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警示汽车行业存在“恒大式”爆雷风险:电动车价格战加剧,仅比亚迪等三家企业盈利,库存激增至近600万辆,经销商资金链承压。行业现产能过剩、折扣侵蚀利润、零公里二手车乱象,多家车企破产。魏建军担忧汽车产业或重蹈房地产盛极而衰覆辙,供应链危机隐现。
一、长城汽车老总魏建军直言:汽车界的恒大已经存在了,只是还没爆雷!
中国的汽车产业,特别是其中的电动汽车产业,最近几年不仅在国内蓬勃发展,从合资车旁的小草成长为力压合资车的大树。出口也是节节攀升,在海外市场迅速崛起,令外国人惊叹不已。
在房地产行业盛极而衰时,汽车产业迅速崛起,一时之间风头无两,成为很多官员、学者、百姓论证林毅夫产业政策理论之必要、中国产业政策之成功的典型案例。
就在人们弹冠相庆之时,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接受新浪财经ceo邓庆旭的访谈《求是——中国汽车迈向全球的底气与路径》中发出警告:现在“汽车界的恒大已经存在了,只是还没爆雷”。
魏总说,纯电车大面积的亏损特别严重,根本就形成不了一个商业闭环。现在资本该赚的钱已经赚走了,甚至一些老股已经卖掉了,只剩下这个产业了。所以今后怎么发展?大家还都在赔着钱卖。
魏建军的言论惊天动地!这几天吃瓜群众都在猜测魏总影射的是谁?
有的人认为是某某迪,说它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负债总额5943亿元,资产负债率70.7%,在几大车企中名列第一。某某迪在全面转型新能源汽车后,短短几年时间,在全国各地建设了大量工厂,产量爆发式增长到500万辆,资金之弦早已紧绷在要断的边缘。
也有人认为是吉某控股,认为其负债总额4981亿元、资产负债率约69.4%,虽然低于某某迪,但某某迪负债中大多数是拖欠供应商的无息货款,有息负债比吉某控股少得多。
还有人说汽车界的恒大就是某城汽车自己,魏总是贼喊捉贼。
三郎认为,汽车产业中的恒大是谁,其实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魏总揭开了产业政策优等生考了99分原来是作弊的遮羞布。恒大爆雷不仅干废房地产行业,对中国经济也影响巨大。如果汽车产业果真存在如同恒大那样即将爆雷的企业,即使其负债只有恒大的一半,其后果却一定比恒大更惨烈。这是因为房企的资产毕竟是银行的基础抵押物,收拾残局还能捡回三瓜两枣。而车企的资产,其实就是一堆废铁。而且,三年前的中国经济,应该比现在的抗压性大很多。
所以,三郎并不关心汽车产业中的恒大是谁,而是关心,中国的汽车产业中,有恒大吗?汽车产业,在复制房地产业的盛极而衰之路吗?
二、电动汽车价格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意味着汽车供应过剩、需求不足已类似于三年前的房地产。
我国最近因提供大量购买汽车的消费补贴而备受瞩目,虽然汽车折扣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鉴于汽车制造商很少盈利,这些优惠似乎并不可持续。
《华南早报》报道称,去年,中国电动汽车的售价与汽车制造商的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从四年前的 20% 左右下降到 10%。几乎所有车企都是价格竞争的受害者,但是,如果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选择退出价格战,他们的销售额就会下降,并且更难实现净收入。
中国乘用车协会报告称,2024 年中国电动汽车的平均折扣为 8.3%,12 月的价格下调了 10%。
4 月份的数据显示,我国汽车的销售折扣已经达到 16.8% 的历史新高,比 3 月份增长 0.3%。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2025年4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环比下降9.4%;1-4月份累计销量687.2万辆,同比增长7.9%。但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汽车销售额4月份仅增长0.7%,1-4月份下降了0.5%。
由这两组数据粗略匡算,4月份汽车销售折扣高达12.1%,1-4月销售折扣平均为7.8%。
价格大幅下跌,反映了供需之间的严重不平衡,今年的价格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不幸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电动汽车需求激增。此外,昂贵的开发和营销成本给中国许多崭露头角的电动汽车品牌带来了盈利的巨大压力。
三、五十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只有三家实现盈利。
《南华早报》称,2024年中国大约有 50 家活跃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是全球任何国家中最多的。然而,目前只有三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实现盈利:比亚迪、赛力斯和理想汽车。比亚迪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理想汽车是特斯拉在中国大陆最接近的竞争对手,赛力斯生产 aito 品牌的智能汽车。
搜狐汽车研究室称, 2024年上半年,我国30家上市车企的净利润之和仅为377亿元。从盈利能力来看,我国30家主要上市车企的净利润不及丰田汽车净利润的1/3,约为大众集团的2/3,也远低于奔驰、stellantis集团、宝马等多个知名跨国车企一家的净利润。
这几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虽然风云激荡,但卷价格、卷技术、卷规模,甚至还要卷老板的流量, “卷”字当头实际上是在国家产业政策补贴刺激下快速发展所隐藏的产能过剩、难以盈利的巨大风险。
在此背景下很多自主车企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究其原因,在越来越内卷的市场中,包括自主车企在内的各家车企普遍陷入价格战的泥潭,导致企业销量增长但利润承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从2020到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从6.1%下滑至5%,2024年更是跌至4.3%,较2023年下跌0.7个百分点,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平均6%的水平。2025年一季度汽车行业利润率继续下跌至3.9%。
四、汽车库存激增,4月份汽车库存超过350万辆,正在压垮经销商。
根据工信的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4月,全国乘用车库存350万辆了,直接刷新近两年来的最高纪录!比去年底足足增加了12万辆,按照这个速度,到年底乘用车库存将超过400万辆。
实际上,这还不是中国真实汽车库存数据。因为这只是汽车厂家的库存。而中国的汽车厂家为了销售数据好看,压低库存,做出利润,普遍存在向经销商压货的现象。
2025年5月12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25年4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4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41。即销售100辆汽车,库存141辆。按乘联会公布的4月份 175.5万辆零售销量计算,库存为247万辆。
这意味着,4月份中国的汽车实际库存接近600万辆,足够100天的销售量。至关重要的是,汽车库存一直在增加,年底恐怕会突破700万辆。
虽然负债率高不一定会暴雷,库存多并不代表要倒闭,但高企的库存不仅反映了汽车产业严重的供给过剩,还带来了三个严重后果:
一是成为车企、汽车经销商难以盈利的重要因素。
按单车成本10万元计算,600万辆库存占压资金6000亿元,按3%的1年期lpr计算,一年需要资金成本180亿元,相当于吃掉了汽车产业利润的四分之一。
二是制造了数以百万辆计算的中国特色的“0公里二手车”。
零公里二手车是指在二手市场上售卖的已完成上牌手续、但里程表显示为零的新车。零公里二手车的出现,是部分经销商为缓解汽车厂商强压的库存压力、回笼资金,将库存时间较长的新车注册为二手车出售,以快速处理库存,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新车长时间库存导致贬值。
零公里二手车这一现象涉及我们的车企财务造假,也意味着我们的汽车零售数据严重注水。大量同类二手车的出现,也凸显相关监管体系的缺失。
魏建军上星期接受采访时,也批评了汽车行业的这一怪象,并指在懂车帝、瓜子二手车、闲鱼等平台上,目前有三四千个卖家在销售零公里二手车。
三是压垮了越来越多的经销商。
最近,某某迪山东最大的经销商集团乾城集团暴雷,旗下25家门店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该公司表示,由于某某迪经销商政策调整和融资困难,导致现金流压力加大,无法及时退还车主的三保费用。
试想,当越来越多的经销商被汽车厂商的强压库存压得爆雷破产时,汽车厂商还会独善其身吗?好比恒大拖垮了一批建筑师、材料商之后,自己不也倒了吗?
五、如今的汽车产业,出现了越来越多几年前房地产行业曾经出现过的乱象。
魏总直言汽车界的恒大已经存在,只是没有爆雷。三郎不知道其潜台词中是否暗指汽车行业正在复制房地产行业盛极而衰之路。但三郎发现,几年前房地产行业的一些奇怪乱象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汽车行业中。
一是需求触顶,但产能仍在继续扩大,供给过剩越来越严重。
二是供给过剩,开始不断加大折扣销售,折扣侵蚀利润,导致企业财务病情加深。
三是政府开始出台越来越多的促销政策、补贴政策。
期望通过这些政策能帮助这些产业中的企业挺过难关,但由于无法恢复需求,最后不过是延续了产业爆雷的时间。
四是供应链开始爆雷。
产业的问题总是从最弱的供应商开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从车企手中收到的账款越来越多的不是现金,而是账期越来越长的期票,汽车经销商开始被迫购进压根卖不出去的汽车,最先挺不下去的,便是这些供应商和经销商。
五是已经有批量企业爆雷倒闭。
汽车行业和房地产行业一样,“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头部车企持续收割,尾部企业掉队惨遭清算。
据不完全统计,2020-2024年的几年间,包括东风裕隆、力帆汽车、众泰汽车、宝沃汽车、恒驰汽车、威马汽车、天际汽车、爱驰汽车、高合汽车等在内的多家车企因为破产清算、股份转让、破产重组、公司解散等多种多样的原因退出市场,这其中既有传统的造车企业,也有近些年才成立的新势力车企。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