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集成电路高端工程、技术类岗位人才需求增幅最大,且平均年薪25万元以上;在智能家电领域,技术类岗位最热门,其中架构师、算法工程师的岗位平均薪资分别达50万元和40万元;新能源行业人才需求迎来一定增长,东莞、珠海、中山的人才缺口较大,供需结构相对不均衡……
11月23日,《关于强化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的意见》发布暨广东省制造业高端人才“千企智造·智汇行动”在广州启动,猎聘副总裁江莉现场发布了《新制造 新动能——广东省制造业中高端人才发展报告》(下称《报告》)。
11月23日,《关于强化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的意见》发布暨广东省制造业高端人才“千企智造·智汇行动”在广州启动,猎聘副总裁江莉现场发布了《新制造 新动能——广东省制造业中高端人才发展报告》。李凤祥 摄
江莉介绍,该《报告》基于猎聘6100万求职者简历、62万家企业、16万认证猎头等大数据储备,有针对性地进行样本筛选,以此分析广东省制造业人才储备情况、供需情况、流动情况等,为政府了解人才现状、提高人才引进效率提供参考。
人才总量全国领先,供需待平衡
那么广东制造业中高端人才现状如何呢?
《报告》从制造业人才供需情况、人才学历结构、人才区域分布、人才流动指数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省及各地市在制造业人才发展上呈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人才供需不平衡。广东省制造业人才总量全国领先,数量优势明显。但从供需平衡的角度来看,江苏、上海、北京等地人才供需占比相对比较均衡,广东省人才需求占比远高于供给占比(相差6.4个百分点),人才跨区域引进的紧迫性更为凸显。
2020年各省(市)制造业高质量人才供需分布。
其次,人才结构有待升级。广东省制造业高学历人才占比相对较低,人才质量亟待提升。具体而言,与其他制造业强省(市)相比,从学历结构上来看,广东省硕士以上人才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才队伍结构建设需要继续完善,加快人才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
再者,人才分布差异明显。广东省各市人才分布及待遇差异明显,深圳制造业人才呈溢出效应。数据显示,广东省各市制造业人才分布呈现梯度发展:第一层级:一线城市广州、深圳两城人才占比64%; 第二层级:湾区核心城市东莞、佛山人才占比19%;第三层级:剩余17个地市人才占比不到17%。
图3: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人才Top20城市分布及其平均年薪。
同时,人才流动充分性不足,人才省内流动为主,跨区域人才融通有待加强。其中深圳省外人才流动更多(约60%),而广州、东莞、佛山等地则省内人才流动更多,占比达60%以上。受地缘因素及产业外迁的影响,广深、广佛、深莞等地之间人才流动较为突出。
技术类岗位最热门,架构师平均薪资达五十万元
在广东制造业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方面,《报告》也有具体分析。比如,在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产业活力强劲,招聘难度随之上升。
从产业人才分布来看,珠三角城市群“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占比超24%,产业活力强劲,人才集聚效应显现。而从产业人才稀缺性的角度来说,制造业人才2019-2020的TSI指数排名前十的职位中,与“电子技术/半导体”相关的岗位招聘难度指数排名显著上升。
从区域来看,2020年惠州、珠海、东莞、佛山、深圳等5大城市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人才方面需求增幅较大,其中惠州芯片类人才供需增幅均较大,引才成果较为突出,而其余各城市均出现人才投递量下降的情况。
从广东省热招岗位类型来看,半导体/集成电路高端工程、技术类岗位人才需求增幅最大,且平均年薪均在25万以上,可以预见快速的人才需求增长对人才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省半导体/集成电路类职位发布增幅Top10职位。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深圳人才优势明显,相关人才的供需占比上体现出一定的溢出效应。受疫情影响,2020年Q1到Q2工业互联网相关人才的需求同比去年有所下降,随着疫情的恢复,Q3人才需求明显恢复了高速增长,同时数据显示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人才薪酬相较全国具有一定优势。
在新能源领域,人才需求迎来了一定的增长,尤其是动力电池相关岗位。从人才分布来看,东莞、珠海、中山的人才缺口较大,供需结构相对不均衡。
在智能家电领域,深圳智能家居人才占比最高,薪酬也最具优势。东莞人才占比虽排第14位,但引才力度较大,薪酬具有较高的竞争力。随着智能物联网(AIoT) 在家电行业中的应用,技术类岗位成为最热门的岗位类别,其中架构师、算法工程师的岗位平均薪资分别高达50万元和40万元。
智能家电百强企业热招职位Top10。
利用人才大数据,绘制人才图谱
为了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人才发展,打造制造业人才聚集高地,针对广东省制造业人才引进,《报告》提出4方面建议:
人才引进建议。
首先,绘制人才图谱,促进人才结构升级 。充分利用人才大数据,通过人才数据研究分析掌握广东省及各地市制造业人才竞争力指数、人才稀缺指数、人才供需变化、人才画像特点、人才流动图谱等,针对性地开展引才政策制定、引才优势传播、高质量/紧缺人才引进等工作,优化人才配置,促进人才升级。
其次,搭建引才平台,加强全球引才力度。结合全球制造业人才分布及特点,政府搭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机构力量,针对行业稀缺的复合型人才和高科技人才靶向引进海外及省外人才,加强人才项目制合作和柔性引才,持续提升人才质量,为广东省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再者,打造广东制造业头镇效应,提升中型城市产业吸引力。发挥知名制造企业头部效应,以点带面形成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带人才吸附力。 加大赴外引才力度,打造城市联合体,通过城市群人才名片的塑造与推广,结合各地市人才政策、城市发展环境、制造业产业发展优势等,提升城市知名度及美誉度,为人才引进提供正向的口碑效应。
最后,推动人才联合培养,为主导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引进和培育双管齐下,立足产业发展培育人才,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和地方企业的融合(如建立集成电路产学研用育人平台),建立和完善制造业人才培育体系。
【南方+记者】李凤祥
【作者】 李凤祥
南方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