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推行汽车电动化是一种趋势,但此时却不是所有市场都能适用。”
近日,有外媒报道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ällenius)在公布企业年度业绩后表示,奔驰的电动化将在原有基础上推迟五年。到2030年时,奔驰的电动汽车销售占比将达到50%。
作为全球豪华汽车制造商之一,奔驰突然在电动化发展上进行“急刹车”,这着实令行业震惊。因为按照奔驰的电动化目标,其规划在2025年电动车销量占比达到一半,且所有新推出的汽车都将只采用纯电动设计,直到2030年实现完全电动化。
如今奔驰在2025年关键节点到来之前,宣布放弃了原定规划,同时康林松还向投资者公布了未来十年的产品规划,重新加速发力传统车型,持续更新、生产传统内燃机车型,保持战略聚焦、战术灵活。
奔驰态度发生快速转变,背后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在几年中,不得不承认奔驰的电动化动作十分积极。早在2020年就提出“电动为先”的战略方向;2021年发布“全面电动”战略,加速向新能源时代迈进;2023年更是在中国提速“全面电动”转型。因此,在产品、技术、战略的快速布局下,2023年全年,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累计卖出了24万辆纯电动汽车。
即便奔驰的电动汽车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在中国的纯电车型实现了年度交付同比增幅超过 100%,但奔驰方面仍认为当前电动汽车市场的实际需求无法跟上,尤其在去年第四季度中,由于电动化领域的大量投入,使得营业利润和净利润都有所下滑。
追其根本,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无法跟上产能和技术投资的步伐。就算是欧美这样的汽车主要市场,新能源汽车消费也无法达到中国这般活跃,但仅靠中国带动车企的电动汽车发展,对于非中国汽车品牌而言是极富挑战性的。
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究竟如何?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中,欧洲方面积极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也对此发布了一系列的发展目标,如到2030年让30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自2035年起,欧盟27国范围内将停售新的燃油车,全面进入电动化时代……
那时欧盟方面对新能源汽车是充满信心的,但不得不说整个过程是非常不如意的。此前欧洲多个国家为了推广电动汽车,加强补能等基础建设,颁布多项电动汽车补贴。出乎意料的是,在2023年底时,德国正式宣布电动汽车补贴将终止,这对大众、宝马等汽车品牌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与此同时,法国也在收紧对电动汽车的补贴,限制对欧洲制造电动汽车的部分补贴。
一方面是电动汽车补贴的取消,让消费市场的进程有所减缓,另一方面,从汽车制造商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电动汽车产品在短期内无法与高性价比的中国电动汽车相对抗,成本压缩的困难让跨国车企的电动化之路异常艰难。
在过去的2023年中,随着“价格战”在中国汽车市场接连不断的开启,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价格逐渐走低,且在新上市的产品车型中,低价格、高配置等都是车型的重要卖点,这样的大趋势对欧洲本土的汽车制造商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低价格、低销量的大环境,很可能让处在其中的汽车企业在竞争的同时将面临严峻的利润挑战,毕竟对于这些车企而言,他们的燃油车供应链与电动汽车供应链彼此独立,发展电动汽车必须依赖外部供应商的欧洲车企从供应商那里压缩成本的空间是极为有限的,完全无法与中国车企垂直整合的产业链相媲美。
所以,这就很容易造成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向电动汽车转型的速度低于预期,甚至让他们陷入双重供应链的困境。
如今,尽管电动汽车正在成为主流,但在利润以及其他因素的压力之下,主流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不及预期,销量增速放缓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尤其在欧洲市场当中,1月份的纯电动汽车销量较去年 12 月下降了42.3%。
反应到汽车制造商身上,诸如奔驰、大众、雷诺等企业也不得不因此调整他们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策略和投资计划。除了奔驰将在未来十年继续更新传统车型外,雷诺、Stellantis也强调削减电动汽车成本方面的努力,大众也宣布将暂缓第四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选址工作。
而在此前,梅赛德斯-奔驰的首席财务官Harald Wilhelm就表示预测,电动汽车需求减弱、价格竞争激烈,使得市场成为一个“相当残酷的领域”。
当前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特别是对于欧洲市场来说,目前进入了一个“平台期”。此时市场缺乏对电动汽车车型的高额补贴,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价格敏感度进一步提升,以及电动车的成本无法实现大幅度压缩,都是阻碍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此,康松林在去年年底就发表看法表示,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但到2030年时,纯电动车型可能仍不会占据主导地位。毕竟当前欧洲纯电汽车的销量占比仅为11%。
相比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2023年的渗透率已经超出30%。然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背后,有着长达十余年的国补实施,中国新能源汽车从零开始,补贴对象从企业到工厂,再到产品车型等,配合在电池制造等关键领域的政策协调,如今让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到了全球世界第一,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950万辆。
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像中国一样让新能源汽车快速且大规模的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的背后,国家政策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需要注意的是,要从市场需求出发,让汽车消费者提升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从而引导汽车企业将主要力量过渡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当中。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盛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力,它是在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达成的。反过来看欧洲及其他国家,想要达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水平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此时对于处在其中的跨国车企来说,他们需要有效平衡市场销量和成本利润方面的关系,同时也要通过创新技术、产品补贴等方式,吸引消费者,提升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有效提升运营回报率是车企重视的。这意味着,未来欧美等市场和跨国车企仍要在市场中进行发展变革,只不过从当下来说,这场变革不如中国进行的成功,甚至来说是十分缓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