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材插图问题尘埃落定,8月22号教育部通报了处理结果,通报中洋洋洒洒那么多文字,实际上只是3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教材插图不美观向上,整体画风不符合大众审美,部分插画人物形象比较丑陋。
第二个问题:不严肃规范。个别插图存在错误,插图数量过多,制作水准不高,存在科学性、规范性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不细致精确,部分插画容易引人误读,绘制粗糙,一些线条绘制和元素选择不当……
存在问题当然要有人负责,一共处理了27个人,是警告、记过和免职。没有上升到刑事高度,内部处理,没有涉嫌违法犯罪。
通报还指出,“没有发现人教社相关人员与插图作者吴勇、教材整体设计艺术总顾问吕敬人之间存在经济利益输送问题”。
对于群众提出的“低俗化、软色情、夹带私货,打擦边球”等问题没有明确回应。
中小学教材问题调查了3个月,终于有了这个结果,很多网友不满意,认为处理得太轻。
没有发现有刑事犯罪行为,没有人被抓被判,只是责任问题,不是犯罪问题,我们只有相信官宣。
这些天我一直思考中小学教材问题,我长时间在基层学校当语文老师,为什么就没发现呢?是不是敏感性太差了?
我问了周围的老师们,他们好像跟我一样当时没有发现问题,后来经过媒体一点拨才恍然大悟,原来手里的教科书还有这么大的问题!
当年对教科书插图问题,不但没有人指责,反而看到很多赞扬的话。比如说课本上的插图跟随时代步伐,图画生动活泼,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等等。
当时我也感觉到,时代变了,教材变了,教材插图也变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是个语文老师,更多关注课文里面配的风景画,有时候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图学知识。对一些人物插图,也感觉到和以前浓眉大眼的人物形象不一样,但是没有怎么多想,更不会往深处想。
学校里其他老师,和我一样对教材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反响,发什么课本教什么书,再说了,这些是教科书啊,经过多少次审查的,我任凭相信自己眼睛看错,也不会相信教材有错。即使当时认为有点别扭,也会马上反思,是自己的水平太低,格局太小。
老师们关注的是什么?老师们关注的只是工资、排名、小范围的管理方案等都是与自己相关的俗事。
后来发现,不仅仅我这个老师麻木,我们这个学校的老师麻木,很多地方的老师都和我们一样一样的。
教材上插图问题还是家长发现的,然后捅到了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我和老师们这才意识到教材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原来有阳谋,有阴谋,还有经济战、科技战,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
我深感自己太愚钝,简直有失职失察的嫌疑。
可见舆论导向问题,带节奏问题,竟然能够影响到人们的认知问题。
比如小时候当学生喜欢课本上的小英雄雨来、王二小,还有送鸡毛信的海娃,还有宁死不屈的刘胡兰,还有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救火英雄赖宁等等插图。
后来当了老师,看到教材里面的那些插图,认为是一种画风,是与时俱进的流派。
如今插图又修改了,教材的封面教育性强了。比如九年级下册语文,封面选的就是刚刚结束的封海军事演习。站在军舰上的战士,可以看到远处的宝岛轮廓;
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封面选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的受降仪式场面;
五年级上册语文,封面选的是守护中印边界的我军部队官兵;
二年级上册语文,封面选的航母战舰和战机,看上去就令人热血澎湃!
物理课本封面用钱学森的照片,生物课本用了袁隆平的封面......
还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插图究竟以什么为准?譬如衣服是穿汉服,中山装,运动服,还是西装?鞋子穿布鞋,皮鞋还是运动鞋?这反映时代特征。
第二个问题是,教材插图问题解决了,教材内容出现的诸多问题该怎么解决?是不是也该追究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