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天的过年假期,我去了儿子家住。本来觉得这是一段愉快的家庭团聚时光,可没想到却让我对这段时间充满怨言。这都是因为我儿子和儿媳之间的一些事情。
当我刚到儿子家的时候,他们还算和睦。儿子穿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碌,一边让我在客厅里坐着,一边不时地喊着儿媳。儿媳在厨房里应答着,声音有些不耐烦。我看了看表,儿子和儿媳将要做的年夜饭还有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且这种情况下一言不合就吵架的架势,让我不禁有些担心。

于是我走到厨房门口,开玩笑地说:“怎么有我这么一位老婆还要叫外面的老娘帮忙啊?”儿子拿着菜刀挥了挥手,笑眯眯地说:“妈,您就别拿我找茬了,老太太下去休息一下,等会就尽情享用我们的年夜饭。”我看了看儿媳,她也是一脸讨好地站在一旁,看来是不敢招惹我。

晚上吃年夜饭的时候,我发现儿子几乎没有动过筷子,只是一边拿着酒杯敬酒,一边吩咐着儿媳端菜。酒过三巡,他开始有些话多,说起了一些过去的事情。他说他已经很累了,每天工作都很辛苦,回到家还得操心家里的一切。他说他就指望着我过来帮忙,没想到我在这边也不注意点。我只是笑着点头,没有多说什么。而儿媳则是低着头,手里的筷子在盘子里来回搅动,不知道是在生气还是在难过。

过了几天,我开始觉得这个家似乎有些不对劲。虽然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孝敬我很感动,可是每天看到他们三番两次忙前忙后,搞得自己像是家里的保姆一样,心里总有那么一丝不是滋味。这也难怪,毕竟我是过来给他们过年,却变成了他们家的帮手。

后来有一天,儿子出去应酬了,家里就我们母女两个。我看着儿媳低着头弯着腰的忙碌着,于是开口问她:“你是不是觉得我每天在家帮忙不够?”她抬起头,看了看我,突然哽咽道:“婆婆,我也不想这样啊。可是自从您过来之后,我老公就变了一个人,他总是觉得您在了,他就不用管家里的事情了。我虽然心里不太舒服,可是也说不出口。”

我听了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或许就像我一开始在意识到的一样,年纪再大也不能成为两个人之间矛盾的导火线。我拍了拍儿媳的手说:“别难过了,其实我也不是特意过来帮忙的。以后我再也不来了,这个家还是你们自己过得好。”

我儿子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妈,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呢?我们是不是做得还不够好啊?”我摇了摇头:“不是你们做得不好,是家务事本来就是你们年轻夫妇自己的责任,我一个老人家一直在这里添乱也不是个事。”我说完这些话,径直径直走出了儿子的家门。

回到家里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五天在我儿子家里的生活。在他儿媳简直就是天天忙碌得像个女仆一样,我心底有些愧疚。但是想到以后再也不会给他们过年添乱了,内心却是有些释然。或许这样反而是对他们好呢?可是儿子的面色此刻依旧揪着我的心,使我觉得有些不忍。

回到家里的时候刚好是晚饭时间,我坐在餐桌前面对着一盘清淡的晚餐久久不能开口。女儿看我不对劲,问我在想什么。我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以后春节我们家也不用过了,就像不需要的了。”

听到我的话,女儿马上嚷嚷起来:“您这是什么话?春节怎么能不过呢?这还不是您自家啊!”她说到最后,眼睛里闪着坚定的光芒。或许她是真的打算让我和她家人一起过春节,可是这个念头让我感到更加困扰。
晚上,我和女婿一起散步。微风中飘荡着春天的味道,可是我的心却是乱糟糟的。女婿问起我在想什么,我不由得又说了起来,“我是不是越老越没用了呢?之前那几天在你家可能我真的有些言过其实了。”

他停下脚步,看着我,“妈,您怎么能这样说呢?您能来我们家已经让我们很感激了,可是您说我们不用过春节,这可不是我们希望的。”他的表情有些悲伤,让我对他的愧疚更甚,我只能安慰他说,“我这没用的老人,已经不想家里添乱了。”

我们回到家里,女儿正在给我端上一杯热茶。看我回来了,她又说起来:“妈,请您千万别想得太多了,我们家春节还是要和您一起过的。”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让我有些无法拒绝,可是心中的矛盾却是越来越重。

我坐在家里的院子里,看着周围的一切都仿佛变得模糊起来,而我心中的疑惑的种子却越发的扎根。我真的能忍心再次给他们制造矛盾吗?但我却又无法拒绝他们满满的诚意。这次春节,迷茫的我又该何去何从呢?

儿子和儿媳送我到了车站。我坐在车上,回想着这几天的生活。他们对我是孝顺,可他们之间的关系却让我烦心。可能是我不该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可是这种烦心也让我有些难受。或许是我觉得我再也回不到以前那个家庭了。

回到家里,我变得懒散起来。家里的事情我没少做,可是心里一直有一团火烧不尽。有好几次想打电话给儿子问问他们的近况,可每次又止住了。也许是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我真的不够和谐。
儿子在一个月后打来电话。他声音有些着急:“妈,我和媳妇最近有点矛盾,你看能不能来帮我们答答理?”听完他的话,我并没有给出肯定的回答。在电话这头,我的心里开始掠过一丝悲伤。也许是这段时间的矛盾和短暂的分开,让他们之间的问题扩大了。这个家中的矛盾正在让我看不明白。最后,电话那头的沉默,也成了我在此刻最合适的回答。

回到家后,我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过着平淡的日子。一天,门铃响了起了。我打开门,居然是儿子和儿媳站在门口。儿子一脸的焦急:“妈,我们真的需要您的帮忙,我们之间的事情……”我打断了他的话:“你们差不多了,咱们家的矛盾就你们两个人解决吧,和我没有关系了。”我说完就要关上门,可是儿媳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婆婆,请不要生气,我们真的需要您的帮忙。”

被打断的动作僵在半空中,我有些茫然地看向她。“我们需要您的意见和帮助。”儿媳语气坚定地说道。我没有说话,眼神却开始变得有些温暖。这个家中的矛盾,或许真的需要我来解决一番。
抱着迷茫和矛盾的心情,我拖着行李离开了儿子家。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这五天的经历。我不禁开始怀疑这段亲情,我养育了儿子这么大,难道真的没有得到他们温暖的家庭关爱吗?

回到家里,邻居看见我一个人回来,忙问道:“怎么回来得这么早啊?你们家可不是说要住到正月十五吗?”我心情复杂地笑了笑:“回来了,不想待了。”邻居纳闷道:“怎么了?是不是儿子对你不好?”我只是摇摇头,没有说话。

晚上,在饭桌上我和老伴谈起了这五天的经历。老伴听了后摇了摇头:“儿子和儿媳又怎么了?”我只得把这几天的事情告诉了老伴。老伴听了以后,深有感触地说:“儿子结婚后,确实对我们淡了许多,关心也少了,你是不是想多了?”我叹了口气:“也许吧,我唉,也就只是希望他们过得开心,我去了反而成了麻烦。”

过了几天,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突然感到有些孤单,儿子和儿媳几天都没有来看我了。本来我还想打电话过去问问他们,可光顾着琢磨他们的事情,却忘了看看家人的心情。
于是我打电话过去,可儿媳接的电话告诉我儿子出差了。我听了心里一酸,明明就是难过的一句话,我却只能硬生生咽在肚子里。挂了电话,我默默地收拾了行李,打算再次踏上儿子家的门槛。每当我想到儿子可能会回来却看不到我的身影,他一定会担心的。

可我推开儿子家的门的时候,我看到的却是一个陌生的景象。客厅里站着一个年轻女子,我瞪大眼睛看着她,她也是一脸惊讶地望着我。我有些疑惑地问:“你是谁啊?怎么在我儿子家?”女子有些慌张地回答:“我是儿子公司的同事,他说他出差了,让我来这边拿一些文件。”

我听了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子出差的借口,让我对此行的初衷产生了怀疑。在这样的瞬间,我觉得自己真的是很可笑,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为这段亲情纠结不已呢?
于是我决定,以后就算给钱我也不会去他们家了。这次的经历,让我心里埋下了一颗永远无法化解的矛盾之种。

很快,又是一年春节到来。我一个人在家中,窗外烟花绚烂,此时的寂静在这辉煌的晚景下显得异常突出。我叹了口气,这应该是我儿子的家庭吧,但我却无法真正融入其中。我并不是真的生气,只是这样的亲情,总让我感觉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过去这一年,儿子一家人并没有再邀请我过去住。我一个人住着,感到有些失落,但也有些解脱。那段时间的经历,让我深感厌倦。想起五天的住宿生活,我心里便一阵发酸。曾几何时,我向往的热闹和团聚变成了矛盾和无奈。
不知不觉,时光飞逝,又到了一年的春节。我还是一个人。虽然儿子们会打电话过来问候,但心底总有一些难以言喻的孤独。这也是我唯一的家庭,却不知何时变得那么遥远。

或许是自私吧,我渴望在儿子家过个年,渴望感受到那份亲情和温暖。但现实却让我心寒。或许是老了,对矛盾和亲情的处理已逐渐放下。这一年里,我总是一个人过。生活渐渐单调,也渐渐习惯。
现在,儿子在电话里声称下一次春节绝对不会再让我一个人。我能感受到他的诚意,但内心却有些犹豫。我渴望家人之间的温暖,但又害怕再次面对那样的矛盾。我不愿再让心灵受伤,不愿再被孤独包围。

而现在,那个矛盾的源头仿佛在我的内心不可动摇。我的内心开始有些彷徨,不知道是选择敞开心扉,还是继续孤独下去。我渴望幸福,但内心却挣扎不已。或许我只是一个倔强的老人,总是无法与自己和解。

很长时间过去了,我和儿子儿媳之间的关系也渐渐恢复了平静。他们从那次事件之后依然没停下忙碌的脚步,但却在我离开之后疼爱地给我打了好几通电话,向我致以歉意。我心里有些复杂,不知道究竟是该感到满足还是难过。

这一天的夜晚,我正坐在客厅看电视,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是我儿子打来的电话。他的声音有些虚弱,他告诉我他和儿媳因为一些琐事发生了争执,他现在一个人在外面散步,想要倾诉一下,但又不知道该向谁开口。我听着电话那头他的声音,内心感到一丝酸楚。我知道,婚姻生活不仅仅是幸福团聚与甜言蜜语,也是无法避免的磨难和争执。

我告诉他,婚姻生活中的矛盾和磨难,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她一个人的错。我劝他沉下心来,好好跟儿媳谈一谈,聆听她的心声,也让她明白自己的苦衷。我知道,这是一段长久的奋斗,是儿子和儿媳共同成长的历程。当电话挂上,我的内心依旧有一丝不安。

我深知,家庭争执是不可能避免的。我自己也在家庭中历经了很多,若不是及时的沟通与理解,不是互相忍让包容,我和丈夫也不会一路走过来。但家里的矛盾,是家人共同面对的,只有大家相互理解和包容,才能渡过难关。或许,他们需要的只是时间和彼此的理解。

或许,我以后还会去儿子家过年,但是这一次的教训,让我明白了应该如何正确的参与家庭,而不是成为矛盾的导火线。我只希望未来的日子,他们可以更好地互相理解与支持,一起变得更加成熟明智。至少,那样我才能够放下心中的不安,安心地享受晚年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