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把孩子的努力当做理所当然,你可能正在逼“疯”自己的孩子

主任说

父母影响

为什么有的孩子越来越叛逆?为什么有的孩子对父母会越来越失望?下面可能会给你答案。

为什么看不见我的努力?

“有一个人,他十项全能,他什么都好,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妈妈,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呢?”

这是湖南卫视一档新节目《少年说》里,一个女孩站上了高台后,面对着台下的同学老师家长,哽咽着大声对着自己妈妈喊出的一番话。

这段话高度引起了在场所有同学的共鸣,台下一片掌声雷动。

母亲像大多人家长一样回复了她:“为什么我要不断的打击你?因为我觉得,如果我不打击你,你可能就会有点飘!”

“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是要拍一下;当你觉得自己很弱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推你一把。我看到你的闪光点了,(但)同时你真的要去改,有些东西你一定要改,才能够有效果的。”

视频的最后,那位女孩哭着跑下舞台...

像机器人一般活着

“我是一个机器人,只要输入程序我就会照做。曾经我的主人无论吩咐我什么,我都会乖乖去做,风雨无阻,在他们眼中我是一个好机器。很不幸,有一天我感染了病毒,我开始不听使唤,无论主人输入任何修复程序,都无法将我修复,主人手足无措,他们将我所有的程序全部删除一空,无论好坏。”

你也许以为这是科幻小说中的一段内容,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这是央视耗费十年时间打造的教育纪实大片《镜子》的开场白。

说这段话的是一名18岁的高中生晏恒(化名),他当时正在一所心理康复学校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治疗。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找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相似。”

你能想象得出这是一个14岁孩子的内心独白吗?

人与人的关系就如同照镜子,越是亲近的关系,这面镜子越清晰。

孩子们从来都是单纯善良的,TA会一次又一次地包容下父母的过错。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TA变得不可理喻的时候,身为父母首先要检讨是自己。是不是自己给了TA某些不可理喻的先导。

正如自己说的那样:“要在这里待81天的是他们(父母),我这是在为他们付出。”

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

第一,尊重孩子,是父母最大的教养。

中国式父母很怕孩子打破自己的权威,误将“懂事”、“听话”当做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

但是,没有什么千人一面,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说“不”的权利,聆听他们内心的真实的想法。

这样,你或许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很多“隐藏天赋”。

第二,学会沟通,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龙应台说:“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父母孩子一场,有多少是不珍爱彼此的呢?

但是有时候,父母常常用自以为是的爱代替了沟通,让彼此产生深深的隔阂,却美其名曰“代沟”。

第三,凡事不着急,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就像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一个人也有自己的人生节奏,为人父母无须看到别的花早早的怒放,无端端做出“揠苗助长”的昏招。

花有千百态,花开不同时。静待花开便好。

最后送上美国教育学家杰恩·梅杰在《双向养育》中的一段话:

“假如我们对家人抱有无条件的爱,知道即使犯错也不会受到不公对待,我们就能徜徉爱河不再恐惧;

假如我们都能关注彼此,赞赏各自的优点,那么我们就能收获积极的心态;

假如我们尊重差异,没有人要求我们只服从一个信仰,那么我们就能自由展示出各自的与众不同。”

亲爱的各位父母,请您们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感受一下孩子的处境,别再自以为地用“激将法”来激励孩子,您们知道吗?这只会让孩子困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魔咒里,只会让他自我否定,越来越没自信,充满戾气,最终情绪崩溃。

所以不要吝啬你的夸奖,请大声的表扬你的孩子吧,他可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呀!

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