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至于,好多家庭都没有所谓的亲情,更多的是被孩子的学习压力所代替,各种教育方法,手段,家长都用了遍。结果有为了孩子写作业心脏病复发的,有为了孩子学习搞得家里鸡飞狗跳的,总之,教育弊端不断出现,而家长却缺乏反省。
其实,最好的教育是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这一点,远比单纯地逼着孩子学习来得重要。
可是,自律也是每一个家长所希望的吧?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方法很简单,学会“忍”这3件事:
第一件事:忍住嘴
一个家里最能说的多半是妈妈,他们唠唠叨叨的个性真是让人无法忍受,相信即便是最依赖你,最爱的孩子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当妈,或者当爸的可千万别啰里啰嗦地说个没完,小心孩子越听越叛逆,越听越烦你,越听负面情绪越多。
当然了,孩子小的时候还是愿意听妈妈说话的,但妈妈说话的质量要有所保证,这对孩子的价值观的培养非常重要,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就需要管住自己的嘴,你多说一句,在孩子听来都是耳边风,甚至还可能是“嗡嗡嗡”。长期被父母唠叨的孩子一般能动性都比较差,他们一旦脱离的父母的监督立即会变成懒惰的孩子,完全没有自己的主意和主见。
第二件事:忍住情绪
对于一个更出生的宝宝来说,妈妈送给他的最好的礼物就是母乳,随着孩子不断成长,妈妈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平和的情绪。
一个淡定的妈妈总能养出淡定的孩子来,他们从来不知道暴躁的滋味,对人也更加温柔,给人一种儒雅的感觉。反之,父母情绪不稳定,总是莫名其妙发脾气,或者只会用暴脾气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孩子要不也会学习父母的样子,要不就会变得性格孤僻、懦弱、缺乏安全感,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
所以,想要孩子有自信,能自律,首先从家长的情绪开始抓起。你的稳定是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是孩子自律的基础。
第三件事:给孩子自由
孩子出生后的确需要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但他们终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拥有自己的自由,所以,父母要学会放手,给孩子充分的空间,让孩子自己来拿主意,自己的事情自己选择,自己来做。小到穿衣吃饭,大到花钱交友。孩子只有自己学会照顾自己了,他才能摆脱未来的所遭遇的不幸和困难,也能大大地避免孩子成年后成为啃老族。
其实,大人只抓大事,小事交给孩子自己处理的后,孩子多半都更有责任感,他们内心更强大更独立,他们自然也就更加自律,而不是依靠父母的督促。
做到以上三件事,孩子百分之九十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可以为美好的未来夯实基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学习,请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在育儿的路上,我们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顾孩子,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探讨育儿路上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