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禅”到“参禅”

2023年01月03日15:16:15 佛学 1741

“禅”是什么?

禅的本意可以看作是一种行为。就是指通过静坐,排除杂念,在入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来验证世间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

现在禅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名词,所谓“参惮”,这里的“禅”就是名词,代表无上的智慧和道理。

我更倾向于“禅”是一种行为。因为我们常常用“蝉”来通假“禅”。蝉通过几年甚至十几年地长期蛰伏地下的静修,一朝破土而出,一鸣惊人。这个过程确实很符“禅”的过程和要义:一颗宁静、质朴的心,一段静谧的时光,一片没有打扰的环境,回归本真,放松心境,让智慧在内心不断地积聚、发酵,从量变到质变,从而产生清晰的智慧。

然后,我并不赞同“禅”的修行方式。参悟智慧的方式肯定不少,所谓殊途同归,不同道路都可以达到同一个目的地。“禅”通过长时间的静坐和少食,其实是在打压身体机能的前提下去思考问题、或者是在精神恍惚中得到神灵的开示,这很难说不是身体机能退化之下的幻觉。这样得来的觉悟,其实和古代女巫们吸食迷幻剂来获得通灵的能力差不太多。

参悟智慧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喝茶、吃饭、开车、洗澡,只要有心,任何行为活动中都会有思想上的收获。罗伯特·M.波西格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其实就是在摩托车的维修过程中,感悟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从这点上说,把“禅”作为名词、等同于“感悟、智慧”去理解大意是没错的,但本意肯定是错误的,只有通过“静坐入定”的方式获得感悟才能称之为“禅”,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智慧都不能称之为“禅”,尽管所有获得的智慧都是相通的,也都拥有相同的价值。但是,大米和面粉虽然都能填饱肚子,但大米永远是水稻的果实,面粉永远都是小麦的种子,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禅”被通俗化理解为名词、当作“一切感悟”意思的这种现象。那就是:我们现代人已经越来越不注重参悟智慧的形式,而是更注重参悟的结果。通过“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禅”来通达无上的智慧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大多数人追求的是在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中仍然能沾上“禅”的光芒。至于能不能参悟到什么,其实已然不重要了,让别人觉得自己在“惮”,让自己觉得自己在“禅”,这种心理的满足就是很多现代人对“禅”的理解。就像穿一件名牌大衣,质量和其他参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个名牌的logo,得让别人看得见,得让自己也确信别人能看见。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现在的“禅”已经逐渐通俗化为了“参禅”。从一种修行的方式过渡到“智慧”的代名词,这可以看作是观念的一种进步,结果为王,又何必执着于追求的方式和过程?“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但是,脱离了苦修的“参悟”,真的能参悟到什么无上的智慧吗?肯定有人说可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顿悟的谒子现在己经成了很多人投机取巧的无上信条。我相信在灯红酒绿的俗世生活中能参悟到处世为人的道理,但我也相信等价交换的普世原则。越是高价值的东西,越是需要用高付出的代价去交换。同样,无上的智慧如果人人都能从舒适的环境中感悟得到,那还能叫“无上的智慧”吗?

我们大多数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最普通一员,大可不必把参悟“无上智慧”作为己任。能坚持“禅”的真正修行者又有几人?承认我们皆是“参惮”的投机份子也没有什么难堪。感受柴米油盐酱醋茶,参悟为人处世的小哲理,心怀善念、开心豁达,这就是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此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了。其实,早在一千多前,达摩祖师准备返回天竺之前就对慧可说过:“我把正宗禅法、袈裟和传法信物传授于你,在我过失二百年后,衣钵传至六祖无需再传,因为那时禅宗法门已经传遍各地,不过知道的人多,而行道的人少,说理的人多悟理的人少……”所以我们也不用太自惭形秽。说得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男盗女娼;对人苛责求全,对己敷衍塞责……现实中这样的人和事比皆是,我们也不用太过悲观。毕竟,修行这种事情更在于自己的内心肯定,不在于外界的品评。如果我们太在意别人的议论,只能说我们的修行确实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高度。至于你是用“禅”或者是其他的方式去参悟“智慧”,从个人角度而言,其实一点也不重要了。只要没有投机取巧的本意,也就无所谓外在形式了。时刻反省、参悟,总比麻木不仁要好很多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禅”到“参禅” - 天天要闻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
巴米扬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 天天要闻

巴米扬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经过壁立千仞、地无水草、山崖陡峭的铁门关后,玄奘的小队进入位于今天阿富汗东北部的吐火罗国。此地有阿姆河从东向西穿越整片区域,所以小麦丰饶、谷物充沛。这里曾是汉代张骞来过的大夏故地,也是印度、波斯、希腊文化的交汇之地,更是民族融合的混血摇篮。
解密和尚不吃肉的原因! - 天天要闻

解密和尚不吃肉的原因!

你是否曾经好奇,为何和尚们坚守素食,从不沾荤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一神秘面纱,探寻和尚不吃肉的原因。素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盛行于世。古人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饮食观念,追求自然、清净的生活方式。
“最美尼姑”释正孝同:佛祖托梦出家后放弃985大学,现在怎样了 - 天天要闻

“最美尼姑”释正孝同:佛祖托梦出家后放弃985大学,现在怎样了

释正孝同出生于一个普通却幸福美满的家庭,作为家中唯一的独生女,自然倍受父母的宠爱与呵护。从小的她就展现出了优秀的学习天赋,每个学期的成绩都名列班级前茅,备受老师的喜爱。她个性温文尔雅、待人友善,从不与同学发生争执矛盾,广结良朋好友,在融入校园生活方面也游刃有余。
铁瓦寺(铁瓦禅林) - 天天要闻

铁瓦寺(铁瓦禅林)

铁瓦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河北村甲1号,此处原是五台山菩萨顶下院铁瓦寺,始建造于明代正德十年,清代重修,现仅存山门、东西配殿及铁瓦殿,寺坐北朝南,山门嵌有石额“铁瓦禅林”,进山门,两旁各有配殿两间,中间是铁瓦殿,铁瓦寺因此殿得名,铁瓦殿呈圆柱状平面呈圆形,高6米,直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