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在美博主发布流出的一则短视频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视频内容称复旦毕业留美博士孙某流浪街头已16年。令人唏嘘不已的是,曾经的天才高材生本应前途无量,怎会陨落到蓬头垢面流落街头还长达十余年的地步?
据悉,孙某1985年1月就读于复旦大学物理专业,本科毕业后来到美国深造,在完成硕士、博士的学业后,继续留校攻读博士后。之后留校做了不到两年的博士后,又去了华尔街担任程序员,在那个年代月薪就高达十万美元。
他曾有过一段为期四年的婚姻,前妻拿到绿卡后和他离婚,疑似由于这件事对孙某的打击过大,此后开始出现幻觉,分不清现实和想象的世界,精神也一蹶不振,浑浑噩噩地在街头居无定所、饥寒交迫地过了16年,期间他只回过一次中国。
1月6日,复旦大学美国校友会(纽约)相关负责人表示,纽约当地的校友志愿者已经见到孙博士并确认了身份,复旦校友也发起成立孙校友帮助大群,现有两百余人,内含多名认识他的老同学等。
现在校友志愿者(纽约)已经请他搬进了临时住处,并定期有志愿者校友陪护他,他已洗漱换上干净衣服,状况也稳定了许多,后续计划校友帮助会还在商量中。孙某表示出有回国的意愿,但因他的国籍还有待商榷,所以还有其他的细节需要考量。
从孙博士事件我们能看出,再顶尖的学霸也会被生活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击垮,尤其是还在山高路远,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所以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当你发现自己心理出现异样时,不要逃避或封闭自己,请及时向外界求助。
有面对压力的心理准备,不要反抗情绪。
在适应环境、面对各种压力的情况下,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害怕这种情绪,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我们要允许自己有一个适应过程。
面对压力的时候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不仅仅是思想开放,更重要的是对外在事物的开放、好奇。在异国他乡,学术氛围、人际氛围都不一样,用开放、好奇的心态去对待就不会那么恐惧。理解自己,感受你的感受,思考你的思考,便可加强对自我心理的觉察和理解。
找到归属感,宣泄情绪
好的归属感是分享情感、宣泄情绪的重要基础。我们的情绪、情感需要有人分享。情绪也是需要宣泄的,有情绪可以,但要有宣泄的渠道,而很重要的渠道就是向他人宣泄,向朋友倾诉,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把累积的负能量宣泄出去。
保持积极心态,善于发现真善美
积极的心态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认知。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就看你是注意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我们快乐与否不是取决于事情本身,而是看问题的角度。积极的心态还要有真心的沟通,如果事事都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就可以处处享受到生活的美好。阳光心态,就是努力之后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成就,就享受什么样的快乐。
希望孙博士能积极振作,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也希望海外留学的同学们积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只有相信自己,才能一而再再而三,无数次地救自己于水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