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康养蓝皮书》发布:推动中国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在标准规范!

今天(1月15日)《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23)》在安徽省黄山市发布。这是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何莽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第六部《康养蓝皮书》。在何莽看来,中国康养市场处于黄金发展时期,伴随国内最大退休潮到来后期还将继续上升,当前推动中国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在标准规范。

▲ 第六部《康养蓝皮书》发布会现场

第六部《康养蓝皮书》由编委会及研究团队历时一年多调研、在对国内330个地级市、2800个县(含县级市、市辖区)进行资料收集与实地走访基础上完成。

▲ 第六部《康养蓝皮书》封面
中国康养业态愈加丰富。第六部《康养蓝皮书》显示,2022—2023年我国康养产业发展态势继续抬升。将养老、旅游纳入康养市场范畴内,其国内康养产业市场规模超十万亿元。过去两年,我国康养产业呈现四大发展形势:居民对森林康养、气候康养、运动康养、休闲康养、研学康养等康养需求持续上升且多元化趋势显著;社会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康养+”业态不断扩大,如康养教育专业在多地职校设立,康养保险、康养文化馆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康养产业走向体系化,主要业态消费客群和产品服务趋于成熟;康养产业外延,以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加快建设,其发展前景被多方看好。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走向纵深、老龄化社会继续深化,尤其是国内最大退休潮到来,社会消费热点转向康养趋势愈发明显,未来康养产业仍将处于上升期。何莽认为应抓住当前发展机遇,加快康养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以推动中国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第六部《康养蓝皮书》统计显示,我国现有与康养密切相关的标准277项,其中国家标准32项、行业标准30项、地方标准185项、团体标准30项。从数据和具体内容分析发现,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缺位严重;服务标准多,管理标准少,养老领域标准占比最高;参与主体不对等,在政府主导标准化进程中企业参与度有待提高。
“标准化工作进展迟滞已成为制约我国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阻碍。”何莽建议,中国应尽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建议成立专门的“康养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统一管理的组织机构。
未来中国康养产业走势如何?何莽认为趋势有三:一是市场将出现更多小而精的优秀康养企业,直接面向康养市场提供对客服务能力;二是许多地方政府会联同大型集团致力于扶持康养产业转型升级、并将其打造为新主导产业;三是主体布局将作调整,以智能穿戴健康设备为主角的智慧医疗将成为康养产业投资新热点。
第六部《康养蓝皮书》还公布有2023年度全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十强市、百强县。山西省晋城市、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首次“入榜”。该榜单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康养资源、康养环境、康养设施和康养发展水平4大板块、15个二级指标和47个三级指标项,并采用精细化处理、加权打分等方法,与全国各地康养产业发展信息数据分析比对后得出。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

区域报告

▲ 2023年度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

▲ 2023年度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百强县

来源 | 中山大学、黄山发布、黄山广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