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网等票务销售平台引吐槽不断,中消协呼吁加强票务平台监管

抢票、退票、黄牛等问题引吐槽不断,消费者质疑矛头对准票务平台,中消协呼吁加强演出票务监管

中消协6月27日发布《2023年“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监测发现,今年“618”期间消费维权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网络购物、演出票务、权益规则等方面。

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计20天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演出票务”类负面信息100万余条,负面信息呈集中趋势,在6月13日出现峰值。

中消协表示,6月以来多地举办演唱会,“抢票”“退票”“黄牛”等词语频繁出现在网络舆情的吐槽声中,人们对于大麦网等相关票务平台的退票问题质疑不断,主办方、经纪公司、票务平台、消费者等多方之间的矛盾难以厘清。

其中,中消协提到了网友质疑“五月天”演唱会订单异常和大麦网回应嵩山音乐节疑似“跳票”,这两个案例都指向票务销售平台。

6月12日,多名网友反映通过购票平台“纷玩岛”成功购买乐队“五月天”沈阳演唱会门票后,被无故退票。“纷玩岛”方面称,已对异常订单进行退款退票处理,据了解,购票网友并不认可“纷玩岛”方面的说法,并发布订单截图和聊天记录截图等证据,证明自己是通过正规途径购票。

对此,中消协认为,节目内容丰富、演出类型多样的商演业态蓬勃兴起,对拉动文化消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演出的内容审核、票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影响了演出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从本次舆情监测中发现的两个事例来看,引发消费者质疑追问的都指向大麦网等相关票务销售平台。“疑似跳票”与“订单异常”的背后,是技术故障还是人为干预?主办方除了承诺“尽量解决问题”,还应有一追到底的决心和让购票者满意的解决方案。

中消协建议,从推动文旅消费市场清朗和谐发展的角度着力,呼吁监管部门不仅要抓好“事后监管”,还要抓好“事前规范”。同时,呼吁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演出票务运行、票源流向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演出票务监管服务平台,实时监测演出票源及流向,推动票仓公开透明,促进演出票务公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