陪老李下象棋。渐渐地,我心里对小芳多了几分偏爱。
有一次,老李咳嗽得厉害,小芳立刻从省城赶回来,端茶送药,还用艾草给他熏背。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暖暖的,但也忍不住想:要是小云也在就好了。
大学毕业后,小云留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渐渐联系少了。一年到头,能回家一两次已是幸事。。我知道她其实也有机会去大城市发展,但她选择留下来,就是为了照顾我们这两个老人。
邻居王阿姨常说:"李家运气好,养女比亲生的还孝顺。"听到这话,我心里既自豪又有几分愧疚——愧疚于自己居然会在两个女儿间做比较。
2010年左右,家家户户开始用上了手机,我们也在小芳的建议下买了一部。她耐心地教我们怎么接电话、发短信,还特意设置了大字体,方便我们看。小云则隔三差五寄来一些北京的特产和衣物,但电话里总是匆匆几句,似乎永远在忙。
记得去年小云难得回家过年,看到冰箱里塞满了小芳带来的各种吃食,不禁撇嘴:"妈,您这是囤积粮食呢?我看您这冰箱比超市还齐全。"
我有些生气:"小芳知道关心人,常常给我们买些好吃的,哪像你,一年到头也不见买点什么孝敬父母。一个电话打不上十分钟,跟完成任务似的。"
老李连忙打圆场:"你妈就是嘴上说说,心里还不是最惦记你。你看她床头还放着你小时候的照片呢。"
小云不再言语,只是转身出了门,晚饭都没吃。当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想自己是不是说得太重了。但转念又想,小云确实太不懂得体贴了。她现在是城里人了,有出息了,哪还记得我们这两个乡下老人?
第二天一早,小云就收拾行李要回北京。我忍不住问:"这才初二,你这么急着走干嘛?"
"公司有急事。"她简短地回答,连头都没抬。
送她到车站,老李一个劲地叮嘱她路上小心,我却板着脸一言不发。直到她上了出租车,才忍不住喊了一声:"多穿点衣服,别冻着!"小云探出车窗,朝我们挥了挥手,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容。
不知不觉,我又想到了今天。我摇了摇头,回到现实,打开了樱桃箱。新疆的樱桃个大饱满,红得发亮,我忍不住洗了几颗尝尝,果然又甜又多汁。
"老李,来尝尝小芳寄来的樱桃。"我朝厨房喊道。
老李坐到八仙桌旁,小心翼翼地拿了一颗,津津有味地嚼着:"真甜!咱闺女有心了。"
"是啊,小芳一直很懂事。"我笑着说,心中却有一丝隐痛——为什幺小云就不能像小芳这样呢?
我正准备把樱桃倒进果盘,却发现箱底压着一个信封。打开一看,竟是小云的字迹,我一下子愣住了。
"亲爱的爸妈:
最近身体可好?天气逐渐转热,别忘了把冬天的棉袄收起来,省得受潮。北京已经很暖和了,街道两旁的树都绿了,特别漂亮。
复制
我记得您最爱吃新疆的樱桃,就托朋友从新疆空运了一箱,让小芳转交给您。这段时间公司项目紧,实在抽不开身回家,真是很抱歉。您和爸别怪我,等项目结束,我一定回来住上一阵子。
对了,小芳最近在学校晋升了,其实是我托老同学帮忙推荐的。您别告诉她我说的,她一直把这事瞒着您们,说是怕您们担心她工作太辛苦。她上个月还帮我处理了老家那块地的事情,特别麻烦她了。
妈,我知道您心里总觉得我不如小芳懂事,其实我们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我习惯把爱藏在心里,用行动来证明。每次回家看到您和爸的白发又增多了,我都心疼得不得了,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北京这边有个养老院条件特别好,我已经看过几次了,以后如果您和爸愿意,可以过来和我一起住。我在单位附近也看好了房子,就等着拿下这个项目的奖金付首付。到时候咱们一家人就能天天见面了。
五一假期我争取回家看您,咱们一家人好好聚聚。想念您做的糖醋排骨,北京的饭馆里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味。
爱您的女儿 小云
4月28日"
我拿着信,泪水模糊了视线。原来樱桃是小云精心挑选的,小芳晋升也有小云的功劳。我一直误会了小云,甚至在心里偏爱小芳,此刻羞愧难当。
"老头子,你看,你看这个。"我颤抖着把信递给老李。
老李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地读完,眼睛也湿润了:"我就说嘛,咱闺女心里是有我们的。"
窗外的槐花香气飘进来,我想起两个女儿小时候最爱爬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小云总是第一个爬上去,然后伸手拉小芳;小芳则会细心地把槐花串成花环,戴在我们每个人头上。那时的笑声多么纯净啊!
记得有一年,小云从树上摔下来,擦破了膝盖,疼得直哭。小芳连忙跑去拿创可贴,还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根冰棍给她。小云破涕为笑,掰成两半,姐妹俩一人一半。看着她们的背影,我心里甜滋滋的,觉得这就是幸福。
是我太偏心了,忽略了小云的付出。她虽然表面上大大咧咧,其实心细如发。记得她上高中那会儿,我生日那天正赶上她期中考试,她愣是熬夜给我织了一条围巾,针脚虽然粗糙,但心意满满。而我,却因为这些年她很少回家,就觉得她不如小芳懂事,真是太不应该了。
我拿起电话,先给小芳打去:"小芳,谢谢你送来的樱桃,我看到小云的信了。"
电话那头,小芳笑着说:"阿姨,其实姐姐一直很关心您和叔叔,只是她工作太忙了。我们前天还通电话呢,她问了家里的情况。她总是让我多照顾您们,说她在北京不放心。"
"这丫头,还瞒着我们。"我又是感动又是心疼。
"姐姐人很好的,她每个月都会给我打电话,问家里的情况。有时候我遇到难题,也是她帮我出主意。"小芳的声音很真诚。
"你们两个都是好孩子。"我哽咽着说,"阿姨以前偏心了,对不起。"
"阿姨,您别这么说。我和姐姐都一样爱您。"小芳温柔地说。
挂了电话,我又拨通了小云的号码。一连响了好几声才接通,听筒里传来嘈杂的背景音。
"妈?"小云的声音里带着惊喜,"您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
"小云,妈妈收到樱桃了,真甜..."我忍不住哽咽。
"妈,您别哭啊。是不是樱桃不好吃?我让人挑的最好的呢。"小云急切地问。
"樱桃很好,妈妈是...是想你了。"我擦了擦眼泪,"妈妈看到你的信了,妈妈误会你了。"
"哎呀,妈,这有啥的。我知道我平时不会说好听的,您别往心里去。"小云的声音轻松了许多。
我们聊了很久,她告诉我北京的生活,工作的压力,以及她如何一点点实现自己的目标。虽然电话那头背景嘈杂,但我能感受到她话语中的真诚和思念。
"妈,我们视频通话吧,把小芳也叫上。"小云提议。
于是,我们三个人第一次通过手机视频聊天。屏幕上,两个女儿的笑脸让我幸福不已。小云在北京的办公室,背后是高楼大厦;小芳则在学校的办公室,窗外是操场上跑步的学生。虽然相隔千里,但那一刻,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的日子。
看着她们说笑的样子,我恍惚看到了当年两个小丫头坐在槐树下的情景。一个活泼好动,一个安静乖巧,却都是我心头的宝。
通话结束后,老李拍拍我的肩膀:"看吧,闺女们都长大了,各有各的活法,但都惦记着咱们呢。"
我点点头,突然有了主意:"老头子,咱去院子里找块地,栽几颗樱桃核吧。"
老李笑了:"你这是干啥呢?"
"我想明年樱桃开花的时候,让两个丫头一起回来看看。"我干劲十足地说。
于是,我们拎着小铲子,在院子里找了个阳光充足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栽下几颗樱桃核。邻居刘大妈经过,好奇地问:"李家这是种啥呢?"
"种樱桃呢,明年开花,后年结果,到时候请您尝鲜。"老李得意洋洋地回答。
"哟,您老两口可真有心思,这么大岁数还种树。"刘大妈笑着说。
"人嘛,总要有点盼头。"我边说边拍了拍手上的泥土。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芒洒在新栽的樱桃核上。我和老李肩并肩站在院子里,看着这片被我们耕耘了大半辈子的土地。我突然明白,爱的表达方式千万种,但真爱只有一种——无声却永恒。就像这颗樱桃核,即使埋在土里看不见,也会在来年长成参天大树,结出甜美的果实。
"老头子,咱们这辈子值了。"我轻声说。
"可不是,两个闺女都出息了,比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都强。"老李自豪地说。
回到屋里,我把小云的信小心地夹在相册里,翻开泛黄的照片,一页页地回忆过去的日子。照片里,两个女孩从童年到少女,再到如今的职业女性,变化真大啊。但不变的是那份亲情,那份在朝夕相处中培养出来的深厚感情。
五一假期结束了,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而我,一个普通的母亲,也终于懂得:爱不应有亲疏远近之分,每个孩子都值得被平等地爱着、理解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性格特点,造就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但爱的本质是相同的。
晚上睡觉前,我给两个女儿各发了一条信息:"妈妈爱你们,盼望你们快点回家。"几乎是同一时间,她们都回复了:"我也爱您,一定尽快回去看您。"
我满足地关上手机,窗外,春风轻拂,樱桃核埋藏的地方,生命正悄悄萌发。明年的这个时候,也许会有嫩绿的新芽冒出来,再过几年,也许就能结出甜美的果实。就像我们的亲情,历经风雨,终将收获甜蜜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