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球的历史【地层与化石】

【高一地理考点】地球的历史

【地层与化石】

1.地层及化石是研究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途径→因为地层及化石保存有生物演化信息,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文字。所以研究地层和化石的意义是→①了解地球进化规律以便掌握人类进化方向②认识地球的现状和未来。研究地球历史的意义是→了解环境生态灾难原因以防止人类重蹈覆辙②掌握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以便开发。

2.根据地层可以确定→①地层形成时间②当时的地理环境。

3.根据化石可以确定→①地层顺序②地质年代(生物进化有阶段性和不可逆性)③地理环境

4.同一时代地层的化石相同/相似→因为地理环境相似。

5.地层越古老则化石越低级简单→因为生物演化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和从低级向高级。

6.岩浆岩的形成需经历高温高压→很难形成化石。

7.不是所有地层都会形成化石→不含化石的地层不一定最新。

8.地层一般上新下老但受地壳运动影响会倒置。

9.从某陆地发现虾化石可推断该地当时的地理环境是海洋。

10.从食草恐龙化石多可推断当时植被茂盛且气候温暖湿润。

11.从恐龙逐水草而栖可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是→①温暖湿润(气候)②植被丰茂(植物)③属于湖滨地区(水域)

12.青藏高原的鱼类化石可以作为青藏高原隆起的证据→说明当时是海洋但后来板块碰撞抬升形成高原。

地质年代的特征和判断】

1.①前寒武纪5.41亿年前(90%历史时间)→冥太元②古生代5.41亿年-2.52亿年→(早)寒奥志+(晚)泥石二③中生代2.52亿年-0.66亿年→三侏白④新生代0.66亿年-今→古新四

【海陆演化特点】

1.前寒武纪:形成海洋和陆地

①冥古宙(46亿年-40亿年):原始海洋+陆地

太古宙(40亿年-25亿年):小规模陆地(陆核)+变质岩

③元古宙(25亿年-5.41亿年):陆核扩大+稳定古地台(地壳经沉积/岩浆喷发/变质/褶皱等过程)

2.古生代:海陆巨大变化+地壳反复升降

石炭纪和二叠纪的海西构造运动形成联合古陆=北方古陆(劳亚)+南方古陆(冈瓦纳)

3.中生代: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大陆漂移

环太平洋地带的燕山造山运动形成中国地质构造轮廓和地貌基础。

4.新生代:联合古陆完全解体+形成现代海陆位置和地势起伏面貌

环太平洋地带和古地中海地带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阿尔脾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和安第斯山脉

5.沧海桑田变化是指→①长时间+②巨大海陆变迁的地理环境变化,不包括人工原因形成的环境变化。

【矿物演化特点】

1.前寒武纪:成矿(最主要)

2.古生代:成矿+成煤

3.中生代:成矿+成煤

4.新生代:成矿

【大气演化特点】

1.成分演化:①初期无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②现代大气→主要是氮氧

2.原因:蓝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3.生物出现后→①氧气含量上升然后趋于稳定②二氧化碳含量先上升然后波动下降

【气候演化特点】

【生物演化特点】

1.前寒武纪:原核(藻菌)→真核→多细胞

2.古生代

(1)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

寒武纪蓝藻+三叶虫全盛(无脊椎节肢)+珊瑚+腕足类

②奥陶纪:软体

③志留纪:脊椎(鱼类)出现+陆生低等植物出现

(2)晚古生代:①脊椎发展繁盛(鱼类→两栖→爬行)②蕨类繁盛③裸子出现④末期物种最大灭绝

3.中生代:①裸子繁盛②爬行繁盛(尤其是恐龙,在中后期向鸟类发展)③小型哺乳出现④末期物种大灭绝(白垩纪晚期恐龙灭绝

4.新生代:①被子繁盛②哺乳发展③人类出现(四)

5.动物演化:①孕育发展②海洋无脊椎③鱼类④两栖⑤爬行⑥哺乳⑦人类

6.植物演化:①藻菌→改变大气成分有利于生物进化②蕨类→埋藏于地下形成煤炭资源为人类提供能源③裸子→埋藏于地下形成煤炭资源为人类提供能源④被子

7.动物演化原因是环境变迁→①海水变化(温度盐度成分)②气候变化③大气成分变化④海陆位置变化

8.生物灭绝原因地表温度变化→升温/降温

【成煤→植物向煤炭转化】

①植物种类繁多并生长在沼泽地(易被水浸泡)②死亡植物枝干迅速下沉到稀泥中(封闭的还原环境避免受外界破坏)并在压实作用下缓慢变成泥炭③泥炭长时间被保存于地层并经成煤作用形成褐煤(初级煤炭劣质煤)④再经过漫长时间后褐煤在压实作用下变成烟煤(真正意义的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