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思宇:数字中国建设对传统行业的影响

引言: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时代机遇,数字中国建设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更是全球科技竞争新格局下构筑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抓手。随着数据要素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数字技术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从智慧城市到工业制造,从农业文旅到医疗健康,数字化转型正以“全链条、多维度、深层次”的方式重构产业生态。据国家数据局发布的50个典型案例显示,数字中国建设已形成“基础设施先行、场景应用牵引、数据要素驱动”的成熟路径,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在此背景下,数字技术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更催生了新质生产力,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能。

一、农业与文旅:数据要素激活产业融合

1. 农文旅互联网平台“大理包”

大理州打造全国首个农文旅产业互联网平台“大理包”,面向涉农文旅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该平台通过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帮助商家降本增收30%以上,同时优化游客体验,构建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其数据元件产品已在深圳、贵阳等5家交易所挂网交易,实现跨域数据安全流通。

2. 数字乡村与农业大数据应用

天翼云为农业农村部搭建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覆盖农业生产、农村治理等领域。例如,通过整合农田传感器数据与气象信息,实现精准农业管理,部分地区粮食产量提升15%-20%。此外,隐私计算技术在农村金融中的应用,帮助网商银行联合农业农村部数据为260万小农户提供快速贷款,累计授信638亿元。

二、工业制造:智能化与全链协同

1. 海螺集团全业务上云

天翼云为海螺集团定制混合云解决方案,连接140多家子公司数据,实现生产、供应链、销售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故障率下降25%,能耗降低12%,年节省成本超亿元。

2. 数据驱动的绿色低碳转型

南海企业柯内特基于环保公共数据开发“环责险”金融产品,重构保险业务模式。通过数据要素与绿色金融结合,企业碳排放核算效率提升60%,推动“风险减量”管理模式落地,获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优胜奖

三、医疗健康:数据共享与精准服务

1. 省级医疗大数据平台

甘肃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连接280多家二级医院和1.75万家基层医疗机构,累计采集数据超375亿条。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区域诊疗效率提升30%,患者候诊时间缩短40%。

2. 隐私计算赋能保险核赔

蚂蚁集团利用隐私计算技术整合医院与保险机构数据,实现医疗险快速核赔。传统线下核赔需3-5天,数字化后缩短至30分钟内,骗赔率下降15%,用户体验显著提升。

四、金融与保险:数据安全与场景创新

1. 新能源车保险定价

针对新能源车数据缺乏问题,隐私计算技术融合车企、用户行为等多方数据,实现精准风险评估。应用该技术的保险公司平均保费下降8%,覆盖十多家企业。

2. 数据交易与跨境流通

上海数据交易所构建“1+4+4”体系,2024年交易额突破80亿元;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入驻企业超1200家,累计交易额达8.4亿元,推动数据要素跨行业流通。

五、典型案例与数据驱动的行业变革

1. 智慧城市:天津生态城的“双管双放”模式

中新天津生态城通过“全域数据资源管理+能力开放共享”的“双管双放”模式,解决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资源浪费和数据孤岛问题。例如,整合无人机、视频监控等设施为“城市工具箱”,共享率达100%,建设成本仅为传统模式的1/3,运营成本降低80%。同时,跨部门数据共享推动防汛预警、社区关怀等场景落地,形成18个主题领域超100亿条数据的闭环应用。这一模式不仅在国内推广,还通过ISO国际标准输出至白俄罗斯等国,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标杆。

2. 工业制造:矿山安全与盾构工厂的智能化升级

⑴矿山安全监测平台:矿冶科技集团的数智云平台覆盖全国19省200余座矿山,通过AI与物联网技术实现风险预警与协同管控,管理成本下降显著,安全事故率降低30%以上。

⑵盾构工厂智慧管理:中铁装备的数字化平台集成“人、机、料、法、环”全要素数据,生产效率提升33.3%,产品不良率降低30.37%,能耗减少15.3%,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3. 农业与医疗:数据要素的跨界赋能

⑴区块链+蔬菜追溯:山东潍坊“区块链+蔬菜”项目通过全产业链数据上链,实现韭菜等农产品的质量可信追溯,亩均增收9%-30%,农药成本降低35%,并推广至四川河南等地。

⑵医疗数据保险风控:吕梁市整合2959家医疗机构数据,开发AI引擎实现医保报销100%智能审核,违规问题下降30%,并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风控产品,核赔效率提升90%。

4. 算力基建与AI生态:福州的“智赋百景”实践

福州通过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构建自主AI生态,以国产算力(如福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行业赛题(覆盖农业、医疗等六大场景)为双驱动,推动技术与产业融合。例如,升腾社区提供开发工具包,助力中小团队降低算力成本;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的AI方案已在智慧海洋、工业制造等领域落地,形成“技术—资本—产业”闭环。

5. 跨境协同与数据流通:粤港澳“湾事通”平台

广东打造的“湾事通”平台整合跨境政务、出行、医疗等100余项服务,通过可信身份认证技术解决港澳居民身份核验难题,日均活跃用户超3万,广交会期间服务境外客商26.8万人次,成为大湾区一体化服务的典范。

六、数据安全与治理:技术护航要素流通

1. 密态计算技术应用

蚂蚁集团“隐语”平台通过统一架构实现数据密态处理,成本低于流通价值的5%。在政务、金融等领域,数据泄露风险降低90%,同时支持跨域合规流通。

2. 数据安全岛模式

安恒信息采用可信执行环境技术,在杭州学区规划案例中,融合教育局、公安局、房管局数据计算教育资源需求,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隐私泄露风险归零。

七、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撑

1. 算力网络建设

中国电信建成5G基站超120万站,布局“2+4+31+X+O”云数据中心,为数据流通提供底层支持。其“灵泽2.0”平台已服务18个省市,支撑超1000家合作伙伴数据交易。

2. 政策与法规完善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2026年前打造300个典型应用场景,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20%。同时,《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为数据流通划定红线,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八、数据驱动的行业变革图谱

| 行业 | 典型案例 | 核心成效 | 数据支撑 |

| 农业文旅 | 大理包平台、农村金融授信 | 中小微企业增收30%,授信638亿元 | |

| 工业制造 | 海螺集团上云、环责险模式 | 成本降低亿元级,碳排放核算效率提升60% | |

| 医疗健康 | 甘肃医疗平台、保险核赔 | 候诊时间缩短40%,核赔效率提升90% | |

| 金融保险 | 新能源车保费优化、数据交易 | 保费下降8%,交易额破80亿元 | |

| 数据安全 | 密态计算、安全岛 | 泄露风险降低90%,合规流通成本<5% | |

数字中国建设通过技术赋能、政策引导和生态重构,推动传统行业向高效、智能、安全方向进化。未来,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更多行业将依托数字化实现“存量优化”与“增量创新”的双重突破。

结语:数字中国的未来图景

数字中国建设已从“技术赋能”迈向“生态重构”阶段,其核心在于通过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释放乘数效应。未来,随着《“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300个典型场景的落地将加速行业“存量优化”与“增量创新”的并行突破。同时,中国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经验正通过国际标准输出(如ISO37106),为全球数字化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在这一进程中,传统行业需以开放姿态拥抱数字化,既要依托政策与算力基建夯实转型基础,也要通过跨界合作与生态共建探索新模式。正如福州AI大赛所揭示的,唯有“技术自主+场景深耕+资本联动”,才能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最终在全球数字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数字中国,不仅是技术革命的答卷,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动实践。

(作者金思宇中国智库高级研究员、泛亚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顾问、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国盛战略智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