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资深教师教学生抓关键句,体会作者情感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课的课题是《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乡间画卷。

通读这篇课文,发现作者是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以及季节顺序交叉进行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乡下人家》到底描绘了怎样一幅美好的画面呢?大家一起跟随杜杜老师的脚步,走进第2课《乡下人家》的学习。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和14个词语。

2.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二、教材分析

语文书第4页《乡下人家》一共有7个自然段,我们可以划分为四部分来学习。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了乡下人家屋前色彩斑斓的瓜架、鲜花以及屋后的青竹鲜笋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了乡下人家房前屋后自由觅食的鸡鸭。

第三部分(5、6自然段)写了乡下人家夏天傍晚和秋天夜里的美好景象。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写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都有着独特迷人的风景。

通读全文之后,觉得本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读的时候就展现了很强的画面感,每一个场景每一个季节都可以变成一幅画。

这篇课文的特点有利于我们完成本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学习。

比如课文的开头就写了瓜架上的瓜、藤、叶的颜色,让孩子们读一读,用一幅图画的名称来概括这一段话的意思,那我们可以把它起为“瓜藤攀架图”。

接着,作者又以“有些人家”作为衔接,按着时令向我们介绍门前的鲜花,虽然语句不多,但却让我们看到了“花开三季图”。

我们每读一部分,可以让孩子们试着给这部分的内容起起名字,让孩子们试着抓住关键的语句,来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从而了解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现在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找一找哪些语句写了“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门前晚餐图”“秋虫夜吟图》等等。

这些场景非常的动人、立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书中的插图是一幅写意风格画,给我们留下了诗意的想象空间。朦胧的图画能帮助孩子们去了解乡下人家过着怎样的生活,有利于孩子们展开联想,引发美好的感受和体验。

三、关于识字

语文书第6页两条蓝线内要求学生会认的生字一共有10个。

我们借助注音来读一读:

构、冠、朴、素、率、倘、附、捣、绘、谐

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比较多,那么同学们可以在初读的时候,归类集中识记这些生字,我们可以关注字的结构,还有交流一下之前我们学习的自主识字的方法,哪些生字常见,或和哪个字比较像,也可以借助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这些生字。

需要注意的就是“率”,它是翘舌音,可以扩词来识记:率领,统帅,率先,直率。

字义是表示“带领,带头”,这个时候读“shuài”。

四、写字指导

语文书第6页田字格中的生字一共有15个。首先我们标上注音来读一读:

构、饰、蹲、凤、序、投、例、率、耸、踏、倘、绘、谐、寄、眠。

扩词练习:

构思,构成,装饰,演示,蹲下蹲坐,龙凤,凤凰,顺序,序曲,投入,投球,先例,例文,率领,草率,高耸,耸立,踏步,践踏,倘若,倘使,描绘,绘画,和谐,谐调,寄信,邮寄,失眠,睡眠……

在生字的书写中,需要注意的是第3个字“蹲”,里面的小横不要落下,还有“率”的书写。

五、课文的学习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同学们初读课文,看看课题——乡下人家,想一想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想到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思考着去读一读本课的内容。

一边读一边用笔试着画一画,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通过课文内容,你能感受到哪些关于乡下人家的画面呢?

2.再读课文,理解词句段

再读一读课文,我们用笔画一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景致。或者这样问“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新鲜有趣”。

我们可以结合课后第2题“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来交流学习。

比如“新鲜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我们通过“探出头”感受到竹笋刚刚破土而出,好像非常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打量着这美丽的春天。

这个画面感是动态的,我们通过这个画面来理解乡村生活,处处生机盎然啊。

3.抓关键语句,展开想象、体会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通读全文的时候就一边读,一边找,一边画一边交流。

那么在课文的最后也出现了中心句,就是概括了乡下人家给我们最大的感受。

第七自然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就能概括乡下人家是怎样的了。

虽然最后一段是全文的一个总结,也是全文的中心句,但是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从每个自然段出发,孩子们都可以去抓一抓关键句子,来交流感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我们就可以从“读了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这个话题进行交流,无论同学们抓住瓜架呀,鲜花呀?或者是微风、鸟、红霞都可以,通过这些词句让孩子们展开来谈。

每读一自然段,也可以让孩子们想象一下作者描绘的画面是怎样的,试着给每一段配上一幅画,再把每幅画取个名字。

六、课后题辅导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课文的1~6自然段,每一段都可以画成一幅画,我们可以概括为:屋前瓜藤——门前画竹——群鸡图——河畔美景——晚饭图——秋夜图。

同学们可以边读课文边整体的感知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找一找关键词进行归纳。

2.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和同学交流。

这道题目在课文的学习中就可以进行,让孩子们把乡村风景的内容挑一段去交流,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这一段内容想象着去说一说、讲一讲。

3.读一读,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的从土里探出头来。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本课优美的句子有很多,同学们可以把自己觉得是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摘抄下来,在晨读的时候、背诵积累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多读多体会。

选做: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这道题目是仿写,我们可以多读读第四自然段,按照第四自然段内容进行仿写。

写法可见上面的图片指导,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风景,用上上面的句式试着把它们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