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全网最专业和权威的韩系车和韩国车市系列内容,《韩系动向》第1578期。
以 2024 年为基准,韩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 2521 人,连续 12 年减少,但行人、老年人等交通弱势群体的伤亡却反而在增加。每 10 万人口中死亡人数为 5.3 人,超过经合组织(OECD)平均水平(4.9 人),步行时死亡人数同比增加 3.8%,达 920 人。其中,65 岁以上老年人占 67%,相当于行人交通事故死亡者中三分之二是老年人。
因此,韩国政府已决定将人行横道信号灯时间以 “0.7m/s 步行速度” 为基准延长,并优先改造老年人通行频繁的 1000 个路口。除强化儿童保护区域设施外,还在推进扩大行人优先道路、试点安装防止车辆冲撞的路桩。同时,加强对逃避酒驾检测的处罚力度,并新增拒检毒驾罪等法律制度完善措施。
为防止车辆急加速事故,政府提高了新车安全评价标准,并在 1100 辆出租车中试点安装防误踩踏板系统。新引入两轮车安全帽管制和定期检查制度,要求配送两轮车强制加入有偿运输保险,以保护弱势驾驶者。
在高速公路上,通过可变信息标志(VMS)提供结冰预测信息,并新增 20 处疲劳休息站和货车专用停车区。整治 174 处事故多发点的道路结构,强化货车盲区检测装置安装和超载管制,以降低重大事故风险。然而,无论制度和基础设施多么完善,若驾驶者态度不改变,根本变化仍难以实现。
使用智能手机、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危险行为仍屡禁不止。驾驶者需要从交通弱势群体的视角多一份体谅,甚至需要一种 “哪怕瞬间移开视线,行人生命都岌岌可危” 的警觉意识。
高龄驾驶者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反应速度、判断力、视野等生理局限难以仅靠制度解决。需在驾照更新时强化客观驾驶能力评估,并形成由家属主导劝说停止驾驶的社会文化。
目前的定期综合检查主要集中于尾气排放和主要机械装置检查,应将其转变为 “多功能检查制度”,使检测站成为提升驾驶者安全意识的场所。规定在等待检查时强制观看交通安全视频,为高龄驾驶者提供简易视力和反应速度检查以评估驾驶能力。
可在检测站旁设置基于虚拟现实(VR)的危险行为体验空间,让驾驶者亲身感受酒驾和疲劳驾驶的危害,并通过与地方社区联动的交通安全周活动和激励制度,将检测站转型为 “安全文化据点”。
国外案例已给出明确解决方案:瑞典自 1997 年引入 “零愿景” 计划后,将 2003 年 500 多人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降至 2021 年的 200 人以下;纽约市通过扩大超速监控摄像头、重新设计路口、强化自行车道等措施,最近一季度死亡人数同比减少 37%。
这些国家均实行预算投入、法制完善、道路环境改善 “三位一体” 战略。
因此,交通事故零伤亡,绝对不是汽车厂家打造更安全的汽车,而是需将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升级、教育宣传与驾驶者态度转变纳入整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