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解析:6G产业链发展与万物智联时代核心战略主动权

来源:邓正红软实力

邓正红软实力思想强调“技术主权与生态规则协同进化”,6G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核心载体,需通过‌技术标准主导权争夺、全球生态规则重构‌以及‌跨界场景价值裂变‌,实现“技术突破—价值兑现—规则输出”的闭环演进,推动中国从通信技术跟随者跃升为全球6G生态规则制定者‌。

一、‌技术主权构建:核心环节自主可控与标准突破‌

‌上游关键科技自主化攻坚‌。聚焦‌太赫兹通信芯片、智能超表面(RIS)天线、量子加密光模块‌等关键领域,突破美国对高频射频器件的专利封锁,目标2035年实现6G核心器件国产化率85%以上‌。主导制定‌6G无线空口协议(如极化码增强版)‌,通过3GPP标准组织推动中国方案占比提升至40%,倒逼高通爱立信调整技术路线‌。

‌中游网络架构规则创新‌。构建“星地一体”智能网络架构,研发分布式AI核心网系统,将时延降低至0.1ms以下,支撑亿级终端并发连接‌。推动“通感算一体化”技术标准落地,在ITU国际电信联盟)提案中嵌入中国主导的频谱共享规则,覆盖全球60%以上6G试验频段‌。

二、‌全球规则博弈:生态主导权与价值链重构‌

‌应用场景标准绑定战略‌。在车联网领域推行“6G-V2X中国协议”,强制智能网联汽车接入北斗高精定位系统,形成“通信+导航”双技术壁垒,预计2030年覆盖全球25%车载终端‌。通过卫星互联网星座(如“国网星链”)抢占低轨资源,主导ITU卫星轨道分配规则修订,将中国轨道槽位占比提升至30%‌。

‌价值兑现周期精准卡位‌。利用“奇数代际突破技术,偶数代际兑现价值”规律,2025-2035年聚焦6G技术标准制定(奇数代),2035-2045年推动智能终端生态变现(偶数代),提前布局XR设备、脑机接口等万亿级终端市场‌。建立“专利池-产业基金”联动机制,对6G基础专利实施“许可费反哺研发”模式,确保技术红利内循环‌。

三、‌生态协同激活:跨界融合与场景裂变‌

‌万物智联场景价值释放‌。构建“6G+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实时全息建模将工厂运维效率提升40%,目标2030年覆盖50万家企业‌。开发“通感一体”智慧城市系统,利用6G信号波动感知交通流量、地质灾害,将城市应急响应速度提升3倍‌。

地缘经济协同策略‌。在RCEP框架内推广中国6G标准,通过技术输出绑定东南亚数字基建项目,换取数据主权与资源准入权‌。联合“一带一路”国家建设6G联合实验室,以技术共享换取频谱资源协同开发,构建去美化的全球供应链‌。

四、‌风险与挑战应对‌

‌技术碎片化风险管控‌。欧美“6G联盟”试图分割技术标准,需通过Open RAN技术兼容性改造分化其阵营,吸引诺基亚、三星加入中国主导的产业生态‌。建立“6G开源基金会”降低中小企业技术适配成本,防止生态割裂‌。

‌安全与伦理平衡难题‌。研发“内生安全”6G网络架构,将量子加密技术植入物理层,抵御量子计算攻击威胁‌。制定全球首部《6G人工智能伦理准则》,通过技术标准约束AI滥用风险,增强规则话语权‌。

总结与战略布局

中国需践行邓正红‌“技术突破×规则输出”软实力双轮驱动模型‌‌:

‌短期(2025-2030)‌:突破太赫兹器件、星地融合组网等“卡脖子”技术,主导3项以上6G国际标准

‌中期(2030-2040)‌:以1216亿智能终端连接为基盘,构建“6G+AI+算力”全球生态,实现技术红利向经济价值转化;

‌长期(2040+)‌:通过《6G宪章》等规则体系重塑全球通信秩序,使中国从“标准参与者”转型为‌“生态架构师”‌‌。

这一路径将彻底打破“西方定规则、中国做配套”的传统格局,在2040年万物智联时代掌握核心战略主动权‌。

【人物简介】邓正红,中国软实力之父,创立邓正红软实力思想和智库,建立企业软实力理论、软实力函数、软实力指数工具和软实力油价分析模型,开创能源软实力、低碳软实力和产业软实力,第一个对软实力系统量化与价值评价,拥有基于企业、城市、国家之软实力指数与软实力价值评估计算一整套自主知识产权,独家发布企业(世界软实力500强、中国上市公司软实力100强、央企软实力排名)、城市(中国内地城市和地区软实力排序、中国国家高新区软实力排序)和国家(全球软实力100强)三大软实力排行榜,国家电网《企业软实力丛书(核心价值、核心模式、核心实力)》总策划及撰稿人。提前18个月精准预言2020年3月国际油价暴跌,参与国家能源局页岩油发展研究,为形成符合我国特色的页岩油发展思路提供了有益参考。出版《页岩战略:美联储在行动》《页岩战略Ⅱ:非常规变革》《页岩战略Ⅲ国家石油(突围低油价困局、减产联盟在行动、产油国地缘风险、原油史诗级崩盘)》《软实力: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巧实力:竞争环境下的聪明策略》《再造美国:美国核心利益产业的秘密重塑与软性扩张》《大国互联:上市与较量》《低碳创新:绿色潮流下的获利方法》《绿公司:低碳商机操作指南》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