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烧纸钱、纸房子车子,逝者能收到吗

2025年04月04日13:10:20 育儿 5531

诗曰:“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

在古代,就有人认为,烧的纸钱是不能到地府的,逝者收不到,没有什么用。

但为什么过了千百年,我们仍旧保留烧香烧纸的习俗呢?并且根据时代的特点,我们还会烧一些纸做的车子房子,或者是衣服等。

带着疑问,进行深度思考和多番观察,就会发现,习俗的根本,不是做一些迷信活动,而是给家庭和个人都带来福气。

清明节,烧纸钱、纸房子车子,逝者能收到吗 - 天天要闻

01

做给家人看:促家教。

关于烧纸钱,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不仅官职节节高,买卖纸张也赚了不少钱。

他的哥哥蔡莫、嫂嫂慧娘,也想做纸张买卖,学习造纸术,但是蔡莫的毅力不够,导致技艺不精。夫妻两个人,累死累活,做出来的纸张,也是很粗糙的,不被人欢迎。

面对一屋子的粗糙纸,慧娘忽然心生一计,假装暴毙,躺在棺材里。

邻居闻讯,都来围观,蔡莫也在一边,放声哭泣。一边哭,一边烧纸。

忽然,官场里发出声音,大家慌忙揭开棺材盖,一看是慧娘死而复活。

大家惊讶地问:“你怎么......”

慧娘说:“我到了阴曹地府,收到了很多的钱。也拿了很多钱给阎王。于是,阎王就让我复活了。”

蔡莫故意的问:“我没有给你送钱啊?”

慧娘指着地上烧的纸钱,说:“这就是你送到地府的钱。”

邻居见了,觉得烧纸钱有用,就买走了蔡莫家的粗糙纸。蔡莫夫妻也发财了。这烧纸的习俗,就悄然产生了。

当然,对于民间故事,我们不能太较真。但是对于蔡莫夫妻的爱,赚钱的毅力,兄弟的互助,学习态度,是可以点赞的。

现如今,很多家庭,兄弟姐妹,子孙都在不同的城市定居,打工,很少聚拢。

到了清明节,大家都来扫墓,这是一次难得的相聚。在一起烧纸钱,房子车子的时候,就是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把孝道展示出来了。

教育是无处不在的,祭祀也是教育的一个载体。

每到清明节,我们会看到很多的孩子,跟着大人去扫墓,去认识已经故去的老人,也会听到祖先的故事,清明的传说,从而孩子受到启发,积极向上。大家一起扫墓,家庭凝聚力,也提升了。

清明节,烧纸钱、纸房子车子,逝者能收到吗 - 天天要闻

02

做给自己看:表安慰。

我的父母,很长一段时间,感情不好。

父亲过世之后,母亲常常唠叨:“去坟头上烧点纸,让他以后过得好一些。”

很明显,母亲的做法,就是让自己好受一些。

类似的情形,其实在古代也有。

以“寒食节”的典故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君王,对逝去的臣子,是非常愧疚的,因此用烧纸钱等方式,缓解内心的愧疚,也弘扬了忠诚。

春秋时,晋国的公子重耳,被家人迫害,不得不流亡他乡,长达十九年。

大臣介子推,一直陪伴重耳,不离不弃。在饥饿难耐的日子,还“割股啖君”。

经过多年的磨难,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君王。而介子推不要功名,带着母亲隐居。

重耳为了让介子推做官,就把其隐居的地方烧毁。就是如此,介子推也不做官。

重耳就把介子推葬于绵山,修祠立庙,确定寒食节,以寄哀思。

现如今,寒食节,就定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

人这一生,总有一些过不去的坎,也有一些无法表述的感情。在活着的时候,人与人闹翻了,但是矛盾不能一直延续。那就在人走之后,再去祭拜,也让自己心情 好受一些。

很多人在清明节,一边烧纸钱,车子房子,一边念叨,希望天国的人如何幸福,如何释怀。做完这一切,人的心就好多了。

清明节,烧纸钱、纸房子车子,逝者能收到吗 - 天天要闻

03

做给祖先看:传遗志。

诗人陆游是临走前,这样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一辈子都在寻找爱国的方法,也在积极促进宋朝的安定。也希望看到收复失地,一统天下。

可是他等不到这一天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

如果天下安定了,统一了,子孙到坟头祭拜一番,那也是了却了陆游的心愿。

也就是说,祖先的遗志,得到了践行。

还有苏轼,娶妻王弗之后,得到了学习上的帮助,顺利考上进士。

可惜妻子早亡,给了苏轼无尽的哀愁。

多年后,苏轼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时光匆匆,苏轼对妻子的爱,对妻子的期盼,从来都没有忘记。他到任何地方,勤勤恳恳做官,一辈子都在学习。

清明节,遥遥祭拜逝去的妻子,也让苏轼再一次回想妻子的期待,也让自己更加励志。

《朱子家训》中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清明节时,烧纸钱、烧纸房子车子,不就是为了完成祖先的“致富梦”吗?

很多祖先,一辈子都没有住好房子,都没有坐过小轿车,一辈子都没有存款几十万。但是他的内心,从来都没有放下这样的念想,也期待子孙完成这样的念想。

清明节,烧纸钱、纸房子车子,逝者能收到吗 - 天天要闻

04

当然,烧任何东西,都要注重仪式,并且拒绝铺张浪费。

比方说,烧车子房子,应该是很小的,而不是巨大的。烧纸钱,应该是简单的,而不是花里胡哨的。

我们也要牢记,不要烧一些庸俗的东西,纸做的美女,青楼的模型,就别去理会。

我们也可以用一些新的祭祀方式,比如说,网上祭扫,摆放鲜花等。

我们也要学会变通,别总是困扰,逝者到底收到了没有,而是活着的人受到洗礼,逝者的志向继续践行。清明节之后,家庭越来越兴旺,是另一种“收到”。

任何事情,都有正面和反面,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正面的内容。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保姆的修养(518)沉默的媳妇絮叨的婆 - 天天要闻

保姆的修养(518)沉默的媳妇絮叨的婆

家政行业乱象丛生,各种家庭五花八门,本文仅代表个别现象,请理智看待,不要上纲上线,对号入座!谢谢!正文:周六是悠闲的一天,也是忙碌的一天,悠闲是早上可以睡到日上三竿,忙的是中午要去爷爷奶奶家吃饭,晚上要去姥姥姥爷家吃饭。
难怪乔峰英雄一世,却不得善终,你看第一个让他破戒的女子是谁 - 天天要闻

难怪乔峰英雄一世,却不得善终,你看第一个让他破戒的女子是谁

金庸的武侠小说与其他武侠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在笔者看来,答案很简单,其他小说中的那些大侠无非是在武林中惩奸除恶,而金庸笔下的大侠则多了几分家国情怀,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就体现了他的格局,可以说是金庸把武侠小说抬到了原本不属于它的高度。
这7个细节,证明你把孩子养得很阳光(娃中3条算你厉害了) - 天天要闻

这7个细节,证明你把孩子养得很阳光(娃中3条算你厉害了)

姐妹们,你是不是总担心自己孩子不够优秀——成绩不够拔尖、才艺不够突出、性格不够外向……但其实,真正养得好的孩子,不一定样样第一,但一定内心阳光、自信有力量。如果你家孩子有下面这7个细节,恭喜你,说明你给了他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人没本事,一看便知”,没本事的人多半喜欢这3件事 - 天天要闻

“人没本事,一看便知”,没本事的人多半喜欢这3件事

有本事的人,总是默默努力耕耘;没本事的人,却常常虚张声势。有本事的人,注重努力的过程;没本事的人,只追求浮华的结果。一个人有没有本事,其实从生活的细节中,一眼就能看穿。一个没本事的人,最喜欢做以下三件事!
渡人亦是渡己! - 天天要闻

渡人亦是渡己!

世间的一切,仿佛都有着既定的轨迹。相遇,是命运巧妙的安排;离别,是时光无奈的抉择;得失,是生活起伏的常态;成败,是人生历练的考验。一切皆有定数,看似偶然,实则蕴含着必然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