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法海寺壁画——西壁赴会图四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为四大菩萨,法华四大菩萨为弥勒、文殊、观音、普贤,说法不一。(图片来源网络)
四、解行并重
(三)有人问:怎么能够悟解法相,让心得清明澄净呢?
我回答:不念佛,不捕捉心念,也不去看心,不去管心,不去思维心,不去观照心行,也不放任心散乱,只是任运自然。不寻求让这一念心去,也不寻求让这一念心住,在唯一究竟之处,心自己就是清净的。认真的去观照心,杂念就不会生起,心即可得清明澄净。心如明镜一般,如此用功,一年或三五年,心会越来越明净。到了此时,可能会由于善知识的点拨而得悟解法相,也可能无需他人的助力便自己开悟。
经中说:众生的心性,就像沉没于水的宝珠。当水很浑浊的时候,宝珠便隐没其中,无法看到。一旦水变得清澈,珠子便显现出来了。众生由于曾经毁谤三宝,破坏僧团和合,被各种颠倒邪见和贪嗔烦恼所污染,不知道自己的心性本来常住清净。学人们根性不同,得悟解的情况也千差万别,我只是简略的指出其中根源和因缘上的不同。善知识为人师表,应该善于识别学人们的根基,当机施教,否则多说无益。
《华严经》中说,普贤的身相如虚空一般,虚空无边无相,菩萨身相也无边无相,不依于任何国土,这就是真如实相。明白了这一点以后就知道所谓诸佛国土,也和真如实相一样,没有边际,不能理解为真有某处国土世界。经中说:有一位无边身菩萨,他的身体广大无边,犹如虚空。又说这位菩萨散发着灿烂的光辉,如同夏日的阳光,驱散一切无明晦暗。又说由于身体无量无边,故而叫做大N P,又说大NP广大无比,自由无碍。因此可知学人分为四种:有行有解有证的上上人,无行有解有证的中上人,有行有解无证的中下人,有行无解无证的下下人。
【明】法海寺壁画——西壁赴会图四菩萨之一(图片来源网络)
有人问:平时如何观心?
我回答:只要任运自然即可。毫无造作。
对方又问:那用得着面向西方吗?
我回答:心本来不生不灭,究竟清净,这就是佛国净土,佛国哪有方位?《华严经》中说:一念之刹那和无量劫之久远并无差别;一处方所和无尽方所并无差别。佛之所以说西方佛土,针对的是钝根人,而不是利根人。
深行菩萨,也即初地以上的菩萨,已经断除了随顺贪欲的思惑和分别执着的见惑,入于生死洪流中度化众生,不会感到疲惫厌倦。如果看到众生生死而生起悲心,以为自己是拯救者,众生是被救度者,那就不是菩萨。真正的菩萨了知众生本性为空,并不可得,又哪里有实体众生的生死去来呢?真正的菩萨在度众生的同时一无所度。《金刚经》中说,救度无量众生,其实并没有真实的众生得到救度。初地菩萨最初证得一切空,之后又证得一切不空,空的是人我法我和烦恼所知二障,不空的是具足无量功德的大慈悲,这就是无分别智,也就是所谓的“色即是空”。不是用千变万化的形色来破坏空义,而是色法的本性即是空,色和空本来不二。菩萨以空为证。
初学之人总以为直接感知到的一无所有就是真正的空,实则并非如此。修道人了悟空性,根本不见空与不空,没有任何见地分别。必须要了知色与空的微妙道理,在第一义谛上扫除一切法,在世俗谛上建立一切法,圆融世间和出世间。
知道如何用心的学人,能够清清楚楚了悟心的运作,对万法的性相理路了了分明,然后才可以为人师表。另外还需要自己身心和谐,表里如一,知行合一,断绝语言文字和一切有为法,独自在清净之地,自修自证道果。
如果有人并不了解究竟法义,只是为了名闻利养而教导众生,不去辨别众生的根基利钝,遇到悟境似乎有些特别的,就随便印证,那实在太糟糕了,是大祸事!或者见到比较清净明白的人,就印可其境界到家了,这样的老师是败坏佛法,自欺欺人。这些被胡乱印可的人不论情况是相似还是相异,都只是表面现象,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心的本性。真正识得本心的人,自己心识分明,长期修持后,会自动开启法眼,识别印可的虚实真伪。
如果有人认为心性会随着身体的消失而灭亡,这是断见,和外道相同,不是佛弟子。如果有人认为心永远不灭,这是常见,也和外道相同。我现在告诉佛弟子们七点正义:不要执着于心性灭不灭,要恒时救度众生,同时心无挂碍,不起烦恼;要常修学智慧,了达愚痴和智慧平等无别;要常修禅定,做到寂静和散乱等同不二;虽常被众生环绕,但要了知众生不生不灭未曾真实存在过,不过是处处显现的各色形貌而已;要不加取舍,了知一切,又好似从未听闻;虽然只是一具有限的身躯,分身乏术,却能够以无量身遍满法界。
古时候的智敏禅师曾经训诫说:学道的方法,悟解和行持要相辅相成,先要了知心的根源和心的体用,理路清晰,了了分明不存疑惑,然后才能成功办道。但凡一了悟,千般迷惑都随之开解,但凡一迷惑,万般疑虑都由之产生。所以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不是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