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鼠年春节,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让人措手不及。
在这个非常时期,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不聚会、不出游、不逛商场,在家自我隔离,不给国家添乱,不给医务人员添乱,就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家人最大的支持和贡献!
假期延长,当出门成为奢侈,宅在家里的小银子我就爱重温以前爱看的那些剧打发时间,比如今天要说的《成均馆绯闻》。
该剧的故事背景是朝鲜正祖文成王李算执政的时期。主要讲述了穷苦女主金允熙女扮男装,替人科考,误打误撞被成均馆录取,生活在只有男子才能入学堂,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金允熙必须女扮男装,处处小心,最后在成均馆收获友情与爱情的故事。
感虽说这部剧是韩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但没有我们中国的梁祝那般凄惨,反而新添了一些轻松诙谐,里面服饰比较考究,情节细腻,今天小银子要跟大家讲得就是这部剧中的一种帽子:黑笠,也是韩国古装剧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韩国古代帽子样式。
1、源自中国
甫一出场,那个头戴黑笠,在宽大帽檐的遮挡下逐渐现出面容且笑眼翩跹的阳光少年,不知瞬间就俘获了多少人的心。
在朝鲜时代时,男性一起床就要戴上帽子,似乎是那时侯人的一种习惯,而且古代时候朝鲜男人们要根据不同的场合戴不同的帽子。
黑笠的前身还是来源于我们中国古代大明,不信看看鲁荒王(朱元璋第十子朱檀,1389年薨)墓出土的笠帽,圆顶,圆口,宽圆平檐。实打实的明初文物。
更加具体的实物图:
“笠帽”在商周时期已出现,它的发明自然与遮阳挡雨有关,大的帽檐既可以挡雨,又可在阳光炙热的时候遮阳,形制多为大檐尖顶,也有圆顶。中国古代传统的笠帽材料很多,有用竹篾、蒲草、苎麻等编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仿其形制的多种质地的笠帽逐渐涌现。
上图这种叫大帽,关于它的起源,最早由普通的有檐帽演变而来,其实早在宋代就已定型,最有名的宋代军帽"范阳笠"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范阳笠是一种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的一种军用便帽,后逐渐成为了宋元明时代各阶层常用的一种帽子。
后来蒙古人也仿效穿戴,蒙元时期人物画像常有佩戴笠帽的形象。元代的是一种有圆形帽檐的帽子,跟英国绅士的礼帽有点像,但帽顶不是方的而是圆的。
这种帽子被明代继承,而且变高。
明代史学家沈德符曾说: "元时除朝会后,王公贵人俱戴大帽, 视其顶之花样为等威。 尝见有九龙而 一 龙正面者,乃元主自御也。"这说明直檐大 在元代多为社会上层所戴。
大帽是明代男子的重要首服之一,上至天子下至庶人都可以使用。
大帽也时常作为赏赐赠送给周边部落,在与明廷建立宗属关系的朝贡国中,朝鲜是来华朝贡班次最频繁的国家,由明朝廷官方主持编修的《明实录》中记载有两国服饰贡赐相关条目多达五百余项。
朝鲜国名尚为高丽时,就积极响应明太祖发出与邻国以“主从”之制共享太平即相互修好的号召,洪武二年 (1369) 国王王颛在接受明廷所赐玺书后,遣使者贡方物来贺并请封爵,洪武帝则再次遣赍诏及金印诰文往高丽,封王颛为高丽国王,并以冠服、祭服、文绮纱罗、锦绣绒绮等物赐之,正式建立了两国宗属关系。
而李氏朝鲜1392年才建国,明太祖朱元璋为其选取新国号为“朝鲜”,理由是:“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李成桂遂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十五日钦奉明朝圣旨,定国号为朝鲜。
此后两百余年,朝鲜与明廷勤修封贡。两方往来中,朝鲜使臣出使明朝的行次远远高于明朝出使朝鲜,赐服是两国外交活动中的重要项目,大凡两国的政治互动,都伴随着赐服。
送朝天客归国诗章图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因为朝鲜是受封的“藩属”国,与明廷是“主从”关系,其国王必须得到明廷的正式册封。而册封时的要物,除玺印外,属服饰最重,其等级规格是藩国在宗主国心中的政治地位的直接体现。
朝鲜国王李裪奏 :‘洪武中……陪臣冠服比朝廷递降二等,盖陪臣一等比朝臣第三等得五梁冠服。永乐初,先臣芳远遣世子褆入朝,蒙赐五梁冠服,臣切惟世子冠服乃同陪臣一等,乞为定制。’上从之,故有是命。——《明宣宗实录》
李氏朝鲜时期的王室及宫廷的文官,其帽式全部采用中国明朝宫廷帽式,形制没有区别。只是李氏朝鲜王室戴的冕冠、翼善冠、通天冠、皮弁等,文官们戴的主要有梁冠、乌纱帽、幞头等都比明朝的形制低,工艺粗略些。
黑笠经过朝鲜本土的演变发展成朝鲜笠的一种,而朝鲜笠是韩服的一构成部分,是朝鲜王朝已婚男性两班、中人常戴的帽。由马尾、乌纱、竹编成,用于保护发髺。
朝鲜笠可以分为草笠、黑笠、朱笠、白笠、玉鹭笠等类型,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黑笠。朝鲜举行科举考试时,参加考试者都应该戴着黑笠。
黑笠传入李氏朝鲜经过本土演变,因为每天都会带纱帽,所以纱帽的用途和形态发生了多种变化。最终成为了韩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一部分。不过它也不是随便能戴的,只有男子成年之后,才可以戴。
而《成均馆绯闻》这部剧剧中的背景就是朝鲜正祖文成王李算执政的时期。
黑笠是韩国古代男子专用的冠帽,呈圆筒状,戴于网巾之上,罩于头顶,帽檐很宽,用来遮阳挡雨。制作的材料为芦苇、竹蔑、松箩、绸缎、棉布、纸和马鬃等,笠按照身份地位的不同帽檐的宽窄有所不同。
《成均馆绯闻》的黑笠样式,看不出是什么材质:
2、韩国古装剧男子的标配-黑笠
自古以来,韩国人带帽子就不仅仅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帽子的用途。古代时候可以通过帽子来判断一个人的职位高低,生活水平高低,是穷人还是富人等。
黑笠,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了韩国古装剧男子的标配。黑笠只是笠这个大类中的一种,不同时期的黑笠款式比例会有差别,当然电视剧中会将这种区别抹去,尽量成为符号化的存在。
剧中的黑笠,就算背景是朝鲜正祖李算的执政时期,这也是500年的朝鲜王朝历史上经历最为坎坷的国王,也是思想最开放,用最民主的方法包容了一切的圣君。里面的黑笠佩戴等级样式依然严格,像身世一般的女主女扮男装头戴的黑笠就没有缨:
这种黑笠帽子好像格外衬颜值,比如在韩剧《拥抱太阳的月亮》中金秀贤扮演暄王微服出巡头戴也是黑笠,衬得脸小的金秀贤格外文静俊美。
一般说到韩国纱帽,人们最常想起的就是”黑笠“。主要是士大夫在外时使用。
黑笠的佩戴有严格的等级划分:通常以顶部的布料来区别身份的贵贱,也能凭借笠束带的纽扣即“缨”材质来区分;到了英祖、正祖时代,缨由琥珀、玳瑁等制成,长长地垂到胸前。就是图下的这种造型。
剧中男主李先俊是左议政大人家的儿子,一个彬彬有礼的男子,朴有天饰演的李先俊,整部剧看下来,觉得就是一个词:高贵。世家公子的那种自律、温润、志洁、坚毅。在他身上都能找到,而且颜值高就是任性,长得帅随便穿穿,只要戴个黑笠就很好看。
男二具容河的父亲本来是市场商团布店的首领,因受不了要不断上贡给老论,而产生"什么两班,我也来当"。下定决心之后使出手段而成为了两班,之后并为儿子请来当时最佳写字老师,并将他送进成均馆,故他的黑笠也有缨。
也是剧里的搞笑担当、变装小王子和花样美男。宋仲基饰演的具容河衣服和帽子就不带重样的。
最开始其只能由两班贵族佩戴,19世纪以后中人以上的已婚者也可以戴,但贱民与庶民不准佩戴。
现代韩国还有许多老人平时就束网巾戴笠帽,以窄檐的居多,当然并不存在地位之分,只是方便携带而已。
以前看这部剧看的是俊男美女,而现在宅在家的我再看这部剧,看的是里面的里面的文化内核,不管是服饰还是关于国家的思考,包括一些当时朝鲜历史上一些律法政策的改革、创举都在剧中有所体现。最让我动容的是剧中人对儒学的新理解——年轻人对治国理政的崭新理解。用剧中的一句话说:儒生者,应该肩负起天下百姓的苦难。
剧中对中国汉字、诗书也多有展露。
成均馆大学是韩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大学,可以追溯至于1398年成立的朝鲜王朝最高学府成均馆。这部剧很多东西都蛮考究的,演员的颜值和演技也不错,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也显得更加有迹可循,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
因为这部韩剧我了解到了很多韩国文化,为此还去查询资料了解了韩国古代的服饰冠帽知识,不由得感慨:韩国文化中的服饰正是在汲取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后,融入了韩国自己的意蕴,经典不断的发展演变,从而绽放出无限的现代魅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小银子壁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