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陈之涵来源 | 科技宣传文化资源库
还在为平淡的假期ending懊恼不已?
回忆自己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宅在家里、看看老片;苦思冥想一番,最终走向曾无数次光顾的商场……
实在错付了时光!理想中的宝贵假期,不是应该用来体验未知、追求刺激的吗?

然而近日,一项由美国心理学会发表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的研究足以让你释怀。研究指出,你的选择,其实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当人们认识到时间有限(比如deadline将至;假期即将结束)后,他们往往更倾向于追求熟悉的体验,而非新鲜的刺激。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学现象。
而这种安排,不仅合理,对于缓解“节后综合症”也具有积极意义。
回归旧爱vs追求未知?取决于deadline

人是“喜新厌旧”的动物。过往的理论认为,相较于已经体验过的旧事物,大多数人更难抗拒令人兴奋的新事物。比如,在一部新上映的电影和已经反复播映的老电影中,人们往往选择前者。
然而,论文第一作者、芝加哥大学的Ed O'Brien博士和Yuji Katsumata Winet一直对此持怀疑态度。为验证以上理论,他们此次邀请了近6000名志愿者参与实验。
在第一个实验中,志愿者被要求在一些令人兴奋的未知场景,和一些自己喜欢的熟悉场景之间进行选择(比如:从未读过的小说vs曾经读过的旧爱;去一座未到访的城市旅行vs重访曾经去过的城市)。其中,一半参与者作为对照组,简单地“二选一”;而另一半则需想象,这是他们看书、旅行的最后机会。结果,第二组参与者中,选择熟悉小说、熟悉地点的人数远超前一组。
随后,志愿者又被告知,他们将获得一张餐厅优惠券,优惠券必须在三个月内使用,但可以选择是去自己熟悉的餐厅还是一家新餐厅。研究者在不同时间节点调查了参与者的就餐意愿。
他们发现,随着截止日期的“步步逼近”,参与者的选择开始发生变化——第一个月,52%的人会选择“尝尝鲜”,去一家没吃过的餐厅;而到了第三个月,这一比例下降到32%。
研究者推测,对“结局”越来越强烈的感知,将影响人类的选择,使他们短暂地抛弃喜新厌旧的“本性”,回归“旧爱”。
这么安排合理吗?
“这说明,步步逼近的截止日期会将人推向自己所熟悉的、令人愉快的体验或事物。这些体验、事物在个人的潜意识中,也许更有意义。”Winet表示。
许多人常在长假后精神不振、心烦焦虑,正是因为心理上还未及时调整,依然认为自己身处假期。“而这些有意义的体验,能从心理上暗示一种‘结束’。”另外,熟悉的人、事、物,也将为个体营造充足的安全感。

换言之,在假期的最后一天,“见见熟人”“看看老电影”“待在熟悉的环境”,反而有益身心,能有效缓解“节后综合症”。
O'Brien感叹,这项研究相当有趣,因为它对许多影视剧中的“遗愿清单”提出质疑。在影视作品中,身患绝症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追求刺激,做一些从未尝试的事情。“事实证明,现实中绝症病人的愿望或许恰恰相反。”
据此,研究者不仅为各位打工人提出了“更合理”的假期规划——从造访新景点开始,以回顾旧景点结束;还为即将停业整顿的咖啡厅经营者提出了“更盈利”的方案——停止推出新饮品,多多推出消费者熟悉的旧饮品。
他们也坚信,未来,诸如此类的心理学发现将有助于解决更广泛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10/221006091208.htm
DOI: 10.1037/pspa0000321
往期精彩回顾
|没灵感?建议去浴缸躺躺!
|新型口罩可检测周边有无新冠病毒,10分钟内发出预警
|最新研究发现,每天2-3杯咖啡,心脏更健康更长寿
|社畜的快乐——上班抖腿,能减肥还能预防糖尿病
科技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奉献
阅读“科技工作者”


点分享

点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