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校园欺凌”事件,闯入了我们的视线。
在网络流传的视频中,被打的女孩坐在座椅上,头发散乱,任由另外三名女孩轮番对其扇耳光进行施暴。画面中,施暴者和被打女孩年纪都不大,疑似是一起发生在未成年人之间的霸凌事件。
此前我们已经和大家聊过许多次“校园欺凌”的问题。
很多时候,校园欺凌都会被轻飘飘带过——“孩子闹着玩而已,没什么大事”。
但最近一项新研究却警示我们,千万不能轻视孩子的“恶”。孩子欺负其他小朋友的行为可不是小事,那可能埋下长久的隐患。
来自芬兰图尔库大学精神病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8~9 岁时欺负他人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发生暴力犯罪的风险更高。
这项研究是基于 1989 年收集的芬兰全国性流行病学数据,涉及 5400 名儿童。
在数据采集阶段,参与者的年龄为 8~9 岁。当这些参与者长大到 30~31 岁 时,研究人员从芬兰国家警察登记册中提取了这些参与者涉嫌暴力犯罪的信息。
通过分析随访发现,经常欺凌他人的男孩在成年后犯下严重暴力犯罪(如杀人或重伤他人)的相对风险,几乎是从不欺凌他人的男孩的三倍。
研究人员在控制了父母的教育水平、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地位和儿童精神病理等因素后发现,童年时欺凌他人和成年后的暴力犯罪之间的联系仍然存在。不过,被欺凌的经历则与暴力犯罪的风险增加无关。
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如果发现孩子可能参与到欺凌行为当中时,必须要及时干预、制止。不要让一时的“闹着玩”,酿成影响孩子一生的错误与遗憾。
参考资料:
https://neurosciencenews.com/violence-bullying-2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