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403天】
懵懵懂懂
一直在修心
因为很喜欢《了凡四训》的译本,遂买了同一位作者的另外两本书《金刚经修心课》。
我纯属对《金刚经》好奇,经文晦涩没有注音,就读不来,但这位作者写的浅,读起来很舒服,还很贴心有注音版本,很喜欢他用讲故事的方式写这本著名的佛家经文,让人不再觉得难,于是读得懂。
读金刚经需要准备的心态是:
把心空下来,把各种习惯新的想法放在一边,以一种敞开的心态去阅读它。
金刚经没有任何结论,只是一种启迪,一种指引,指引我们从一切成见里解放出来,获得一种不为外界干扰的平静的力量。
“当这种力量充满你的日常生活,不会害怕失败,不会害怕生病,不会担心失业,不会恐惧死亡,不会在成功里迷失,不会在得到里无聊。当你不再焦虑,不再害怕,不再担心,不再恐惧,如果你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的觉知,任何时候都具有穿透的洞察力,那么不论你在做什么,你都会用心投入,不论什么结果,你都会满心欢喜。”
没有得到的时候,想要得到;得到以后,想要守住;得到的欲望,守住的欲望,是人类基本的欲望。想要得到就会担心失败;想要守住就会害怕失去。
如何避免焦虑?
不执著:对一切的对象不再执着,一切外在的对象就不会再对你构成不确定,甚至威胁,你就不会再有不安,担心,害怕,也就不会再有焦虑。
当你对一切的一切不执著,外在的一切不会让你焦虑,而会让你面对真相,回到自己,让你充满创造的活力。
你不会再活在焦虑之中,你将活在自由和创造之中。
我有一种感觉,就是读很多的书,都是为了抵达一种内心自由的状态,解决自己的困惑,或是寻找某种共鸣,安抚内心的寂寥。
人的一生是有很多的状态的,安静的,热闹的,喧嚣的,避世的,都只不过是人生百态罢了,既然如此,每一种状态都不若热热闹闹地活出来,也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状态。
但自由几乎是所有人的向往,因为人生在世,实在太多束缚,太多放不下,太多求不得了。
书中对“聪明”和“智慧”有很认真的解释,书中认为,用来谋生的手段,策略,都不过只是聪明,所以聪明被称之为“小”。
而智慧,在佛教的意思则是:明白世间的一切道理并且对于世间的一切没有什么留恋,只是一心寻求着最高的精神境界。故有“大智慧”之称。
佛教所说的智慧,处理的是如何到达彼岸,而非世间俗事;当把如何抵达彼岸弄清楚了,应付世间种种不过雕虫小技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