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国重器到手机电脑,它是诸多颠覆性技术的源头 第三届全国超材料大会举行

图说:第三届全国超材料大会现场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近日,第三届全国超材料大会举行,2000余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深入研讨交流。

本次大会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材料分会、中国物理学会电介质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主办,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范润华教授及其团队参与承办。大会以“交叉互联科学力量 重构物质赋能创新”为主题,院士报告6场,分会报告1100余场,研究生报告180余场,同时还包括墙报交流、展览展示、技术推介等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在大会开幕式上指出,超材料是本世纪十分活跃的前沿交叉科技领域,是诸多颠覆性技术的源头。大会将有效推动我国超材料理论研究、设计与制备研究、器件应用研究,增进超材料学术界和工业界间的学术交流、技术交流与应用推广,促进我国超材料研究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应用发展。

图说:大会主席合影

上海海事大学范润华教授也是大会主席之一,他带领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船舶材料与器件研发,在超材料领域做出了不少开创性工作。范润华认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超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带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正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面对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维护科技安全。”

“团队将继续聚焦航运特色,致力于推动原始创新技术以及超材料在船舶领域的应用。”范润华告诉记者。

范润华教授团队成员孙凯副教授在会议发言中表示,20多年来,在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持续攻关下,超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从航空航天到人工智能,从大国重器到手机电脑,遍布超材料的身影。

本次大会特别关注年轻人的成长,专门设置了研究生论坛。上海海事大学材料专业博二的杨鹏涛高兴地说:“能有机会参加本次会议,感到十分荣幸。有助于掌握科技前沿,开阔学术视野,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新思路。”

据悉,超材料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但直到21世纪初才被人们真正关注。所谓超材料,指的是一种通过人工微结构在亚波长尺度内精确调控物理场的复合材料,本质是在微观层面上对自然界材料的分子和原子进行重新排列和设计,使材料形成全新的功能结构,以获得自然界材料所没有的特殊性能。超材料曾四次入选《科学》年度“十大科技突破”,被纳入我国2035新材料强国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