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故乡,别来无恙》第12集,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2023年11月07日16:14:11 情感 1059

一天时间将《故乡,别来无恙》追平了,追平之后,我心中感慨万千,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看完《故乡,别来无恙》第12集,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 天天要闻

一、关于“离乡”

张沛离开故乡虽然她嘴上说是因为自己考去了北京,但更多的是为了离开父母的掌控,脱离他们的视线,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看完《故乡,别来无恙》第12集,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 天天要闻

张父张母对她的要求非常的严格,对她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动向十分关注,他们希望张沛可以按照他们的设定去生活。张父张母过分管控的后果就是张沛不顾一切的逃离。

看完《故乡,别来无恙》第12集,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 天天要闻

同样渴望逃离的还有董家希,丁老师独自抚养董家希长大,对她的管控欲自是不必说,用董家希的话来说,那便是,丁老师是一位凶残的暴君,而她是一个没有自由的囚犯。

对于一个没有自由的囚犯而言,最重要的当然是逃出生天,掌控自己的生活,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看完《故乡,别来无恙》第12集,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 天天要闻

于是“不得已”听了丁老师的话报考财会专业的董家希,在脱离掌控以后立马转专业读了自己喜欢的戏剧文学。

二、关于返乡

张沛原本是不愿回到成都的,可是罗薇的死让她突然之间怕了,她怕自己也和罗薇一样突然离世,更怕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苟丹丹离开的原因剧中并没有言明,可她回去的原因却格外清晰,爱情和生活遭遇双重打击,看到家里其乐融融,便想回到故乡,离家里近一点,就算不敢言明一切独自回去,也算呼吸了同一片天空的空气,足以疗慰心伤。

看完《故乡,别来无恙》第12集,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 天天要闻

董家希离开是想追逐梦想,她回去是发现自己有比梦想还需要追逐的东西,那便是好好陪伴自己的母亲。丁老师确诊肺癌,她不能让再自私的只顾自己,让她一个人面对。

吴芸来到自己的第二故乡成都,一是因为母亲是成都人,不少的亲人在成都,二是对她的事业发展更好,三是年少时期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太多。

看完《故乡,别来无恙》第12集,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 天天要闻

他们离开、回到故乡看似原因各不相同,可本质上还是因为那些停留在那里的人,那些深埋在记忆里的美好,那些不愿失去的美好。

三、关于愧疚

《故乡,别来无恙》这部剧中最让我动容的就是关于亲情的描写,真实、不说教,不随便上升价值,可每一句台词都有它的价值。

张沛回到家里的那一刻,看到母亲滋了毛的牙刷,记账的本子,脏污坏掉的沙发,再联想到好友罗薇死后罗父罗母的境遇,愧疚感一下子涌上心头,只想掏心掏肺的对父母好。

看完《故乡,别来无恙》第12集,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 天天要闻

可是这愧疚感来的快去的也快,日复一日的相处,之前的那些问题再次涌现出来,还是会让她想离开这个家。

看完《故乡,别来无恙》第12集,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 天天要闻

这就是中国人独有的情感体验,第一二天是久别重逢的惊喜,第三四天是久别重逢后的忍耐,第五六天就是久别重逢后的厌烦,第七八天就是久,别重逢的“训斥”,很少有人能逃过这个定律。

四、关于骄傲

相比较于张沛父母的念叨和操心,苟丹丹的父母就显得要“开明”很多,他们几乎是无条件的支持苟丹丹的事业,不过多挽留她。

看完《故乡,别来无恙》第12集,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 天天要闻

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了知名的美妆博主,嫁了一个上海老公,事业顺利,婚姻幸福,这在妈妈界简直就是妈妈的骄傲,吹嘘的资本,同辈的典范。

可是这种骄傲一旦形成,那就很难让人接受它的消失,回归之前的平庸。事业不顺、遇人不淑的苟丹丹原本是想回家疗伤。

看完《故乡,别来无恙》第12集,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 天天要闻

人才刚到楼道口,苟母的一番话让她停住了脚步。是啊,她不能用这样一副颓废的姿态回到家里。

明明都已经到家门口了她却还是轻手轻脚不惊动任何人下了楼,回家重新换了一身战袍,拿了礼物才过来。

看完《故乡,别来无恙》第12集,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 天天要闻

时尚美丽的战袍下面是拘谨紧绷的身体,精致美丽妆容下面是掩盖不住的虚弱和疲惫,她强撑笑容努力做到母亲说的那般永远都有精气神,永远都向上蓬勃。

她眼眶几度湿润,几番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有把话说出口。父母对她工作的体谅,对她婚事的关怀,让此刻的她如坐针毡,她一刻也没法再待下去,盛装打扮回家停留时间也不过短短五分钟。

结语

《故乡,别来无恙》父母和孩子相处的过程可以说是很多家庭的缩影,无论你年纪多大,在父母的心里你永远都是一个孩子,他们总是忍不住的想要去关心你,这是出于好意和在意。

可这样的在意并不是孩子想要的,对于已经成年,并且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来说,没有独立的空间,没有隐私,过度的关心都会让人觉得窒息,让人想要逃离。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