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2023年03月31日20:51:01 情感 1027

高加林进县城当记者之后,终究还是抛弃了刘巧珍,爱上了相貌,学识各方面都要优于刘巧珍的黄亚萍。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一开始高加林的内心也十分挣扎,他到底要不要选择刘巧珍?因为他清楚,在自己最低谷的时候是刘巧珍帮他一起度过的,但高加林的心里更明白,久而久之,他这个能摆脱农村身份的准城里人,会厌倦注定是个农民的刘巧珍。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而选择黄亚萍的好处就在于,自己不但能够更早拥有城市户口,还能到自己向往的大城市上海去发展。如果靠高加林自己去实现无疑是天方夜谭,但有了黄亚萍,只要两人领个证,高加林就能名正言顺的在上海扎根。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一直想飞的高加林,在良心和前途面前终究是选择了后者。他是喜欢黄亚萍的,两人志同道合,但同样是出于对未来的考量,黄亚萍于高加林而言,不仅仅是灵魂伴侣,更是可以助力他完成梦想的有用之人。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但刘巧珍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或许高加林选择刘巧珍,时间久了也能把她培养成自己的灵魂伴侣,可刘巧珍注定对高加林的未来没有帮助,只会成为拴住高加林想飞的那根线。

高加林抛弃了刘巧珍固然可恨,但并非是“腻了”,从刘巧珍的种种行为来看,被第三者插足的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一,刘巧珍的自甘落后

刘巧珍对高加林的爱是愿意倾尽所有的,哪怕牺牲自己都可以。因此当高加林对她提出分手时,刘巧珍想的不是自己,还是高加林。她没有一句怨言,因为在她自己看来,与高加林在一起是自己高攀了,高加林可以有更好的发展,而自己会成为他的负累。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明明有一肚子的委屈,明明为高加林付出了那么多,可刘巧珍一句话都不说,外人看来这是刘巧珍的可贵之处,但在一个并不爱她的人眼里,却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她的真心可以任由践踏。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刘巧珍的家境比高加林要好的多,虽然她的父亲不让刘巧珍读书,但她有大把的机会来提升自己。即便在当时的环境下,刘巧珍没有重新拿起书本的机会,但她有一个读到高中的妹妹,可以把自己的所学教给她。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但凡刘巧珍把满脑子想着高加林的时间都用来提升自己,也不至于高加林好不容易写的一封信,还需要妹妹读给她听。当高加林写了一首诗,她也完全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高加林喜欢刘巧珍时不把这些当回事,但他不爱了,刘巧珍就成了没文化,还不求上进的农村妇女。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刘巧珍向高加林表白后,对方同意与他在一起,刘巧珍不仅仅是激动开心,更像是对高加林感激涕零,仿佛对方能够与她这样的人在一起,就是积德行善一般。

一开始高加林没有看不起刘桥巧珍,是她自己把自己弄得一文不值。刘巧珍并非不知道与高加林之间的差距,可她没有去缩短这种差距,而是想要用对高加林好,处处迁就他的方式来维持这段关系。一对做不到势均力敌的爱人,又如何能够彼此欣赏,相守终老呢?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刚从省里学习回来的高加林,正是讲究说话写文章都得注重文学表达,应当简明扼要的时候,刘巧珍和高加林聊天拉家常,光是村子里谁家的老母猪下了十几只猪崽,最后剩下了十只,都被她唠叨了半天,事无巨细。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我跟你谈文学,你跟我聊母猪下崽,我在追求极致的表达方式,你却跟我叨叨半天话都说不明白?高加林追求的是浪漫,而刘巧珍活在家长里短里,这样需求与处境都不对等的爱情注定长不了。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二,刘巧珍的疯狂倒贴

高加林的选择一直都很现实,当他有望考上大学时,并非不知道刘巧珍对自己的心意,但他不接受不拒绝,任由刘巧珍对自己好,心里想的是更广阔的天地。

而刘巧珍偷偷的帮高加林修好了自行车,她却连告诉对方的勇气都没有,看到高加林带着自己的同学到二姨的店里吃饭,她更是忙前忙后的招呼。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当高加林成为小学的民办教师后,刘巧珍又跑去帮他修学校,还答应他做免费的劳工,高加林都看在眼里,但这时候的他依然觉得自己能够有大作为,当农民的刘巧珍根本配不上自己。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直到他又一次遭受打击,很有可能一辈子要做农民时,才发现刘巧珍与自己是合适的,毕竟刘巧珍不仅能干活,能吃苦,还愿意让高加林在家里写字读书。这就相当于找一个免费保姆,并且对方家境还比自己要好得多,高加林何乐而不为?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刘巧珍从一开始就在倒贴高加林,两人在一起之后,这种行为更是变得十分疯狂,哪怕是她看出高加林进城之后仿佛变了个人,也还是在村里帮高加林照顾他的家人。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当高加林的母亲病了,作为亲儿子的高加林没留在身边照顾伺候,反倒是刘巧珍二话不说自动代入了儿媳妇的身份。虽然高加林的父母对她赞不绝口,但对方一没提亲,二没给出任何准信,刘巧珍这么做实在是显得不值钱。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即便如此,高加林对她也并不上心,出差了不会提前告诉刘巧珍,让她跑去县城每一次都扑个空。长时间不见面,高加林也不会给刘巧珍写半封信,就连刘巧珍这么照顾高加林的家人,也没有得到他的半句谢谢。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刘巧珍什么都看在眼里,却依旧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她不但间接的告诉所有人是她非抓着高加林不放手,也在提醒高加林自己随叫随到,想抛弃也可以随手扔掉。这才使得高加林明知刘巧珍付出了那么多,仍旧毫无顾忌的出轨分手。

人生之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并非“腻了”,刘巧珍真的不无辜 - 天天要闻

高加林本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待刘巧珍他渣的足够彻底,但刘巧珍不懂得爱自己,把高加林当成自己的全部,就注定会是这样的结局。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现在做中介,也不好混了 - 天天要闻

现在做中介,也不好混了

前段时间一位TOP10房企营销总在饭局上放出豪言:“现在虽然没地没项目,但也无所谓,大不了开个门店做中介老板,20多年的房地产经验总能有口饭吃”。如果是2019年之前,他的观点也许成立,但放到现在只能说他还真的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因为房地产的“食物链”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4中国房地产中介行业白皮书》显...
50岁以后,最该讨好的是这4个人,永远别得罪,现在知道还不晚 - 天天要闻

50岁以后,最该讨好的是这4个人,永远别得罪,现在知道还不晚

年轻时,我们总觉得世界很大,朋友很多,时间还长。可过了50岁才发现,人生就像一场减法,真正值得掏心掏肺的,不过寥寥几人。五十岁之前,人们往往拼尽全力向外索求;直至五十岁过后,方才领悟要向内收敛。那些曾经追逐的名利、面子、社交,渐渐变得不再重
你照亮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会照亮你 - 天天要闻

你照亮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会照亮你

#心中的灵魂伴侣#活成阳光,成为一道光​每个人都喜欢身边围满了人,被拥护,被人追棒,都想有人来照亮你,但是我们又不想成长自己,不想去行动起来,恐惧,依赖,退缩,……,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但是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其实别人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我
女人有这些“微反应”,明显是动情了 - 天天要闻

女人有这些“微反应”,明显是动情了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女人对你态度冷冰冰,对你的事情不上心,你亲近她,她会后退,会下意识将你推开,你有事情要麻烦她,女人很容易失去耐心;某些时候,你穿荆度棘,为女人做一些事情,试图哄女人开心,女人却不受哄,总是怠慢你,在这个时候,你应当明白女
中年男女,与异性关系暧昧,是怎么产生的? - 天天要闻

中年男女,与异性关系暧昧,是怎么产生的?

中年男女,与一个异性之间的相处,彼此之间的关系,大大方方,坦坦荡荡更长久,更值得珍惜。人到中年,在日常生活中,与异性的相处过程中,智者的选择是保持距离,不频繁接触,靠近。
当情人临终想见你,你会如何选择?一场戳心的灵魂拷问! - 天天要闻

当情人临终想见你,你会如何选择?一场戳心的灵魂拷问!

爱情这事儿,多半藏在生活的鸡毛蒜皮里,可要是生死关头突然来了,那些被身份、规矩裹着的感情,到底会露出啥样的真相?好多人把情人关系当成生活的调剂,却很少琢磨:要是有天她躺在病床上,用尽最后一点力气说想见你,抛开那些世俗说的角色,你心里头抗拒的
一个德国客户的人生经历,真正阐释了什么叫做九死一生 - 天天要闻

一个德国客户的人生经历,真正阐释了什么叫做九死一生

(原创,欢迎点赞评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曾说过: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之为人。今天和一个德国客户聊天,听了他的人生经历,我想说,一个人要经受多少磨难,才能被称之为强者。他这一生,挺传奇,也足够悲催。
普通人变强的第一步:丢掉羞耻心 - 天天要闻

普通人变强的第一步:丢掉羞耻心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焦点效益”。 是说人很容易太看重自己,从而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 因为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怕尴尬、怕丢脸,以至于不敢尝试新事物,从而错过很多成长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