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为虚构短篇小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文|十七
在我结婚后才明白小姨和姑姑到底谁才是真的关心我。
小姨和姑姑从小对我都比较好,长大后我对他们也一视同仁,尽自己的努力里回报他们。
然而自我结婚后我才明白,原来她们并不是无偿的对我好。
在遇见问题的时候,两个人的做法简直天差地别。
01
小时候的我,家境并不富裕,父母都是忙碌的上班族,很少有时间陪伴我。
那时候小姨和姑姑成了我最亲近的人,小姨是家里最年轻的亲戚,虽然她有自己的一家,但每次见到我,她总会关切地问东问西,像一个温暖的大姐姐。
姑姑则是个坚韧的女人,虽然我知道她的生活也并不轻松,但她依然是那个总会在家族聚会时,主动为大家分担琐事的核心人物。
我从小在她们的陪伴下长大,小姨特别爱给我讲故事,教我做手工,甚至在我考试压力大时,常常会带我去外面散步,给我讲些轻松的话题,让我暂时忘记学业的困扰。
姑姑则总是以更实际的方式关心我。记得小时候,每年过年时,姑姑都会给我和弟弟准备一套新衣服。
即便自己也不富裕,也从不缺席她的那份慷慨。对于我来说,姑姑的这份关心是一种无言的支持。
因为小姨和姑姑对我的照顾,小时候我总觉得她们就是我的保护伞,是生活中最温暖的存在。
即使在我长大后,虽然感受到父母渐渐增多的责任和关爱,但我始终没忘记小时候她们的好。这种恩情,我一直铭记在心,无论何时,我都对她们抱有感激之情。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渐渐长大,踏入社会,虽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凭着自己的努力,在一家不错的公司找到了工作。
终于,我有了经济基础,可以开始考虑自己的婚事。
然而结婚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那时我与女友决定共同开始新的生活,买房、装修、筹备婚礼,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因为我们两人都来自普通家庭,手头并不宽裕,婚礼的花费和装修的支出让我们压力山大。
02
我知道既然向父母借钱不太现实,那只能向亲戚求助。想到这里我的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小姨和姑姑。
她们一直对我很好,尤其是小姨,她虽然性格温和,但也总是给我一种依赖和安心的感觉。
姑姑虽然较为直率,但她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是“有担当”。她家生活也不算富裕,但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帮助。
我心里深知,两个人都对我有恩,所以没有什么偏心之说,无论是小姨还是姑姑,我都觉得她们是值得信赖的亲人。
小姨是我心中的那份温暖和依赖,她平日里是我们家族的温柔力量,总是热情洋溢、待人宽厚。
小时候,我在她家里总能感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记得有一次,我因病没法上学,小姨连夜赶去为我买药,虽然只是感冒药,却温暖了我整个冬天。
那种照顾,好像有种无形的力量,包容了我所有的任性和不懂事。而我也因此感激她,始终觉得无论发生什么,小姨永远是那个我可以依赖的依靠。
姑姑虽然性格强硬,却同样是我心中的支柱。她不像小姨那样柔软,她的帮助总是踏实而直接。
姑姑经常叮嘱我:“人生的路要自己走,跌倒了没关系,站起来就好。”她这种直白的方式,有时让人感觉有些严厉,但其实,她心底的关爱一直都在。
即使她生活中经历过不少磨难,她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更没有放弃我。每当我遇到难题,她总是给我最实际的建议,而不像小姨那样只提供安慰。
每当我想到姑姑,她身上那种不服输的精神总能激励我,让我觉得“无论未来多艰难,只要自己努力,一切都会有希望”。
当我决定向亲戚借钱时,我没有过多的犹豫,首先选择了小姨。她一直是我们家族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人,家里住的是一套宽敞的别墅。
而她的收入也一直稳定,我知道小姨心地善良,尽管家里有些忙碌,但她向来很愿意帮助我,想必这次也不例外。
我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她,并且没有绕弯子:“小姨,我最近准备结婚,买房装修的费用比较紧张,您能帮我借一些钱吗?”
小姨听了微微皱了皱眉,表情有些迟疑。“唉,小文,结婚是一件大事,你们都要多花点心思。我最近手头也有些紧,自己家里也有一些负担……”
她的话让我有些惊讶,虽然她说得轻描淡写,但我能从她的神色中感受到一丝不安和推脱。
她虽然语气温和,但那种躲闪的态度让我察觉到,她似乎并不打算帮我。
“可是……小姨,您也知道,房子装修真的需要一笔钱,您能不能帮我一把?”我试探着继续问。毕竟,小姨家不像我们家那么拮据,经济条件要好得多。
然而她还是摇了摇头,“这段时间家里有些事要处理,真的是没办法帮你了。”她的语气虽然依旧柔和。
但隐隐间有种让我感到距离的感觉,我顿时有些无措,心里不禁冒出一丝疑问:难道小姨的帮助并不是真心的吗?
接下来我去找了姑姑。姑姑家虽然不像小姨那么富裕,生活一直比较节俭,但她为人直率,做事雷厉风行。
每次有难题找她,总能得到最实在的回答。我记得她曾经说过:“不管什么困难,都是暂时的,真正的家人,是永远不会让你掉链子的。”
我内心深处对她有着极高的信任。于是我去姑姑家时,虽然心里有些忐忑,但也带着希望。
姑姑一看到我,立刻露出笑容:“小文,结婚准备得怎么样了?”
“姑姑,房子装修有些费用问题,能不能借点钱帮我一下?”我直接了当地说明了情况。
她没有犹豫,盯着我看了片刻,随后从钱包里拿出了一张银行卡递给我,“这是我一直存下来的积蓄,虽然不多但也足够你装修房子了。拿去吧,结婚这种大事不能拖。”
我接过银行卡,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虽然姑姑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但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积蓄拿了出来,这份无私的帮助让我心里五味杂陈。
我知道,姑姑是真心为我着想的,她的关怀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没有任何期待,只是单纯地希望我能够过得更好。
这两次借钱的经历让我心里十分复杂。小姨的推脱让我感到意外和失落,而姑姑的慷慨让我深深感动。
这一刻,我才意识到,在生活的琐碎中,真正的亲情往往是无私且不求回报的,而那些看似关心却带有条件的亲人,可能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真诚。
03
婚礼筹备的日子里,我时常会回忆起这件事。小姨的推辞让我感到心灰意冷,而姑姑的帮助让我深感感激。
然而真正的变化发生在我结婚后的几个月。小姨与我的关系变得疏远了许多,甚至在我的婚礼之后,她几乎没有再主动和我联系。
我开始意识到,不只是钱的事情让她疏远了我,更多的是她在心里产生的某种隔阂。
我也发现,每次我们聊到过去,她总会有意无意地避开提到我和姑姑的事情,甚至显得有些不高兴。
有一次,和小姨在电话里聊到我结婚的事情时,她的语气变得冷淡了许多:“你现在有了自己的家,生活也变得更加独立了,嫂子一定很高兴吧。”
那时我有些不解地问她:“小姨,你最近是不是有点不开心?我一直觉得我们关系挺好的。”
她没有回答,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就是觉得你忙着自己的事,家里的事少关心了。”
这番话让我有些吃惊。明明在我结婚前,她一直说会帮我忙,为什么结婚后反而这么冷淡?
我渐渐发现,她对我的那份好,似乎并不是出于真心,而是为了某种利益关系——她帮助我,只是为了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回报。
姑姑则完全不同,她对我依然热情洋溢,每次电话里都关心着我和妻子的生活,生怕我们有任何困难需要帮忙。
她总是说:“你们年轻人有自己的路要走,姑姑做不到很多,但能帮的就一定帮。”
她的这份真诚,在我结婚后的日子里,让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小姨在我需要帮助时的冷漠,和姑姑在我最困难时的慷慨,使我彻底觉醒了。
渐渐地我明白了:小姨对我的“好”,不过是建立在某种利益交换上。而姑姑的关爱,却是无条件的,是发自内心的。
她没有太多的物质财富,但她的真诚让我深深感动,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亲人的关系。
我不再对小姨有所期待,也不再强求她对我和我的家庭做出什么贡献。对我来说,姑姑的善良和真诚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而这段经历,也让我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包容那些真正关心我们的人。
本故事为虚构短篇小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