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学生命运的重要转折点,分数是关键,其实,填报志愿也至关重要,常言道:“三分考,七分报”,填报志愿有技巧,学生需慎重。
每年高考结束,一些考生成绩不占优势,填报志愿填得有水平,强势扭转局面,考上一所好大学,今年就有不少成绩中游考生,捡漏上了985或211名校。
志愿怎么填能实现逆袭?一般来说,有经验的过来人,可能更容易做到,因此,填报志愿时,考生、家长都要问一问身边人,但是,究竟要不要帮忙填,令人很纠结。
近期,看到一则帖子,女大学生帮亲戚填志愿,不仅没有被感谢,还遭到了埋怨,网友看后,也替女生感到心寒。
女生好意帮亲戚填报志愿,被211大学录取反遭埋怨,感到很寒心
多地已经实行了新高考模式,考生需填40多个志愿,高校、专业众多,对考生和家长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掌握大量的高校相关信息,又要对专业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很多家长自己都没考上大学,给孩子填报志愿,成了不小的难题。
一位女大学生的亲戚,参加高考,成绩比较普通,考了580多分,名次不靠前,想上211大学有点费劲,选择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考生和家长也不甘心。
她当年高考志愿填的挺有水平,于是就找她帮忙,起初有些犹豫,毕竟关乎考生前途大事,稍有不慎,影响了人家发展,这可承担不起。
亲戚好说歹说,又央求父母,她只好应承下来,为此,学习之余就会查阅许多高校信息,和身边同学交流,花了不少功夫。
做了很详细的填报志愿计划,征询考生的意见,了解考生的兴趣爱好、基本需求等,列出了几所大学和专业,填报志愿时,还反复问过考生和家长,如果有其他问题一定要说出来,再三确认后才提交了。
最终如愿被东北一所知名211高校录取,家里人都很开心,眼看就要开学了,反倒埋怨起女生,他们生活在南方,东北天气冷,路程遥远,疫情反复,家长有点后悔了。
两家因此闹得很不愉快,女大学生感到很寒心,干了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两家也没了来往,考生也要开学了,已成定局。
该名考生应该换个角度看待,克服不适,将心思放在学习上
家长应该学会放手了,考生早晚要成为独自面对生活的成年人,总是不舍得孩子吃苦,将来该怎么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中等成绩拼上211名校,实属不容易,说明女大学生真的用了心思,亲戚应该主动找女生致谢,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不能寒了别人的心。
南北方气温差异大,这都是客观因素,不是不能克服,上大学最重要的是学习,211名校的实力,较比一般普通本科院校,强了很多,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东北虽冷,但有暖气,不至于太遭罪,家长和考生都不要太矫情。
考生到异地上大学,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能够让考生变得更加成熟,独立性更强,家长不能伴随子女一辈子,只有考生学会照顾自己,方能生存下去,家长不能太溺爱。
大学四年时间,转瞬即逝,考生应当将心思放在学习上,千里之外求学,也是一次开拓眼界的好机会,看一看千里冰封的雪国的样子,这也是一段非常难忘的回忆。
南北方差异大,2022大一新生们需做好准备
高考还是千万考生走出去的机会,南方的考生去北方读大学,看看鹅毛大雪是什么样的场景,北方的学生去南方读书,领略江南水乡的美景。
想法很好,但是要注意南北方差异,各大高校陆续开学,大一新生要提前有所准备,南方的学生注意保暖,可以多和当地的学生聊聊,和室友相处好,生活上互帮互助,尽快适应,然后把中心放在学习上。
北方的学生亦是如此,没有暖气的南方,可能有点难熬,饮食也不太适应,照顾好自己,避免生病,既然做出了选择,那就选择勇敢面对,没有什么难关不能度过,遇到问题就去解决,上大学是学习的,不是过日子。
许多大一新生是第一次离开家,要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不要总是抱怨,态度要积极向上,认真学习,端正态度,时间宝贵,大学生们还是提前做好规划,不要荒废学业。
讨论话题:女生好心帮填志愿反遭埋怨,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