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个“超小气”的“霸王龙”,怎么办啊

2022年09月30日14:24:28 育儿 1392

小舒说

为什么孩子会“抠门儿”呢?在忍俊不禁的同时,这篇文章也让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每次让酒酒分享他的食物,他都很不乐意,会说:这样我吃得就少了;这样我的就不完整了。他表达得非常清楚,无论是分享食物、玩具、还是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都有“不分享”的理由。我们指导孩子分享的结果往往会让孩子感到失落,或者体验减弱。

仔细回想一下,其实孩子天生慷慨,只是他们真正慷慨的地方不会被我们注意到,或者得到“大方”、“爱分享”的赞美:他们希望客人永远住在我们家里,不希望客人离开;他们很容易分享衣服,也很愿意和别人一起睡;他们喜欢赠送礼物、拥抱和给予爱。

孩子是个“超小气”的“霸王龙”,怎么办啊 - 天天要闻

孩子们很慷慨,但他们也喜欢像成年人一样,保留某些个人的事情和经历。

很多东西我们都不分享,我们为什么要要求他们分享呢?我们穿的衣服,我们开的车,我们住的房子,以及我们做的很多事情背后的意图都是“确定这是我们私有的”:有人碰我们停好的车,车会响起警笛;有人拿了我们的钱和东西,我们会报警;我们签了一大堆文件,来证明房子是我们的……我们都致力于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

我们不分享很多东西,或者我们只在很小范围内根据我们的个人选择去分享。拥有给我们力量,是我们的社会身份的一部分,也让我们可以决定是否分享。

孩子也希望根据他们逐渐发展出来的身份感,自由选择分享什么、什么时候分享,和谁分享。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能力不是先天的,不是发展于“自我”之前的,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情感胁迫而发展起来。

“鼓励”孩子分享只会教会两件事:

  1. 无论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告诉别人该做什么;

  2. 忽略自己的感受照做。

如果希望孩子自尊、自信,不虚情假意,就别要求他们“大方”给予。当孩子需要拥有、保留、不分享时,不妨就接受这是ta的成长所需要的阶段。对孩子慷慨地给出我们的支持吧!这才是他们真正“大方”的基础。

多问,多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她的物品和地盘。比如家里来客人了,与其要求孩子大方,不如我们大方一点:“需不需要妈妈专门买一些乐高积木来跟小朋友玩?”

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食物,其实还是说明他觉得他自己拥有的就不多。如果是零食,就直接不要给孩子太多!真正不公平的是,给他一大根雪糕后,又强迫他分享;或者只有一块饼干在手,让ta分享给姐姐/弟弟(或他人),这样其实对孩子来说也很不公平。拿出一些别的东西给另外的孩子吧。

孩子是个“超小气”的“霸王龙”,怎么办啊 - 天天要闻

当然我们也可以告诉孩子,并不是别人有的,我们都要有。酒酒以前去别的孩子家玩,想要别人的玩具,总是问我:妈妈为什么他不懂得分享呢?我会告诉他,因为他很喜欢这个玩具,他还没有玩够。有时候给孩子我们的对他的同情心就够了,不一定给东西。

我们家两个孩子,更容易因为“这是我的!”而不分享。在所有权方面,我会经常提前告诉孩子,这是我们家的,这是“给你和姐姐轮流玩的”,不是个人的。在解释为什么现在你不能玩时,也不说,这是“我的”,“ta的”,而是着重解释游戏规则和物品的性质,比如,掰开就坏了”,同时玩不安全,因为姐姐先拿到……减少孩子们的纠纷和情感负担。

想起最近还有一条留言,一位妈妈说,她的孩子总是拿自己的零花钱给好朋友分享,她直觉不太好。我的看法是,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多用自己的时间和朋友分享,而不是用物质来表达爱。钱💰还和一般的物质不同,它有特殊的含义,我们用钱来量度价值,比如购买服务(时间)、商品。如果实在想要送朋友礼物,可以去了解朋友的喜好,送自己拥有的东西,或者在特殊的日子里给朋友买她会喜欢的礼物。

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慷慨的老师。

文=早早

女儿从幼儿园回家,经常会带回一些同学送她的小礼物:各种手链、项链、小公仔,甚至有小男孩送她的小车子……的确是在班里有着好人缘的大姐大。

上周兴致勃勃地回来跟我说,班里有个女孩要送她一个隐藏款盲盒。难抽、要花钱,我就问她,那你回赠她什么呢,女儿纠结了半天,找出一个精灵蛋,然后拿出了蛋里的玩具,想了半天说,就送她这个吧。

人家送她一个盲盒,她送人家一个空盒。

孩子是个“超小气”的“霸王龙”,怎么办啊 - 天天要闻

送不出去的蛋壳

老母亲面子上挂不住了,问她,你不能送个完整的蛋吗,你把这个送给朋友,妈妈再给你买两个!纠结了一晚上,第二天依然带着空蛋去了,甚至掰下了蛋上面的一颗塑料宝石,说不舍得,这颗宝石颜色只有一个……

最夸张的是,那颗空蛋又被带回来了!问就是说同学已经有这个了……

怎么会有那幺小气的孩子啊!

不同于丝毫不愿意分出自己的所有,带着她和她的朋友一起去购物,不论妈妈给对方买什么,她又都是愿意的,甚至几倍十倍于她的所有,毫不在乎,朋友开心她也开心。

除了物品,最最重要的还有空间。家里的某个小区域一旦被她占领,就会放入她的一些小玩意,这块空间上的使用权也绝对不和我们分享。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家中的玄关、床头柜、斗柜上,都散落满了她的所有。

一片外面捡来的落叶,一颗别人不要的弹珠,都被她妥善珍藏着。这片落叶和落叶所在的区域,都是宝贝。面对爆哭的女儿,和阿姨一起在垃圾桶里翻刚丢掉的破玩意儿的场景,再熟悉不过了……

就像一只威猛的小龙,霸占着属于它的金币与领地。

面对这样的“小小霸王龙”,我们应该怎么办?

等我反应过来……

等我反应过来,家里已经处处是女儿“打下的江山”了。她一定是趁着我忙忙碌碌的时候,冷不丁问了一句:“妈妈,这里给我用可以吧?”

孩子是个“超小气”的“霸王龙”,怎么办啊 - 天天要闻

被霸占的斗柜台面。

原本只放花瓶和画的玄关处,被摆上了她的两幅皱巴巴作品和一只奇丑无比的塑料花瓶,问就是:“这是我自己的作品和我的花瓶,我也要放这里,凭什么只能放你们的呀。”花瓶是她从外婆丢掉的旧物中捡回来的……专属她的。

孩子是个“超小气”的“霸王龙”,怎么办啊 - 天天要闻

霸占了音响的手办。

主卧的斗柜,放上了各种落叶和塑料宝石,上面站着各种小马宝莉手办,小马宝莉不能扔,那越来越破的叶子能不能扔?不能,因为这是它们的森林!有一天晚上回来问:“妈妈,我的叶子怎么少了一片,你是不是拿去送人了?”

孩子是个“超小气”的“霸王龙”,怎么办啊 - 天天要闻

一片叶子都不能少……

???

我怎么会送你的破叶子!也许是一阵风吹落了它,被我扫地出门了?老奴眼拙,实在分不清哪个是垃圾,哪个是宝藏。

最惨的是,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于是被警告,以后不能乱动她的东西,万一弄坏了什么,可是我还不起的😊。

小气分物品,也分时间。有些东西昨天还喜欢得不要不要的,今天忽然就无所谓了:“妈妈,你把这些叶子都拿去送人吧。”

谁要你的破叶子😭!

不分享又霸道

Ta就是小气鬼吗?

不分享又霸道,就是小气鬼吗?女儿也不是一直是个小气鬼,反而在五岁之前,她都挺大方的。无论是三岁前,没有物权意识和物权意识萌芽阶段,还是刚学会分享的三四岁,表现在经常脱口而出:“你喜欢吗,让我妈妈给你也买一个。”

经历过六岁之前的所有物权意识发展阶段,也得到了我们的充分理解与帮助,为什么都快六岁了,又变得那么……小气?

这种小气,可能不是我们挂在嘴上的“不大方”,而仅仅是一种……专属感?

比方说,我们公司经常会有一些小朋友的玩具和穿戴用品,这些东西一旦她上身或归属于她,她就会特别宝贝,觉得是自己“赚”来的。每一个摩比小人都被摆放整齐,每一块发硬的粘土,都被珍藏着……

刚过去的周末,陪女儿在图书馆看了一本《我的橡皮筋,不给你》,清楚解答了我的疑问,我怎么就忘了自己小时候内心的那点小纠结呢?大人的思考太复杂,这本绘本也帮我走了一走孩子的内心世界:

女孩在垃圾桶边找到了一根橡皮筋,在得到妈妈的同意后,她拥有了这根橡皮筋:完全的,只属于她的。看上去毫无价值的橡皮筋从这一刻开始变成了她的宝贝,女孩开始想象和橡皮筋一起的许多情节。它可以扎头发、绑坏人、捆情书……

孩子是个“超小气”的“霸王龙”,怎么办啊 - 天天要闻

看上去毫无价值的橡皮筋从这一刻开始变成了她的宝贝,因为它不是哥哥用过的东西,不是要分享的东西,也不是借来玩一会儿的东西,是“只为我一个人而存在的”。

孩子是个“超小气”的“霸王龙”,怎么办啊 - 天天要闻

女孩开始想象和橡皮筋一起的许多情节。它可以用来扎头发、绑坏人、捆情书……甚至可以打外星人,可以送她去全世界任何地方。

孩子是个“超小气”的“霸王龙”,怎么办啊 - 天天要闻

天马行空的想法下,是小女孩对橡皮筋的超级肯定。这根橡皮筋就是我自己的:“只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自己喜欢怎样几句怎样的东西。”

孩子是个“超小气”的“霸王龙”,怎么办啊 - 天天要闻

对,家中各个角落里那些“破铜烂铁枯树叶”就是完完全全属于女儿的东西,当然也包括它们所处的空间。我们不懂其中的价值,看起来都是垃圾,她明明拥有一堆更贵的、真正的玩具。

就像绘本中写的:“哥哥肯定会取笑我的橡皮筋,不过没关系,哥哥现在还不懂,算了,反正哥哥的宝贝好在哪里,我也完全弄不懂。”

我的东西在她看来,大概也是没有存在的必要,只有“任自己支配的东西”的才是她的宝藏。

回忆起小时候,我曾经在小溪里捡到一个核桃形状的石头,爸爸妈妈觉得就是个被冲刷久了的核桃壳,小伙伴觉得就是块石头,甚至没有人来跟我争抢它。

我坚定地认为这是一块“化石”,是独一无二的,非常宝贝,走哪带哪。终于有一天被搞丢了,记忆里也没有难过的情绪,好像它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就是珍贵的,也才是珍贵的

自私被保护,才会无私

相比上一代的父母,我们一定更尊重孩子的意愿与空间,也更“大方”。吃够了小时候不被满足物欲的“苦”,很愿意让孩子拥有想要的一切。我们却还是会因为深受“孔融让梨”的影响,觉得孩子不谦让、不分享,就是不够懂事,太小气啦!

五岁之后的孩子,完全知道东西是自己的,分享、一起玩不会影响自己的所有权,而一旦送出去就是失去。最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成熟的物权意识,会选择分享,当然也会选择霸占。

女儿无法做到分享一颗精灵蛋,因为这些外形一模一样的精灵蛋,每一颗里面都不一样。在我看来她有六颗,完全可以拿去分享给朋友,在她看来少一颗就不完整了。

孩子是个“超小气”的“霸王龙”,怎么办啊 - 天天要闻

那六颗在我看来一模一样的蛋

她有很多的笑脸基金可以支配,可以用于购买礼物送给小伙伴,认真聊了天后,发现她是愿意买颗新的精灵蛋给朋友的。

家里属于她的独立空间的确不多,她就每天占有一点、占有一点,为了她的那些小玩意夹缝中求“生存”。跟她商量将已经变成杂物间的客卧收拾成她的小空间,她也是愿意的。

她有很多的笑脸基金可以支配,可以用于购买礼物送给小伙伴,精灵蛋却只有那么几颗,她在上面滋养了“物权意识”。

分享是孩子的自愿行为,而不是被迫,这样也更能理解他人的“自私”与“自我”,不容易受伤。

物权意识被保护的孩子,也会更加尊重别人的物权。接下去的国庆假期,我们也准备一起收拾下她的宝藏,规划她在家中的合理空间。

如何在“家”的范围内,保护孩子的物权意识?

不哄骗孩子

我原本想让女儿先带个精灵蛋去学校,之后再买个补偿她。女儿表示:“你能保证下次买到的和这个一模一样吗?”我可保证不了,这是开盲盒啊,于是作罢。

许多家长会拿“你先送我再买”来哄骗孩子,之后又会以“你已经很多玩具啦”“我太忙啦”等理由说到不做到,失去孩子的信任,下次就别想再拿他们的东西啦!

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故事:二三十岁的成年人,过个年,居然被几岁的孩子破坏手办、抢走玩具……最后只能气到在网上寻求安慰。

他们没有保护好自己的所拥有,他们的父母没有保护好他们的空间,也许从来没有。

再想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做了父母也做过小孩的我们,我们当然拥有过自己的“橡皮筋”,也有太多东西是在不愿意的情况下和别人分享的。

我的孩子可以和小伙伴分享玩具,也可以借用别人的东西而不是非得拥有,当然也必须有一些东西是完完全全只属于他们自己的。

尊重他们的空间

过去女儿的“破烂玩意”经常被我和钟点工阿姨丢弃,因为她没有专属于自己的小角落。

最后开辟出一块区域,她拥有这块空间内绝对的使用权和支配权,里面就算长蜘蛛网了我们也不会去干涉。想帮助打扫一定会得到她的许可,因为真的不想再在垃圾桶里找落叶了。同理,她也不能随意破坏、占有我刚整理出来的空间,尊重别人的物权是有助于孩子们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欢迎、得到尊重的。

不强迫分享

对于家中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强行分享、强迫大方都会让孩子觉得不被尊重,让他们对自己所拥有的物权没有安全感。

可以灌输轮流与交换的概念,而这一切都应该以“我愿意”为前提与落点。只有当他们有了安全感,才会理解分享不会削减所有权,也才能体会到其中乐趣。

分享应该被保护

最最难堪的情节,一定是家中来了客人,而孩子丝毫不愿意分享玩具。不要轻易的给孩子贴上“小气”或“自私”的标签,思考一下是否有他们分享了,结果是玩具被占有或拿走的情况。

分享应该被肯定,而不是得寸进尺。我们应该以实际的行动肯定、表扬孩子的分享,也保护他们分享后的物权。

《我的橡皮筋,不给你》的结尾,女孩的橡皮筋丢了,怎么也找不到。但她又很快找到了新的小玩意,一样的喜欢和珍惜。

五六岁的孩子,没有带锁的房间和抽屉,他们才会被贴上“小气”的标签呀。

完完整整地拥有过一个东西,享受过其中的美好,不是被打断、被剥夺,自然而然地失去,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能接受的。

他们也能拥有再次去接受、喜爱一样东西的能力,充满安全感,也更能维护自己的权利。

1 END

1

为什么孩子在妈妈面前特别作

妈妈 我就要这个!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人再老实,只要背熟这20句人性黑话,就没人敢欺负你 - 天天要闻

一个人再老实,只要背熟这20句人性黑话,就没人敢欺负你

无论你活成什么样子,都会有人说三道四;这个世界我们都只来一次,记住一句话:想得太多会毁了你,若无其事,才是最好的报复,不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3. 我们一定会被人讨厌。越早接受这个事实,生活越轻松。4. 自私的人很少自卑,无知的人很少敬畏,招人烦的人很少不
马仕祥——世界艺术•中国绘画新题材开创人物 - 天天要闻

马仕祥——世界艺术•中国绘画新题材开创人物

马仕祥是中国当代画坛独树一帜艺术创新与学术深度重要代表性艺术家,其艺术生涯横跨蜡染、油画、岩彩画等多个领域,作品融合科学探索与艺术表现,尤其在《屯堡•流逝的遗痕》长卷,《地球之痕•海百合》长卷及海百合系列题材中展现出的独特视角。
面善心毒的三种人 ,离得越远越好! - 天天要闻

面善心毒的三种人 ,离得越远越好!

俗话说得好:画龙画虎难画其骨,识人识面难识其心。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绝不能仅凭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善恶,因为有些人外表看似和善,内心却暗藏狠毒;而有些人虽然外表凶恶,但内心却十分善良。
四句话看清一个人,句句在理! - 天天要闻

四句话看清一个人,句句在理!

人生旅途,茫茫人海之中,我们邂逅的人数不胜数,结识的面孔层出不穷。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谁怀揣着真心,谁又暗藏假意;谁对你关怀备至,谁又企图欺骗于你,仅凭外表往往难以洞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