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否》中,明兰身上的故事线主要围绕着她的感情、婚姻,在她身边先后出现过三个男人,不管在任何时候,明兰那成熟睿智的婚姻观都令人叹服,甚至比当代女人都要超前,简直是遥遥领先。
今天,我们就结合剧情,一起看看明兰的婚姻观,或许能为我们自己的婚姻生活带来一些启发。
01 婚姻里,比爱更重要的是合适
相比贺弘文与顾廷烨,明兰对小公爷的爱最纯粹,也最刻骨铭心,但是自始至终,明兰都明白一点,她和小公爷并不合适。
无论是家世还是地位,他们之间都存在太多的差距,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背负着太多家族的桎梏,自然得不到认可和祝福。
明兰深知,爱可以任性,但婚姻需要理性。在婚姻里,比爱更重要的是合适。
02 抬起头往前走,永远别往后看
后来,小公爷中举,平宁郡主也同意了替他去向明兰求亲,虽然那时候明兰还未答应嫁给顾廷烨,但她也是下定决心不再回头与小公爷重归于好。
当初明兰自知两人不可能,面对小公爷的多番表白和撩拨,一再拒绝,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要为他豁出去一把,谁知转眼就被小公爷辜负。
被深深伤过,她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任凭他们多么爱彼此,面对诸多挑战,终究是不堪一击。
所以,当小公爷想要重新挽回明兰的时候,纵使她心中不舍,非常难过,可依然劝着自己永远别往后看。
03 宁缺毋滥,不为了结婚而结婚
明兰和贺弘文相处一段时间后,两人本来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可曹表妹的出现打破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和谐。
面对曹表妹的哭诉,贺弘文的优柔寡断,明兰明确表态,如果自己要嫁的郎君心里头最要紧的不是自己,那么她宁可不嫁。
可见,明兰对待婚姻是宁缺毋滥,不会为了结婚而结婚,如果明知道继续走下去是源源不断的糟心事,她就会当断则断。
04 选择终生伴侣,看品性最低处
盛老太太得知曹表妹的事情后很是生气,明兰却劝慰祖母再等等,明兰在等什么呢?
她在等贺弘文的一个态度,她说看人要看最低处,品性的最低处。她已经知晓贺弘文的缺点是太心软,但这终归不是什么大毛病。
在曹表妹的事上,她静观其变,就是想要通过这件事来深入了解贺弘文的品性短板。
谈情说爱的时候满眼都是对方的优点,可真到了结婚过日子,那么多夫妻走着走着就散了,就是因为忍不了那些曾经被自己忽视的缺点。
05 保持理智,不能轻易相信誓言
贺弘文得知盛老太太和明兰改变心意,决心不嫁,很是懊恼,为了挽回明兰的心,他立誓不会纳曹表妹为妾。
可明兰知道,贺弘文的誓言根本算不得什么,只要他的母亲再向他哭诉一番,他自然是顶不住压力的。
在爱情和婚姻里,很多人都听过各种各样的海誓山盟,誓言代表着一种决心和愿景,但那毕竟是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的。
女人对待男人的誓言,还需保持理智,冷静分析誓言的可信度,才不会头脑一热就轻易被人哄了去。
06 女人要独立,不能太指望男人
明兰和顾廷烨婚后,一直兢兢业业,竭尽所能做一个称职的大娘子。
她说女人不能指望男人太多,指望越多,失望就会越多,然后夫妻之间就会生出怨怼和仇恨。
她还说,要把男人当成东家一样,新婚燕尔,顾廷烨对她百般宠爱,明兰虽然高兴,但也没有得意忘形,因为她清楚,婚姻绝不只是这充满新鲜感的头几个月,还有后面的几十年,如果一味指着他,靠着他,对方自然会觉得厌倦和疲累。
所以明兰虽然成为令人艳羡的侯府大娘子,飞上枝头变凤凰,但她并没有就此躺平,而是愈加勤奋地磨砺自己。
只有自己撑得住,才能应对这人生数十载的种种坎坷和考验。
07 直面婚姻挑战,不退缩不逃避
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婚姻生活可以一直和和睦睦,顺心如意,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一些坎儿。
明兰的一生,最不缺少的就是坎坷和磨难,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她都不会自己先慌了神,乱了分寸,总是非常坦然地去直面婚姻里的挑战,不退缩也不逃避。
她说哭着是一辈子,笑着也是一辈子,那为什么不笑着过日子呢?
困顿在婚姻生活中的很多人,就是因为钻了数不清的牛角尖,将自己困在婚姻的围城里,熬成了令人生厌也让自己讨厌的疯婆子。
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明兰的这份勇气和清醒,婚姻之路必然会顺畅的多。
08 不自轻懂自重,正视婚姻突变
自从顾廷烨听到明兰劝诫齐小公爷的那些话后,就一直心里不悦,他认为明兰一心为小公爷着想,却不知道珍惜自己。
其实说白了他就是觉得明兰在他面前过的太明白,太理智,根本不爱自己,所以就一直吃醋,最后还导致了夫妻二人的冷战。
顾廷烨借着和明兰谈论别人家妻妾争宠的事情,想要套明兰的话,就是想听到明兰吃醋,想看到明兰想要霸占自己不想和别的女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心思。
可明兰从来没想到要将自己彻底依附于一个男人,她知道自己虽然眼下是靠着顾廷烨过日子,但假若顾廷烨当真想要变心,任凭她又哭又闹也阻挡不了什么,所以她绝不允许因为别人的过错而轻贱自己。
或许,很多人觉得明兰活的太通透,太明白,这样很难体会到婚姻中的纯粹的幸福。可是感情这种事情谁又说的准呢,与其抓着一时的甜蜜不放,还不如让心里清澈明亮,这样才能持久,免受更多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