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孩真的有“易孕体质”?看完这4条科学证据我默默对照了三遍

2025年04月11日20:52:10 育儿 1317

我家是两个男宝,想当初,生了老大之后就没想过要生二胎,谁知道还是耐不过老大磨,想着生个女儿也好,拼一拼也好,最后也是失败而归,又抱回来一个儿子。

更扎心的是宝宝满月时表妹还在“幸灾乐祸”地问:表姐,听说有些体质更容易生男孩,是真的吗?

现在,让我们来用染色体科学+大数据研究,聊聊哪些孕妈群体生男宝概率确实略高一丢丢。

生男孩真的有“易孕体质”?看完这4条科学证据我默默对照了三遍 - 天天要闻

一、染色体的"秘密"

先来说说一些超简单的基因小课堂!

我们也知道,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是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都是常染色体,且男女都一样,还有一对染色体则是性染色体,也就是决定宝宝性别的染色体。

而这对染色体在女性那是XX,在男性那则是XY。

每个胚胎形成时都带着父母各23条染色体见面,但宝宝是男宝还是女宝的关键就在爸爸,因为宝宝的性别取决于爸爸的J子携带的染色体是X还是Y。

当X精/子遇上妈妈的X卵/子 → XX→小公主

当Y精/子遇上妈妈的X卵/子 → XY→小王子

所以,看清楚了,生男生女的关键在于Y精/子,只有爸爸才有哦。

但我们也别太着急甩锅,因为科学家发现,母体环境也能影响最终结果。

生男孩真的有“易孕体质”?看完这4条科学证据我默默对照了三遍 - 天天要闻

二、4种妈妈更容易生男孩

1.喜热的妈妈

有研究发现:夏天怀孕的准妈妈,男宝出生率比冬天高15%左右,因为在高温环境下Y精子更容易存活。

钧妈小贴士:

不要因为这个原因而经常去泡温泉焗桑拿,尤其是孕早期,怀孕,顺其自然就好。

2.喜"碳"的妈妈

没想到吧,喜欢吃碳水食物也有优势,多吃碳水化合物食物的妈妈更容易怀男宝。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跟踪740名孕妇发现:孕前3个月每日热量摄入2200大卡以上的碳水化合物,生男孩概率达56%!

这是因为Y精/子碱性环境中更容易存活,从而提高了生男孩的几率。

钧妈小贴士:早期也要每天保证每天至少摄入130克以上的碳水化合物呀,要不然的话,孕妈会因为碳水化合物不足而产生一种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物质,可能会导致胎儿智力低下。

生男孩真的有“易孕体质”?看完这4条科学证据我默默对照了三遍 - 天天要闻

3.喜"强"的妈妈

职场妈妈,尤其是在高压环境下的职场妈妈更容易生男宝宝。

这当然是因为如果妈妈经常在高压环境下工作会影响体内的酸碱度,导致体内环境偏碱,更适宜Y精/子生存,更容易怀男娃。

4.喜"算"的妈妈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搭档的同事经常在固定时间请假,后来她才跟我说,她是去医院检测排卵了

因为她的医生朋友告诉她:排卵的当天同房更容易生男宝。

这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因为排卵当天,女生体内是碱度最高的一天。

上面也说了,碱性环境更利于y精/子存活。

所以喜欢计算排卵期的妈妈,儿子更容易找上你哦。

生男孩真的有“易孕体质”?看完这4条科学证据我默默对照了三遍 - 天天要闻

事实上,怀孕的时候根本就不会想那么多,当产检时听到胎宝宝扑通扑通的心跳,宝宝的性别根本就不值一提。尤其是大家都不愿意生娃的现在,只要愿意生,无论男孩女孩,都是上天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了。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 天天要闻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人间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际,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户户焚香祭祖,缅怀先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尽的思念。天堂的亲人啊,你们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牵挂?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 天天要闻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狗实在喂不饱啊,人实在是讨不好啊!给得再多,它都能帮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讨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脸。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还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讨好让步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了!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 天天要闻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亲爱的宝子们,来吧!美食不会辜负你!晨起推窗,见庭前桃李初绽,方知今日已是农历三月初六。古书《岁时广记》有载:“三月初六,天地交泰,万物生发,乃纳福聚财之日。”这一日,民间称为“发财日”,承载着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朴素向往。作为美食与传统的虔诚信徒,我愿以舌尖为笔
清明规矩:为何“两坟两纸不能破”?避开三类坟,这样更文明 - 天天要闻

清明规矩:为何“两坟两纸不能破”?避开三类坟,这样更文明

亲爱的宝子们!清明时节雨纷纷,扫墓祭祖寄哀思。作为传承千年的重要节气,清明节不仅是缅怀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传递文化精神的纽带。民间俗语“清明不两坟,一坟不两纸”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对家族伦理、祭祀礼仪与生态保护的深刻思考。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传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