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伯在城里生活30年,想回农村养老,听邻居说了一番话,二伯笑了

2025年01月02日23:15:02 情感 1540

那天下午,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二伯的老花镜上。他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相册,翻到一页停了下来,目光却穿过窗外,定格在远处的天际。

窗外的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而这繁华的景象似乎无法触动二伯的内心。他的眼神深邃,仿佛在追寻着什么。

“我想回老家养老了。”二伯突然开口,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二伯在城里生活30年,想回农村养老,听邻居说了一番话,二伯笑了 - 天天要闻

我正低头玩手机,听到这话猛地一愣,抬头看着他:“二伯,您说真的?这城里住得好好的,怎么突然想回农村了?”

二伯缓缓放下相册,抬头看了我一眼,眼里带着些许复杂的情绪,像是某种深深埋藏的思念。

“城里确实住得舒服,啥都方便,可总觉得缺点啥。”他轻轻叹了口气,“老家那边,天宽地阔,空气比这儿新鲜多了。而且,咱村里人情味儿重,邻里亲近,遇到啥事都热热闹闹的,不像这里,冷冰冰的,谁也不搭理谁。”

二伯在城里生活30年,想回农村养老,听邻居说了一番话,二伯笑了 - 天天要闻

我没接话,心里却明白二伯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些年,他一个人生活,虽然我们这些侄子侄女隔三差五来看望他,但终究不比老家那种乡里乡亲的热络和温暖。

二伯在城里住了快30年,可他的心,却始终系在那片故土。

二伯年轻时是村里有名的木匠,他人勤快,手艺也好,做得一手漂亮的家具。村子里谁家娶媳妇盖新房,总少不了请他去帮忙。他那时三十出头,日子虽然不富裕,但过得踏实自在。

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村里的年轻人一个个外出打工,二伯也动了心思。他四十出头那年,带着家里仅有的积蓄,跟随村里一个老乡进了城。

二伯在城里生活30年,想回农村养老,听邻居说了一番话,二伯笑了 - 天天要闻

刚到城里的日子,二伯吃了不少苦。他没什么文化,干的都是些苦力活,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天黑透了才回来。一双手经常冻裂,裂口子里渗着血。

可他从不抱怨,总说:“人啊,想过好日子,总得先吃苦,哪有天上掉馅饼的事?”

凭着一手木匠的好手艺,二伯后来进了一家家具厂,日子慢慢有了起色。厂里的老板看他手艺精湛,性子又实诚,渐渐把一些重要的活儿交给他。几年下来,二伯攒了些钱,还在城里买了一套小房子。

“那时候觉得,自己总算是城里人了。”二伯曾经这样对我说,语气里带着一丝自豪。他的那套房子,是我们村里人第一个在城里买的。那几年,村里人提起他,总是满口羡慕,说他有本事。

二伯在城里生活30年,想回农村养老,听邻居说了一番话,二伯笑了 - 天天要闻

可这些年,二伯一直一个人住。他年轻时没成家,后来忙着挣钱,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也就不再寻思这事了。

城里的邻居见到他,总会客气地说:“张师傅啊,您在城里有房有退休金,侄子侄女孝顺,这日子过得舒坦呐!”每次听到这些话,二伯总是笑笑,不多说什么。

实际上,二伯从来没忘记村里。村子里谁家有红白喜事,他总是随上一份礼,哪怕自己不回去,也会托人带到。有一年村小学年久失修,二伯知道后,直接捐了一笔钱帮忙翻修了教室,还给孩子们买了不少书本和文具。村里有几个穷苦人家的孩子读不起书,二伯也默默资助他们。

二伯在城里生活30年,想回农村养老,听邻居说了一番话,二伯笑了 - 天天要闻

他常说:“咱是从村里走出来的,不能忘本。”

几天后,二伯真的决定回老家看看,于是我陪着他一起回了趟村。

村里这些年变化不小,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门口,大伙儿都盖起了小洋楼,原来破旧的土坯房早就不见了踪影。村头的池塘被围了起来,旁边还建了一个小公园,孩子们在那里嬉戏玩耍,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

可二伯的老房子却还保持着当年的模样。木头做的大门,上面有些地方已经腐蚀了,院子里的老槐树依然郁郁葱葱,像是守着一份不被改变的记忆。

二伯在城里生活30年,想回农村养老,听邻居说了一番话,二伯笑了 - 天天要闻

邻居老李见到二伯,乐呵呵地喊了一声:“哎哟,老张回来了!这可稀奇了,快进屋坐!”一边说着,一边让他家媳妇倒茶端点心。很快,村里人听说二伯回来了,纷纷跑来拜访。

大家围着二伯寒暄,有人聊起他资助村小学的事,有人提到他帮助贫困学生的事情,更多的人夸他这么多年没忘本。

村支书还特意赶来感谢他:“老张啊,咱村的小学能修成现在这样,多亏了你。这些年你帮了不少人,大伙儿心里都记着呢!”

二伯听得有些不好意思,连连摆手:“哪有啥帮忙不帮忙的,咱是从这片土地走出来的,能出点力是应该的。”

有人问他是不是回来住了,二伯点点头,说想把老房子翻修一下,以后就在村里养老。没想到这话一出口,大伙儿立马热闹了起来。

“张哥,你这房子不能自己修,算我一个!”

“对,咱一起帮忙翻修,老张这房子几十年了,是时候好好整整了!”

“对对对,谁家有木料,谁家有工具,都拿来!”

第二天一早,村里人就行动了起来。有人带来了木料,有人拿来了工具,有人主动帮忙设计房子的格局。年轻力壮的小伙负责搬砖砌墙,年纪稍大的负责打下手,连村里的妇女们也没闲着,忙着做饭给大伙儿送过去。

二伯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一幕,眼眶湿润了。他低声对我说:“这就是咱村里的人情味儿,远比城里那些高楼大厦温暖。”

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二伯的老房子焕然一新。宽敞明亮的屋子,院子里铺上了新砖,原本腐朽的大门换成了结实的木门,甚至连老槐树旁也修了一张石桌石凳,方便二伯日后在树下乘凉。

村里人都说:“老张啊,你这房子修得好,够遮风挡雨的了以后就安心在村里住吧!城里好是好,但没啥熟人,空气也比不上咱们这里新鲜。你就住在这里,咱们有啥事还得找你唠唠嗑呢!”

二伯笑着点点头,心里满是感动。他的日子也渐渐稳定下来,每天早起去村头的公园散步,回来后在老槐树下喝茶,偶尔和村里人聊聊天,日子过得简单却充实。

有一次,我问他:“二伯,您觉得现在的生活怎么样?”

二伯笑了笑,眼里透着满足:“挺好啊!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心里舒坦。这里有咱的老朋友,有咱的根,活得踏实。”

我点点头,心里也感慨万分。二伯这一生,从乡村走向城市,又从城市回到乡村,无论在哪里,他都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生活,用感恩的心回报家乡。

二伯的故事让我明白,无论生活怎么变,人情味永远是最珍贵的。正如二伯所说:“人啊,不能忘本,心里有家,走到哪儿都踏实。”

如今,二伯依然生活在村里,每天都过得安然自在。而他的故事,也成了村里人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