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五次考研,我的第五次失败

2022年10月05日12:27:18 教育 1423

我的第五次考研,我的第五次失败 - 天天要闻

18年上半年的时候我大三。大三的学生有一个特点,他们真正意义上开始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即毕业之后是继续求学还是走向职场。这个选择对我来说并不算难,因为当时的我非常笃定自己要读研究生的想法。而且我也不排斥看书学习,很快就适应了泡在图书馆的备考生活。备考的难度有一部分体现在考试难度本身上,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备考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我几乎经历了每个考研同学都经历过的各种意外情况,比如考试大纲的修改、九月末十月初报考学校更改参考书目、十一月份报名结束学校公布推免名单之后减少统招名额等等,这种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一次的意外非常影响备考的心态。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是第一次备考,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每一次都是难过一阵就能继续看书学习。就这样,尽管跌跌撞撞,18年底我结束了考研的初试。之后我回家休息了一个多月,到了二月中下旬,考试成绩公布。我犹记得查到成绩的那一刻,当时虽然觉得还可以更好一点,但分数已经很高了,远远地高出上一年的复试线。不过开心还没过半小时,我就发现备考群里面大家报出的一个个高到离谱的分数,心情一下就跌到谷底。即便是这样,我依然觉得自己至少可以进复试线,只要进复试,就是重新开始。不过随着统计数字的不断精确,我发现自己竟然几乎与复试无缘了。那个冬天南方两三个月没出过太阳,天阴沉沉的像是压在我的心脏上,每天四周都是灰蒙蒙的。我还是没有放弃,依旧硬着头皮准备复试,就为着万一进复试的那一丝可能性,甚至我还花钱报了一个上届学长的复试班。三月上旬复试分数线陆续公布,在继续等待校线和院线的艰难过程中,我紧张地开展我的复试备考。就这样复试方案终于公布,最终学院已1:3的比例确定了复试名单,我在名单的末尾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因为大家的分数都很接近,而且初试复试占比也是1:1,况且群里面传出可能会扩招的消息,所以我就暗示自己必须全力以赴。终于在三月下旬迎来了复试,当天上午是复试的笔试环节,一上来就每人发了一张草稿纸,当时我就意识到不太对劲了,看到试卷果然试题的形式全部改变了,题目比初试的专业课难度高出很多,交卷子的时候,我甚至看到有的同学试卷有大面积的空白。下午的面试形式也是跟往年大不一样,专业课提问非常的综合,我也是踉踉跄跄答完题离开了教室。在校园里找个路边的椅子坐下来喘息了一会儿,感慨自己可能还是与这所学校没有缘分了。过了几天结果出来,老师通知我没有被录取,我说了声谢谢就挂了电话。当时的感觉就是,啊,终于结束了,出乎意料又好像在意料之中,虽然我完整地经历了考研的全过程,但是结果却像是在宣布我的这些过程毫无意义。四月上旬我回到学校,准备毕业论文,答辩,毕业照,还重新拾起了健身的习惯。第一次失败好像没有对我造成明显的影响,从头到尾我没有掉过一次眼泪,就这样我在六月上旬毕业回家了。

毕业之后,我排斥了所有其他的可能性,有朋友劝我去找个工作换个环境,也有朋友要带我去毕业旅行,都被我拒绝了。我坚定地准备再考一次研究生,以弥补之前的缺憾,就像复试失败后我坚定地拒绝调剂一样。我没来由地放弃了其他的方案,像是一种本能,后来我才意识到在自我意识尚未觉醒的时候,我们都是靠着本能在做决定。做出再考一次研究生的决定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问题是在这些规劝之中,我对其中的一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就是当时我非常盲目自信,觉得自己就是运气不好,对于学习本身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所以就决定在家备考,当时家人提议我是不是要去报个班或者去学校或者图书馆学习,我都没有采纳,他们也相信我的自觉性。于是从7月份开始我就着手学习了,每天在家里面书桌前看书,慢慢重拾备考的节奏。没想到逐渐被巨大的焦虑吞噬了。平时工作日,就我一个人在家,很少会出门,我慢慢出现了倦怠感。就这样到了九月初我发现时间来不及了,在家里面自责到捶桌子,但是我依然咬着牙度过了高效率的九月份。正当我觉得情况开始好转之后,又遭遇报考学校突然换书,而这个时候换学校已经来不及了,那种焦虑感又再次袭来了。终于,在一次午饭时,我一阵恶心,呕吐不止,每吃一口就会呕吐一次,最后瘫倒在地,嚎啕大哭。这一幕把爸爸妈妈吓坏了,我至今非常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控制住自己,做出那么大反应。我艰难地平复情绪,爸爸妈妈也间隔着每天中午回家给我做饭,慢慢地恢复了正常。学习上,面对两三本新的专业课书,我给自己定了计划,幸亏其他三门课都学的很好,我觉得抓紧时间还来得及。但是环境不允许我坚决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快速地接受新知识是很难的,我们都喜欢温故旧知识,想要跳出舒适圈非常难。于是我越来越呈现放弃的状态,慢慢地我竟然也不能按时起床了,竟然也开始漫无目地上网消磨时光。到了十一月底,我彻底爆发,状态差到了极点,整天整夜的崩溃,食欲不振,心绪不宁。妈妈请了长假回家照顾我,虽说是照顾,我明白她是害怕我走上绝路。时间依然在往前走,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我家人替我做了一个决定,我最终放弃了考试,没有去考场。至今我都不能确切地说这个决定是对是错,但是当时的我已经丧失了做决定的能力,我记得当时爸爸说,我们不去考试了,我替你做这个决定,出了什么事我负责。我看着说着这话的爸爸,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放弃了的话就不用挣扎在这一摊沼泽中了,我获得了解脱。于是我的第二次考研也以失败告终。我为了避免焦虑,重新申请了一个微信号,也从不点开微博,将自己的社交密度降到最低,我开始了与自己相处的一段时光。所有的事情,只有站在它的反面才能看清楚其真面目,人也一样,只有他面对失去,他才会知道自己拥有什么。至此我失去了应届生的身份,失去了考上研究生的机会,失去了健康的身体,体重急剧下降,最重要的是我失去了自信,并渐渐地开始胡思乱想,总是想一些形而上的问题,最终也理所当然地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当然对很多同样遭遇苦难的人来说,我的遭遇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对于我自身来说,我遇到了人生第一次系统性的挫折。但是正是这一段经历,使我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我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有没有我,这个世界都会照常运转,它可不会停下来安抚我的情绪;同时我又发现自己是多么的重要,当我站在深渊绝望地抬头向上看时,又分明地看到,家人和朋友正温柔地看着自己,伸着手微笑着想要拥抱我。

我开始看到一些我从来没有看到的东西。原来我对于自己的认识是浮于表面的,有时候身边的人比我更了解我自己,他们善意的提醒就是佐证。而我总是一再拒绝接纳这些可能性,拒绝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正是因为这种本能的拒绝,使我习惯性的活在想象的自我意识之中,这种自我意识从来没有落地生根,反而飘在天上,一旦出现外部危机,便会彻底被打消。然后就会变得心神不宁,往往还会有不好的消极想法,直到真正的自我意识建立起来,而正是失败给了这种真正的自我意识以生长的空间。当然这种自我意识的建立,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达成,但至少开始了。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在家也待了好几个月,也开始思考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起初,我下了决心出去找找工作,但是一直到三月中旬社区都处于封闭状态。其实我的家人非常清楚我的内心还是非常想去读书,他们知道我表面不说,但还是放不下这件事。于是爸爸提议我再考一次研究生试试,我当时非常惊讶,同时内心也像是重新燃起了热情。那半个月我非常纠结,不知道哪条路适合自己,最终还是焦虑地在沙发上掉了眼泪。不知道为什么我变得比以前爱哭了,之前大学四年一次也没哭过,毕业之后倒是哭过好几次了。最终我决定再考一次试。这次我首先想到的是去报个寄宿学校,因为大学图书馆基本都关门了,还是想找个有学习氛围的地方。一边找着寄宿学校,一边我又出门去家附近的图书馆先看起书来。一个月之后,我渐渐适应了图书馆的环境,于是我跟家里人说我就在图书馆备考吧。家人说很好啊,但是他们要去看一看,要是放在一年前,我肯定要拒绝他们去看看的想法,但是这次我什么也没说。后来听他们说,他们悄悄去看过我学习,然后才放心下来。于是漫长的备考又开始了,这次备考我最大的敌人不是那些知识,还是倦怠和焦虑。我努力咬着牙走出一个一个舒适圈,去弥补自己的缺陷。在图书馆我认识几个同学,大家一起备考,基本没什么压力。时间到了九月份,意料之中的意外一个接着一个地来临,先是有一科考试形式和考试大纲的修改,再就是专业课书的更换。但是这一次我没有那么慌张,按计划分配时间解决问题,情绪上也没有太大的波动。但是还是那个问题,想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是一个必须连续不断的过程。在全新的专业课面前,我又犯了一拖再拖的错误,错过了最佳的备考时机。好在前期其他科目准备充分,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将全部时间都用在了专业课上,即便如此,庞杂的内容依然让我的焦虑与日俱增。到了十一月底的时候,我忍受不住了,在父母面前释放了情绪,但是我没有哭,他们好像预料之中一样并没有在我宣泄之后劝我放弃,而是说坚持住,这次无论如何都要考完,不然接二连三地放弃之后你就毁了。我收拾好情绪,每天就像无事发生一样去图书馆学习,最后的二十天,每天熬夜到天亮,无休无止地背书,尽可能地弥补专业课的不足。临到上考场的那一天,我在定的酒店里什么也看不进去,就想着我还是放弃吧,我害怕极了,因为我的专业课没有看完。我又开始后悔,如果我能再努力一点或许就看完了。父母在电话里一直跟我说一定要去考试,顺利地考完,就是我最大的任务。我咬着牙上了考场,第一天,我反而以极轻松的状态答完了题。这一天晚上,面对明天下午的专业课考试,我又开始被焦虑感笼罩。躺在床上哭,一整夜没有睡着,第二天即使到了考点门口,我依然害怕进去,仿佛踏进去就宣布了自己的失败。最终我还是进去了,候场的时候我随便翻翻书,还是什么也看不进去。就这样开始了专业课考试。拆开试卷我发现题目出乎意料的很基础,我没有看完的那一部分只考了很少一点,我意识到这张卷子我可以做。于是我竭尽全力答题到最后一秒,最终封上试卷之后,我长舒了一口气。我顺利地考完了,好像也没那么难。我走出校门,看到爸爸来接我,内心酸酸的不知是什么滋味,但还是挤出了微笑以回应他朝我挥着的手。等待出成绩的时光很煎熬,但我早就预知了失败,反而很坦然。出分的那天我异常淡定的查了分数,专业课很低,但比我预想的好,本来我觉得我肯定连国家线都过不了了,结果总分还可以。这一次我非常谨慎,一直等到群里面消息稳定下来,我才确定可以进入复试了。第二天,我就去了图书馆,开始准备复试,首先就是弥补专业课。由于是线上面试再加上复试安排非常匆忙,前后只有二十几天时间备考,尽管如此,我还是艰难地把专业课给补上了。复试完的那天天空放晴,我去附近的小公园转了一圈,花儿都开了,我才意识到春天来了。最终三月下旬,我被录取了。

失败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失败是用来教会我们厌弃生活吗?我觉得这仅仅是失败的副作用。我承认经历过失败的人,尤其是经历过接二连三的失败的人与顺风顺水的人相比,对生活的态度会发生微妙的变化。那种焦虑感和羞辱感会刻进我们的基因,是无法被消解掉的,也是无法被短暂的一次成功彻底驱散的。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过去的经历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尤其是失败之后的经历更是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失败之后的人不愿开口说话,他们热衷于跟自己对话,然后终于发现了自己。失败一定能使我们变得更好吗?不见得。我们不需要失败成为成功之母,我们只是需要把它看成人生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但又稀松平常的一部分,不要忽视也不要放大它。说起来好像没有那么容易,但是,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祝愿所有的人都能过上平静的生活吧。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匈牙利获取驾照的成本大幅上涨 - 天天要闻

匈牙利获取驾照的成本大幅上涨

匈牙利媒体报道:根据中央统计局(KSH)的最新数据,匈牙利考取驾照的平均价格在四年内上涨了 60%,由于汽油、维修费用以及教练费等成本都更加昂贵,使得获取驾照的费用可能高达 80 万至 90 万福林。然而,问题不仅仅是成本普遍上涨,人们对待
新高考为什么要倡导“教考衔接”?有三个重要原因 - 天天要闻

新高考为什么要倡导“教考衔接”?有三个重要原因

同旧高考相比,新高考有一个近些年喊得很响的理念——教考衔接。什么是教考衔接,简单来说,就是学校教什么,高考就考什么。大家知道,旧高考也有一个喊得很响的理念——以考定教。这个理念指挥了高考十几年,其弊端已经十分明显。
滨州医学院:政校企携手赋能 共促医学人才高质量就业 - 天天要闻

滨州医学院:政校企携手赋能 共促医学人才高质量就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近日,滨州医学院举办“就选山东 ‘医’往‘职’前”2025年春季校园双选会暨“美好‘卫’来 ‘健’康烟台”医学人才筑梦烟台招聘会。招聘会现场,350家用人单位携1.2万个就业岗位进校揽才。该校4300余名毕业生参加招聘会,2500余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实现医...
“百校千企万岗”,江苏共青团“送岗直通车”进江科大助力大学生就业 - 天天要闻

“百校千企万岗”,江苏共青团“送岗直通车”进江科大助力大学生就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4月11日,江苏共青团“送岗直通车”开进江苏科技大学举办“百校千企万岗”示范招聘会。这是江苏共青团青少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联动各界协同发力,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搭建高质量就业桥梁,助力青年学子实现“好就业、就好业”。江苏省百校千企万岗”示范招聘会现场。 主办方供...
何同学的反讨好之困 - 天天要闻

何同学的反讨好之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题图来自:AI生成事情是这样:4月11日晚,何同学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打车的经历;他说以前打网约车时,司机让他给好评,总是嘴上答应,但事后就忘了。他觉得这样不太好,所以,现在改。如果司机服务真的很棒,他才会主动好评;不然就会直接拒绝;他还提到,自己以前比较爱讨好别...
大风天去不了考场,报名费打水飘?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这钱,我退! - 天天要闻

大风天去不了考场,报名费打水飘?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这钱,我退!

4月11日至13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华北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性大风。其中,河北北部等地局地阵风风力可达12~13级,中央气象台发布橙色预警,提醒公众减少户外活动,多地景点临时关闭,部分中小学及高校宣布停课或转为线上教学。△ 社交平台相关话题截图受此影响,已经报名参加本届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的考生群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