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2025年07月03日18:32:09 科技 1669

前言

2025 年 6 月 28 日,科技圈再次引发震动:

两位从清华大学毕业的中国顶尖科学家同日在社交平台晒出与英伟达 CEO 黄仁勋的合照,并高调宣布加盟这家美国科技巨头。

与此同时,这一消息迅速在国内科技圈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这是个人职业选择,也有人担忧咱们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又成了海外企业的 "嫁衣"!

那么,这到底是咋一回事?背后又藏着哪些问题呢?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被英伟达盯上的清华学霸

先说说这两位让黄仁勋亲自出马的科学家,朱邦华清华电子工程本科伯克利博士,还在谷歌微软核心部门实习过,本来都要去华盛顿大学当教授了。

焦剑涛更牛,清华特奖得主,斯坦福博士,2023 年俩人一起搞了家叫 Nexusflow 的公司,一出手就融了1060万美元,开发的开源模型 Athene-V2 在多项测试里直接叫板 OpenAI 的 GPT-4o。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这履历搁哪儿都是 “顶配”,也难怪英伟达要把他们纳入核心团队。

朱邦华当首席研究科学家,进了专门搞多模态推理的 Star Nemotron 团队;焦剑涛当研究总监,主攻通用人工智能前沿。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这事最扎眼的是什么?是他们明明已经在国内趟出了路,却还是选择了英伟达。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要知道,他们公司做的模型已经够厉害,要是留在国内接着干,说不定能成为咱们自己的 AI “独角兽”。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可现实是,黄仁勋一挥手,他们就转身去了硅谷,这背后的门道可不少。

一套成熟的 “抢人” 组合拳

英伟达这次挖人可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打了套精准的 “组合拳”。

首先是给的 “待遇包” 够诱人首席科学家、研究总监这些头衔不是虚的,意味着能接触到最核心的技术项目。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而且英伟达在 AI 芯片领域是绝对霸主,全球 80% 的 AI 芯片市场都在它手里,在这里搞研究,能用到最顶尖的算力资源,这对技术人员来说相当于 “厨子进了顶配厨房”。

更关键的是他们的 “华人人才网络”,英伟达核心技术团队里 75% 都是华人,清华校友更是扎堆,像贾扬清、韩松这些业内大牛都在里头。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这种 “老乡带老乡” 的氛围,让朱邦华他们去了以后不会觉得陌生,沟通成本低,融入也快。

再加上硅谷的科研环境更宽松,项目选择、论文发表自由度高,不用被太多行政事务绊住脚,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吸引力。

黄仁勋那句 “中国 AI 研究人员是世界级的” 可不是随便夸的,这话背后是对中国人才价值的精准判断,更是英伟达 “抢人战略” 的宣言—既然技术竞争的核心是人才,那就要把最顶尖的人才抢到手。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为啥顶尖人才老往国外跑?

国内人才总往国外跑这事最让人揪心的,这个结果和咱们培养人才的 “投入” 和 “产出” 有点不对等。

清华北大这些顶尖高校筛出来的学生,论智商论努力都不输给任何人,但为啥很多人最后选择留在国外?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首先是科研条件的差距,搞 AI 研究离不开海量算力,英伟达自己就有最先进的 GPU,在那边做实验,算力资源随用随有。

国内虽然这几年投入不少,但在高端算力供给上还是有点 “卡脖子”,有时候做个大模型训练,得排队等资源,项目进度就慢了。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另外,国外企业在科研方向上更 “放手”,科学家想做什么项目,只要有价值,就能拿到资源支持,不用层层审批,这种自由度对创新很重要。

然后是薪资和发展空间的问题,英伟达给的薪资,比国内同类型企业高出一大截,而且还有股票期权这些 “长期激励”。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朱邦华他们之前创业虽然融了资,但初创公司跟英伟达这种万亿市值的巨头比,抗风险能力和资源投入还是差了点。

在硅谷,技术人才的市场定价更透明,能力强就能拿到更高的回报,这对年轻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国际视野,在英伟达这样的巨头工作,能接触到全球最前沿的技术动态,跟世界各地的顶尖团队合作,参加国际顶会也更方便。

国内企业这几年虽然发展很快,但在国际话语权上还有差距,很多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还是欧美主导,这也让一些想在技术上 “冲顶” 的人才更倾向于去国外。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人才流失的影响

朱邦华和焦剑涛加盟英伟达,可不只是个人换工作那么简单,这背后关系到中美 AI 竞争的大格局。

现在 AI 被看作是未来科技的 “制高点”,英伟达本来就垄断了 AI 芯片市场,现在又把中国培养的顶尖人才招过去,等于是在技术壁垒上又加了道锁。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更让人担心的是,他们之前创办公司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很可能会变成英伟达的 “战斗力”,以后在国际竞争中,咱们可能会直接面对这些曾经的 “自己人”。

这种人才流失不是个例,前有 Meta 挖走 OpenAI 的华人研究员,后有谷歌吸纳 MIT 的何恺明,现在英伟达又 “收编” 了清华双杰,长此以往,国内 AI 产业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会更难。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要知道,AI 研究很讲究 “人才集群效应”— 顶尖人才聚在一起,互相启发,技术突破就快;要是人才分散流失,咱们的技术积累就容易 “断档”。

更关键的是,现在美国一边搞芯片禁令限制咱们的硬件,一边又通过高薪挖走咱们的人才,这 “双向挤压” 让咱们的科技自立自强难上加难。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当英伟达的团队里有越来越多华人面孔,而咱们自己的企业却面临 “招不到顶尖人才” 的困境时,未来的技术竞争只会更激烈。

怎么留住人才?

面对这种情况,干着急没用,得想想怎么破局,首先,科研环境得 “升级”,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得给科学家更多自主权,别让行政事务耽误了做研究。

比如在项目审批上更灵活点,经费使用上别卡太死,让科学家能专注于技术本身。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另外,算力资源这块得抓紧补短板,国家可以牵头建一些公共算力平台,让国内团队不用依赖国外芯片,也能用到先进的算力资源。

然后是薪资和激励机制得 “跟上趟”,国内企业得舍得在人才上花钱,除了提高基本工资,还可以学学国外的股票期权制度,让人才成为企业的 “合伙人”,分享发展成果。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政府也可以出台一些人才政策,比如科研奖励、住屋补贴,让人才在国内发展更有 “获得感”。

还有一点很重要:得打造更好的 “创新生态”,多办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吸引全球人才来交流,提升咱们在 AI 领域的话语权。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同时,加强产学研结合,让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拧成一股绳,把实验室里的技术更快转化成产品,这样人才在国内也能找到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最根本的,是得让人才有 “归属感”,现在很多年轻科学家其实挺想为国家做贡献,咱们得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觉得在国内发展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能为国家科技进步出份力。

中国2名顶级科学家,将为美国效力,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网友炸锅 - 天天要闻

比如设立一些国家级的 AI 专项,让顶尖人才牵头攻关核心技术,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战略结合起来,这种 “双重成就感” 有时候比高薪更有吸引力。

小结

在全球化时代,人才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咱们得拿出真本事,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占据主动。

或许未来有一天,咱们不用再讨论 “人才流失”,而是能自信地说:中国,就是全球 AI 人才最向往的创新热土。

参考文献

黄仁勋亲自招募两位AI专家,本科均毕业于清华----大江网----2025-06-30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iPhone 17 Pro Max 电池容量曝光,太猛了! - 天天要闻

iPhone 17 Pro Max 电池容量曝光,太猛了!

iPhone 17 系列还有两个多月就会发布,外观啥的通过之前的爆料各位应该都有基本的了解,简单总结就是: ■ 标准版外观基本不变,尺寸提升; ■ iPhone 17 Air 取....
数智结合为电网装上“超级大脑” - 天天要闻

数智结合为电网装上“超级大脑”

国网杭州供电有限公司打造的全国首个“无人车+机器狗”一体化巡检系统。在全球能源结构与电力系统转型的浪潮中,人工智能(AI)技术的加入,让能源系统迎来前所未有的“数字觉醒”。人工智能积极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当前,我们同时处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
全球人工智能科研态势报告发布 描绘核心技术路线变化 - 天天要闻

全球人工智能科研态势报告发布 描绘核心技术路线变化

中新网北京7月3日电 (记者 张素)7月3日,基于高质量论文数据系统分析人工智能科研演进的报告——《全球人工智能科研态势报告(2015-2024)》(下称《报告》),在北京举办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发布。 《报告》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与东壁科技数据联合发布。撰写团队基于东壁指数评价体系,对2015-2024...
小鹏G7发布磁吸纸巾盒:售价75元 不到小米一半 - 天天要闻

小鹏G7发布磁吸纸巾盒:售价75元 不到小米一半

快科技7月3日消息,今晚小鹏G7的发布会上,小鹏还推出了一款磁吸纸巾盒,可以通过磁吸点位布置在车内,稳定不会掉。纸巾盒品牌为basa,材料为PU革+超纤,除了能放在车上之外,也能轻松磁吸在冰箱等金属材质上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小鹏这款纸巾盒定价只要75元。作为对比,小米YU7上的配套磁吸纸巾盒则是要169元。昨晚雷军也...
美国芯片厂投产推迟、1.4nm延期 三星先进制程代工已遭台积电全面碾压? - 天天要闻

美国芯片厂投产推迟、1.4nm延期 三星先进制程代工已遭台积电全面碾压?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报道,三星(SSNLF.US)位于美国的第二座先进制程芯片制造工厂投产时间将从原定的2024年推迟至2026年,主要原因是当地客户需求不足。这家韩国芯片巨头曾宣布将在未来数年向得克萨斯州投资逾370亿美元。去年12月,拜登政府根据《芯片与科学法案》批准向其提供高达47亿美元的补贴。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泰...
小鹏G7 Ultra算力全球第一!搭载三颗图灵AI芯片 2250Tops - 天天要闻

小鹏G7 Ultra算力全球第一!搭载三颗图灵AI芯片 2250Tops

快科技7月3日消息,今晚小鹏G7正式发布,推出Ultra和Max两个版本:小鹏G7 Max版:搭载2颗Orin-X芯片;小鹏G7 Ultra版:搭载3颗图灵AI芯片,有效算力2250Tops,全球第一!据介绍,小鹏G7全系标配图灵AI智能辅助驾驶,号称行业最强!小鹏G7能自主识别ETC、通行闸机,城区到高速全程体验无断点,让智驾覆盖出行全场景。它还行...
桥耐DisplayPort2.1 80Gbps线缆体验 最高规范的视频信号“高速公路” - 天天要闻

桥耐DisplayPort2.1 80Gbps线缆体验 最高规范的视频信号“高速公路”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评测】近年来,显示设备的性能不断提升,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的显示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但要充分发挥这些显示器的潜力,不仅要有高性能显卡的支持,一条优质的显示信号线至关重要。近日,知名的线材厂商桥耐推出了经过VESA认证的DisplayPort2.1(简称DP2.1)线缆,成为专业视频创作和高端电竞用户的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