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人贩子别喊“我不认识他”,不管用,这样做更易获得路人帮助

2024年04月19日20:35:33 育儿 1302

执笔:彩蛋爸爸

在小区内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个8岁的男孩,带着4岁的弟弟在楼下玩。

据小区的邻居们说,两个孩子经常单独下来玩,哥哥大了,带着弟弟,家长们也很放心。

彩蛋爸爸不禁感叹一句:“他们父母怎么敢的?”

那位邻居奶奶说:“有啥不敢的?小区里不比外面安全!再说老大都8岁了,大孩子了!”

另一位奶奶说:“万一真有人贩子,小区这么多人呢,喊一喊,大家都出来了!”

喊一喊,大家都能出来吗?

小区就真的安全吗?

不敢苟同。

有时候最安全的地方,反而是最危险的地方。

遇到人贩子别喊“我不认识他”,不管用,这样做更易获得路人帮助 - 天天要闻

01 遇到人贩子别喊“我不认识他”,不管用

之前问过彩蛋妈妈,如果半路上遇到一个人,忽然抢孩子,你抢不过,怎么办?

彩蛋妈妈说:“大喊‘这是人贩子,我不认识他’,来寻求路人的帮助,然后立马打110。”

但是这样真的管用吗?

说真的,并不一定管用。

从心理学上来说,有一种效应,叫做“旁观者效应”,又或者叫“责任分散效应”

就是指在群体中,个人倾向于期望其他人承担责任,从而导致个体责任感减弱。

你的孩子被人抢,你喊“我不认识他”,路人压根不知道咋回事儿。

而路人在比较多的情况下,他们会生出一种“我不去帮忙,由别人去帮忙”的心理。

那么该怎么向路人求救呢?

遇到人贩子别喊“我不认识他”,不管用,这样做更易获得路人帮助 - 天天要闻

这样做更易获得路人帮助:

立即选中一个人,并且是看上去能够帮你的人,比如“这位穿黑外套的大哥”,责任明确给到谁,让他潜意识里就介入到这件事情中来。

指定了人之后,然后再“告知具体做什么”,比如“这位穿黑外套的大哥,麻烦你帮我打个110。”

只要一个人动起来,那么“从众心理”之下,其他的路人也会更信任你,并且加入。

其实无论是遇到人贩子,还是作为宝妈、奶奶的弱势群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可以这样做,得到帮助的概率会大幅提升。

02 人贩子套路层出不穷,这些情况你能应对吗?

我们的应对方式在进步,人贩子的套路,也在“更新”。

遇到人贩子别喊“我不认识他”,不管用,这样做更易获得路人帮助 - 天天要闻

比如这个,人贩子“贼喊捉贼”,自己先大喊“还我小孩”,想要利用路人的同理心,来帮助自己得逞。

倒还真遇上一个好心人,帮着抢孩子,甚至打伤了孩子真正的家人。

还好,坏人没有得逞。

遇到人贩子别喊“我不认识他”,不管用,这样做更易获得路人帮助 - 天天要闻

这种,也是“装熟人”的那种。

商场里面人多,旁边人看了,只觉得这是一家人,真正争吵起来,别人都不信是在抢孩子。

所以,对于那些比较自来熟、喜欢和陌生人交谈的宝妈们,还是需要注意一下了!

遇到人贩子别喊“我不认识他”,不管用,这样做更易获得路人帮助 - 天天要闻

有些孩子稍微大些的,人贩子就不需要从家长下手,而是直接从孩子下手了。

这样的套路,似乎也不少见。

人贩子装作家长,和家长套近乎,然后让孩子去骗孩子。

这种真的是防不胜防,毕竟,孩子们出门外,和同小区不认识的小孩玩,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所以,在“防拐”这件事情上,不只是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保护好孩子的安全,知道在遇到人贩子的时候该如何做,也需要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03 大人懂防拐,孩子亦得懂“自我保护”

一直生长在父母的羽翼中,孩子们是单纯的,是善良的,自然也是好骗的。

一块糖,可能就能将孩子给骗走。

而且,在孩子的生活之中,“防拐”只是其中一个自我保护能力,还有很多其他方面,需要孩子有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

所以,不管别人家怎么样,我们在孩子3岁开始,就开始教他“自我保护”了。

因为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只是父母给予的意识,更是培养出来的意识!

彩蛋用的便是这套《防拐防骗儿童自我保护》系列绘本。

遇到人贩子别喊“我不认识他”,不管用,这样做更易获得路人帮助 - 天天要闻

这套书一共有6册,每一册都是一个自我保护主题,分别是:

《不!我不喜欢这种秘密》

《不!我不随便放纵自己》

《不!我不跟陌生人走》

《不!我不喜欢被你亲》

《不!我不喜欢被你碰》

《不!我不随便发脾气》。

就说防拐的《不!我不跟陌生人走》这本绘本,书中的小男孩马乐,便是被一位自称是爸爸朋友的陌生男人给骗上了车。

遇到人贩子别喊“我不认识他”,不管用,这样做更易获得路人帮助 - 天天要闻

上车之后,马乐也发现自己上当了。

即便内心很害怕,但是他依旧勇敢地通过自己的智慧逃脱了坏人的魔爪。

马乐的机智、逃脱的方法值得孩子们学习。

但是,马乐的经历,也能够给到孩子们警醒。

因为,孩子的智慧在绝大多数时候,终究比不上社会经验丰富、力气强壮的大人,所以,能够逃出魔窟的孩子,少之又少。

遇到人贩子别喊“我不认识他”,不管用,这样做更易获得路人帮助 - 天天要闻

这套书,用贴近生活的故事,来建立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不能跟陌生人走,为什么不能随便被人亲,为什么不能随便发脾气等等。

并且知道遇到类似的事情,该如何保护自己,规避危险。

百密终有一疏,孩子无法一直在父母的寓意之下,而你永远不知道身边的哪一个人是坏人。


建议家有3-8岁的孩子,为孩子入手这套《儿童自我保护》系列绘本,从意识上开始防范,降低孩子发生危险的概率。

毕竟,有些危险的发生,可能就是一辈子的懊悔。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 天天要闻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人间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际,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户户焚香祭祖,缅怀先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尽的思念。天堂的亲人啊,你们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牵挂?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 天天要闻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狗实在喂不饱啊,人实在是讨不好啊!给得再多,它都能帮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讨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脸。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还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讨好让步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了!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 天天要闻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亲爱的宝子们,来吧!美食不会辜负你!晨起推窗,见庭前桃李初绽,方知今日已是农历三月初六。古书《岁时广记》有载:“三月初六,天地交泰,万物生发,乃纳福聚财之日。”这一日,民间称为“发财日”,承载着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朴素向往。作为美食与传统的虔诚信徒,我愿以舌尖为笔
清明规矩:为何“两坟两纸不能破”?避开三类坟,这样更文明 - 天天要闻

清明规矩:为何“两坟两纸不能破”?避开三类坟,这样更文明

亲爱的宝子们!清明时节雨纷纷,扫墓祭祖寄哀思。作为传承千年的重要节气,清明节不仅是缅怀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传递文化精神的纽带。民间俗语“清明不两坟,一坟不两纸”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对家族伦理、祭祀礼仪与生态保护的深刻思考。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传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