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和睦相处,是一门学问,要做到人人无话可说,人人称赞,是不容易的。有时离得太远了,关系会变淡了;有时靠得太近了,恩恩怨怨又来了。但人们常说,远是香、近是臭似乎与这说法又矛盾。
人生如尺,要有度。人和人相处,一定要把握度,关系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否则最后也只能渐行渐远了。
当亲近时无顾忌,但还是保持友好距离
我看过一则寓言,是这样的。冬天到了,一群豪猪为了生活,都群居在一起。室外雪花飘舞,所以想抱团取暖。然而理想的丰满敌不住现实的骨感。靠得太近,互相伤害,离得太远,无法取暖。最后在一位长者的协调下,他们彼此保持一个有效距离,每位的刺彼此相交,但彼此不会被刺到,恰到好处。既不改相互取暖的初衷,又不会彼此伤害,两全齐美。
生活中,每个人的个体差别,就象上面的豪猪一样,跟谁走得太近,都会是种伤害,要想和家人、亲朋好友和睦相处,就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1999年,中国上海,清晨在人民广场的新歌剧院共舞,歌剧院由法国建筑师CHARPENTIER设计。
人们常说,送人玫瑰之手积久留有余香。然而我们没有仔细观察,玫瑰花朵可以相拥而生,但它的花枝却不能相亲相爱,因为他们也带着刺儿。
现代人习惯张扬个性,以自我为中心,殊不知任何人之间言语上不注意,金钱上没分寸,行动里不知尊重,时间久了,谁都会远离,这好比一个杯子,即便你放满茶叶,毕竟经不住多次的热水冲泡,浓酽时大家喜欢,久而久之淡了,连白开水也不如。茶叶好比我们的热情,开水好比时间,我们在熟悉的人、亲近的人的眼里,你的热情是有限的,经不起岁月的冲刷。
时间会告诉你一切
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保持一定距离,生活更愉快。伴侣之间,给彼此留一点空间,夫妻相处之道,也就是把握夫妻间相处之道。夫妻之间,关系很亲密,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就不能有些小秘密。特别是在兴趣爱好上有差别的夫妻,不能强求对方要和自己有一样的爱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认同对方的喜好,然后有各自的朋友圈子,和睦愉快相处。
和子女相处,保持"一碗汤"的距离,有界限、有距离、有联系、有守望。什么叫一碗汤,就是太热而烫到他们,太冷而凉了心意,适度即可。
和亲人相处,始终有份恭敬心,亲情,是难以割舍的情感,无论是姻亲还是血缘,都是一世情缘。和亲人相处,不要太随意,一定要有恭敬心。获得亲人的帮助要感谢,亲人有难处也要及时提供帮助。每个人心中都有不愿被别人涉足的角落,尊重它就是尊重你们的亲情。
和谁相处,必须保持一定距离
《西游记》里的口头禅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就要求对待长辈始终心存敬畏。
从前有一个长房子弟中举,他中举时已是而立之年,返乡后被隆重接待,他很是得意。但在祠堂上香之后,他必须依辈份拜见长辈。当他向一个又一个年龄比自己小辈份比自己高的小孩们拜见时,心生不满。他觉得自己考取功名还要向小孩敬礼,这也说不过去,于是生闷气。书僮问明原因,哈哈一笑,说这还不简单,你明日去见族长,叫他把你辈份升上来,不就什么都解决了。
举人说明来意,族长什么也没说,叫他把房下长辈长者,都请到他家,然后修改家谱,帮他升上辈份。酒足饭饱之后,族长翻开祖谱,问举人,你是想升一辈,还是升两辈呢。举人说,族长看着办。族长说:升一辈,你可以叫老爸为大哥,升两辈,你可以叫你爷爷为大哥。
举人闻言,目瞪口呆,连忙道:族长,我知错了,不升不升……在亲人的眼里,我们早已定格,无论你有多大成就,你始终无法破格。
和朋友之间,时刻牢记无所求,真正的友情是纯粹的,不带功利的。不要以为你们亲近,就可以肆无忌禅。否则,你就没有朋友。
和陌生人之间,见人宜说三分话,君不见贤文道:逢人且说三分好,未可全抛一片心。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是说水没味道,而是始终不变味。
适合最好,你喜欢的不一定喜欢你
不要试图窥探别人的隐私,说话留有余地,不能强人所难,说话不能不看时机。所以和任何人都不要走得太近,给自己留一点缓和的余地,给别人一些回旋空间,这也许就是最美的距离了。不必靠太近,避免伤害,各自都有各自的独立生活;不必离太远,避免疏远,我们的生活圈还存在许多交集。
适当的距离产一定会生美,其实就是,彼此尊重,彼此珍惜。人生那能全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朋友,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