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在儿女家各住了半年后,才知道,老了住哪最舒服

2022年12月20日21:56:05 情感 1838

退休后,在儿女家各住了半年后,才知道,老了住哪最舒服 - 天天要闻

中国人一直有“养儿防老”的思想,在以前封建思想浓重的年代,这里的“儿”特指儿子,现在社会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不管儿子还是女儿,都同样需要承担起养老的责任。

所谓父母养儿女小,儿女养父母老。很多人认为,只要有儿女,老了以后就可以住到儿女家里,让儿女孝顺自己,自己的晚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真的是这样吗?退休后的王阿姨,在儿女家各住了半年后,才明白真正适合晚年养老的地方是哪里?王阿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提个醒。

以下来自王阿姨的自述:

我今年60岁了,退休已经第5个年头了,老伴比我大一岁,去年刚退休。我们有一儿一女,儿子今年33岁,女儿28岁,两个孩子都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定居,日子过得还不错。

儿女平时对我们非常孝顺,老伴还没退休的时候,他们每次回家来探望我们,总嚷着以后要接我们到城里和他们一起生活,他们会好好孝顺我们,给我们养老。

说实话,不管最后接不接我们去城里,听到儿女说出这样的话,心里都是暖暖的。

不过两个孩子说话算话。去年老伴刚退休,儿子女儿回来探望的时候,就又提起要接我们去城里的事。

老伴刚退休,我们本想趁着身体硬朗,过几年二人世界,不去打扰孩子们。但儿女们的一片孝心,我们很难拒绝,又想到以后老了还是要过去的,早去晚去都一样,现在和儿女一起生活,还可以替他们分担一些生活上的压力。

儿子和女儿商量好,让我们老两口在他们两家先各住一年,之后喜欢谁家,就可以在谁家多住些日子。

总之,就是一个原则,要让我们老两口开心,要好好孝顺我们老两口。

能有这样心存感恩之心的儿女,我和老伴很欣慰。

身边的一些邻居朋友,听说我们要去大城市里生活了,都表示很羡慕,还让我们一定要常回来看看他们。即将和相处几十年的邻居老友们分开,心里还挺不舍的。

退休后,在儿女家各住了半年后,才知道,老了住哪最舒服 - 天天要闻

很快,儿子就开车来接我们老两口去城里生活了,儿媳妇和5岁的小孙子也一起来了。

儿媳对我们很热情,一口一个“爸”“妈”的叫着,听着心里甜滋滋的;孙子很可爱,也很调皮,见到我们就缠着我们,让我们带他去买好玩好吃的。

想到当初孙子出生的时候,本来我是打算过来照顾儿媳妇坐月子,之后留在儿子家带孙子的。可是,因为老伴当时因为摔伤了脚,造成粉碎性骨折,做了手术,需要有人照顾。

我实在分身乏术,只能拿钱让儿媳妇请月嫂。儿子儿媳很善解人意,没有要我们的钱,还让我放心,他们会照顾好自己和孩子,让我照顾好老伴就可以了。

儿子儿媳请了将近一年的育儿嫂,亲家母前前后后也帮了不少忙。

老伴脚伤好了之后,我原本想着过来帮帮忙,儿子说,丈母娘家离得比较近,平时有需要就会来帮忙,让我和老伴彼此照顾着。儿子知道老伴不会做饭,担心我去城里之后,老伴每天吃不好,影响健康。

现在,我和老伴都退休了,可以一起来城里了。

刚到儿子家的时候,我们住得挺开心的。

儿子儿媳为我们添置了很多生活用品,还带我们去买了很多衣服;孙子也喜欢我们,每天都缠着爷爷给他讲以前的事情,每次讲到开心处,爷孙俩都笑得合不拢嘴。

平时,我们老两口没什么事情,于是就主动承担起家里的一日三餐,及打扫卫生的事情。

最初儿子儿媳不让我们干,说可以请钟点工,但既然我们都来了,又何必花那个钱呢?省下钱来给孙子买玩具不是更好吗?

好像就是从我们插手家里的事务,家里的氛围就有些不一样了。儿子经常会被儿媳叫进房间里谈话,每次儿子都显得既为难又无奈。

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我们的一些生活习惯,让儿媳看不惯了。

儿媳妇觉得我每天做的饭菜就是那几样,没有注意营养搭配;

说我们总是把冰箱里塞满了剩饭剩菜,热了一遍又一遍,吃了会致癌;

说我们总是把快递盒子收集起来放在阳台,卖不了多少钱,还影响美观;

说我们每天起得那么早,吵得她睡不好;

说我们总是教孩子说方言,影响孩子对语言的学习……

儿子只是委婉地和我们说了几点,说儿媳也是为了我们着想,让我们以后多注意些……

我知道,我们的到来让儿子为难了。

原本以为我们会和其他人家不同,原本以为我们能和儿媳妇相处得很融洽,一家三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现在看来,我们也逃不过婆媳之间的那些大小矛盾,也逃不掉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我明白,儿媳介意的并不是我们的某些生活习惯,而是我们长久住在她家里的这件事。

退休后,在儿女家各住了半年后,才知道,老了住哪最舒服 - 天天要闻

在儿子家住不到半年,得知女儿怀孕了,我和老伴就以去照顾女儿为由,提前去女儿家里住了。

女儿女婿是自己创业开公司的,女儿怀孕后,女婿体贴她,让她在家里休息。女婿怕我和老伴累着,还特意请了保姆,做饭打扫卫生都由保姆做,我和老伴只需要陪伴女儿就行。

女儿刚怀孕,经常在家里感觉憋闷得很。女婿经常趁不忙的时候,开车带着我们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在当地散散心,有时候去稍远一点的地方。但不管去哪,女婿都会把衣食住行安排的妥妥的,不需要女儿和我们操一点心。

说实话,女婿是真的很疼我女儿,爱屋及乌,对我们也特别好,十分包容我们。

女婿在家里,满心满眼都是我们的女儿,并不在意我和老伴的生活方式,更不会挑剔我们哪里做得不好。

在女儿家住的几个月,总体还是很舒心的。但到女儿孕晚期时,有一天,女儿的婆婆突然来了,拖着行李箱,说是来照顾女儿以及未来孙子的。

亲家母把行李箱放在我们住的客房里,说:“这个客房有点小,自家人住一下也就算了,亲家母和亲家公这样的贵客,自然是要到大酒店开房间,特意招待的。”

说着,就打电话让女婿给我们订房间。

亲家母的这一行为,突然把我们看愣了。但是回过神来,也就明白了:女儿家毕竟不是自己家,我们在女儿家始终是客人罢了。

即使女儿想挽留,我们还是很识趣地把东西收拾了一下,让亲家母住进客房。

我们不想让女儿女婿为难,也不会去住酒店,就说很早就想家了,现在想回老家住,让女儿女婿送我们回去了。

退休后,在儿女家各住了半年后,才知道,老了住哪最舒服 - 天天要闻

回到老家后,突然有一种归属感,那是在儿子家和女儿家都没有的。

住在自己的家里,一切都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意,不需要去改变什么,不需要去迎合谁,更不会有随时被赶走的风险。

在儿女家各住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后,让我明白了:人到晚年,最适合养老的地方,不是儿子家,也不是女儿家,而是自己的家!

说到底,人这辈子,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我和老伴商量好了,在自己还可以自理的时候,就彼此照顾;当我们逐渐老去,失去自理能力时,就雇个居家保姆。我和老伴的退休金加起来有一万五,足够我们过好晚年的生活了。

其实,儿女孝不孝顺,并不是看是否把父母接到身边,而是看对父母的关心有多少。

有些人把父母接到身边,让父母成了家庭的免费保姆,吃苦受累,还落不得好;有些人没有把父母接到身边,但每月给父母生活费,经常回家看望父母,每天打电话关心父母,这不失为一种孝顺。

退休后,在儿女家各住了半年后,才知道,老了住哪最舒服 - 天天要闻

结语:

父母儿女之间,需要多些理解,多些尊重。

父母在自己身体还健朗的时候,过好自己的生活,和儿女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生活才会更舒心;

儿女在空闲的时候,也需要多多关心父母,趁父母健在,及时陪伴,好好孝顺,不要到了失去时才后悔。

—END—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两性关系中,夫妻到了70岁,还能做到这2样,此生无憾! - 天天要闻

两性关系中,夫妻到了70岁,还能做到这2样,此生无憾!

在两性关系当中,如果夫妻双方都到了70岁,但还能做到这两样,那么就算很好了,而且此生无憾,这样的夫妻关系值得膜拜。很多小年轻在刚结婚的时候,都会甜甜蜜蜜,恩恩爱爱,就算女方发点小脾气,男方也会予以包容。总之对男人来说,刚娶到手的媳妇儿自己会
太冲动!四川一对夫妻吵架,丈夫一气之下喝了敌敌畏…… - 天天要闻

太冲动!四川一对夫妻吵架,丈夫一气之下喝了敌敌畏……

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7月3日下午,四川德阳一对夫妻因发生矛盾吵架,丈夫一气之下喝下半瓶农药敌敌畏,妻子在马路边大哭拦车求助,最终在陌生人欧女士帮助下送医。7月4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德阳市人民医院获悉,目前男子已经脱离危险,病情稳定,不过还需住院观察一周。现场目击者欧女士发布的视频显示,7月3日下午,位于德阳旌...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种气质,越老越吃香,第一种就很关键! - 天天要闻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种气质,越老越吃香,第一种就很关键!

都说老男人在情场上不吃香了?这话谁信谁傻。岁月能带走青春,却带不走真正的吸引力——有些气质,像陈年老酒,越沉淀越有味儿。01 嘴巴甜不如耳朵灵,会说话更要会听老男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当“人生导师”,张嘴就是道理教训。她抱怨一句“今天好累”,
推荐《豪门小说里的美艳婆婆》作者:时鹊 - 天天要闻

推荐《豪门小说里的美艳婆婆》作者:时鹊

文案:庄芙瑶穿到十六年后的自己身上,还知道自己居然是小说里那种羞辱出身普通女主,让她离开自己儿子的恶毒婆婆。  因为各种作妖,最后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了解到自己的结局后的庄芙瑶:这个恶毒婆婆她不当了!
社区食堂,想说“爱你”不容易 - 天天要闻

社区食堂,想说“爱你”不容易

社区食堂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各地探索建设社区食堂,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实惠的餐饮服务,获得好评。然而,一些社区食堂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客源单一、盈利困难等诸多挑战。如何增强社区食堂的生命力,使其长久经营下去?本期基层圆桌会,我们一起探讨。社区食堂,好想说“爱你”当前,一些地方探索社区食堂多样化运营...
老人好心资助儿媳上大学,毕业后儿媳做法令人心寒,孙子成了受害者 - 天天要闻

老人好心资助儿媳上大学,毕业后儿媳做法令人心寒,孙子成了受害者

如果早知道事情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刘永顺打死也不会做出当年的决定。他时常懊悔,正是自己那份 “好心”,间接让孙子没了妈妈。当初儿媳想继续读书时,他想着“女孩有文化是好事”,便咬牙供她念完大学。哪曾想她毕业后眼界变了,开始嫌弃这个家。假如当初没供她上学,她或许就能和儿子在家踏实种地,守着几亩地生儿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