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智浦关闭8英寸晶圆厂,向12英寸转型

2025年06月11日18:30:21 科技 4059

恩智浦关闭8英寸晶圆厂,向12英寸转型 - 天天要闻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8英寸时代或将终结。

恩智浦关闭8英寸晶圆厂,向12英寸转型 - 天天要闻

当前,头部厂商晶圆制造正加速向12英寸迁移。

据荷兰地方媒体《de gelderlander》最近报道,半导体大厂恩智浦计划关闭多家8英寸晶圆厂,转向更高效率的12英寸制造。这一战略调整旨在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据悉,恩智浦计划关闭4座8英寸晶圆厂,其中一座位于荷兰奈梅亨,另外三座则在美国境内。

恩智浦与世界先进于2024年6月在新加坡设立vsmc合资公司,计划投资78亿美元,兴建一座12英寸(300mm)晶圆厂。该晶圆厂专注于生产混合信号、电源管理和模拟产品,目标市场包括汽车、工业、消费电子和移动终端等领域。此外,vsmc的技术授权和转移将直接来自台积电,以确保其技术实力和先进性。

vsmc的首座12英寸晶圆厂预计于2027年开始量产,2029年月产能将达到5.5万片晶圆。

尽管12英寸晶圆的初始投资成本较高,但其单位成本的显著降低使其在成熟制程中具有不可逆的成本优势。据分析,12英寸晶圆相较于8英寸晶圆,在不考虑边缘损失的情况下,单个晶圆的生产量是后者的2.25倍。这一转变不仅预示着更低的固定成本和制造成本,同时也为恩智浦带来了提升利润的巨大潜力。

同时,12英寸晶圆的物理特性优势,加上受到手机、pc、数据中心、自动驾驶等下游应用高速发展的影响,12英寸晶圆逐渐受到市场青睐,需求量快速上升。同时,12英寸晶圆的高生产效率和更先进的线宽精度,使其在高端应用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优化,12英寸晶圆的生产效率和良率正在不断提升,预计未来几年内,12英寸晶圆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作为汽车芯片龙头(汽车业务占比56.4%),恩智浦转型契合车规芯片向高集成、低功耗演进的需求,尤其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领域需12英寸支持先进制程。据semi数据,2023-2026年全球12英寸产能增速超30%,8英寸仅增14%;预计2025年全球12英寸月产能达920万片,年复合增长率近10%。

值得一提的是,奈梅亨基地是恩智浦在荷兰的核心枢纽,承担制造、研发、测试及技术支持等综合功能,其关闭将对当地业务布局产生结构性影响。

今年5 月,印度媒体披露,印度塔塔电子正与恩智浦就合作展开洽谈,试图成为恩智浦的芯片代工厂。此前,塔塔电子已携手中国台湾力积电,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建设 12 寸晶圆厂,其产品涵盖电源管理芯片、面板驱动芯片等,广泛应用于汽车、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有匿名消息源指出,恩智浦正在评估哪些产品可转移至塔塔电子在印的晶圆厂生产。

恩智浦的战略调整,实则是全球半导体产业升级浪潮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近年来,ai 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数据中心需求的激增,促使市场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制造技术转型。在这一背景下,大尺寸硅晶圆优势尽显,12 寸晶圆凭借更大的面积,大幅提升材料利用率、降低芯片生产成本,进而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数据显示,12 寸晶圆面积约为 8 寸晶圆的 2.25 倍,在相同芯片设计条件下,单片 12 寸晶圆可切割出的芯片数量远超 8 寸晶圆,从 8 英寸转向 12 寸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semi 统计数据显示,2023 - 2026 年期间,全球预计新建 82 个 12 寸芯片设施与生产线,到 2026 年,12 寸晶圆厂产能将提升至每月 960 万片。在 2024 国际 rfsoi 论坛上,沪硅产业常务副总裁李炜博士曾提出,2024 年或许是 8 英寸硅片退出历史舞台的关键节点。他指出,集成电路行业每遇产业调整,落后产能技术便会遭到淘汰,正如 2007 - 2008 年经济大萧条后,6 英寸及以下晶圆制造逐步退出市场。当前,集成电路产业处于低谷期,已有厂商开始关停 8 英寸晶圆厂,这与当年 6 英寸晶圆的退场情形颇为相似。相关数据表明,12 英寸晶圆在半导体硅片总出货量中占比约 65%,而 8 英寸晶圆仅占约 20%,其余份额多为小尺寸晶圆片。

不过,从8 寸转向 12 寸晶圆制造并非易事,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其一,12 寸晶圆生产设备规模与复杂度远超 8 寸设备。为保证加工精度,12 寸晶圆设备需具备更高分辨率与稳定性,设计制造难度极大。以光刻机为例,12 寸光刻机作为芯片制造核心设备,采购成本高达数亿美元,后续维护、零部件更换等费用同样惊人,这使得资金有限的企业更倾向于 8 寸晶圆生产线。其二,8 寸与 12 寸晶圆生产线设备互不通用。因晶圆尺寸差异,设备内部结构设计、参数设定等均需重新规划,如晶圆承载装置、传输轨道等关键部件都要精准调整,这要求企业在选择生产尺寸时,必须全面考量设备购置与配套,难以在两种生产线间随意切换。其三,12 寸晶圆生产周期通常长于 8 寸晶圆,其生产工艺更为复杂,工序繁多,质量控制要求极为严格。

目前,12 寸晶圆制造主要服务于高性能计算、存储芯片及高端逻辑芯片等领域。高性能计算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对芯片运算速度和处理能力要求极高,而固态硬盘、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存储芯片,以及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高端逻辑芯片,对芯片性能和集成度也有着严苛标准,12 寸晶圆生产线能够为这些高端芯片制造提供有力支撑。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被误解的Linux:我们错过的,远不止一个系统 - 天天要闻

被误解的Linux:我们错过的,远不止一个系统

提到电脑系统,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Windows?顶多,再加一个苹果的macOS。  但如果我说出“Linux”这个词,你脑海里浮现的,恐怕就是一串串滚动的绿色代码,和一个戴着眼镜、在昏暗房间里埋头敲键盘的“大神”形象吧?
拟入主688585,智元机器人要来A股了!公司联合创始人曾是华为“天才少年” - 天天要闻

拟入主688585,智元机器人要来A股了!公司联合创始人曾是华为“天才少年”

7月8日,上纬新材(688585.SH,股价7.78元,市值31.38亿元)发布公告称,智元机器人拟至少收购其63.62%股份。待本次股权交易完成后,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邓泰华,核心团队包括稚晖君等。 本次交易如成功落地,有望成为国九条和并购六条实施以来,新质生产力...
天融信WAAP助力应用安全升级,护航大模型应用落地 - 天天要闻

天融信WAAP助力应用安全升级,护航大模型应用落地

在云原生架构、微服务技术普及及移动应用深度渗透的当下,Web业务部署与管理模式正被系统性重塑。应用交互流量增长、API端点激增、BOT攻击上升,大模型还颠覆了Web攻防规则,Web暴露面急剧扩张,应用层安全风险持续升级。天融信WAAP作为新一代应用安全解决方案,以WAF技术为核心,融合API安全、BOT攻击管理、抗DDoS防护等技...
华为Mate30突发更新!五年前的老旗舰,还能迎来鸿蒙5.0? - 天天要闻

华为Mate30突发更新!五年前的老旗舰,还能迎来鸿蒙5.0?

353MB小更新,Mate30又活了?鸿蒙5.0真的近了说实话,当我看到Mate30弹出系统更新提醒的那一刻,心里真的咯噔一下——不是因为更新多重磅,而是因为这台2019年的老旗舰,居然还在被官方惦记着。在如今换机如换季的时代,很多品牌连两
罗马仕多个电商官方旗舰店关闭,消费者退款难题待解 - 天天要闻

罗马仕多个电商官方旗舰店关闭,消费者退款难题待解

充电宝品牌罗马仕正深陷由产品召回引发的信任危机。7月7日,记者查阅各大电商平台获悉,罗马仕天猫、淘宝、拼多多等官方旗舰店目前已关闭,其中京东平台仅剩下京东自营店,目前抖音旗舰店还未关闭。这一突然关店行为,让正在进行大规模充电宝退货的消费者措手不及。“我这涉及召回批次的充电宝还没处理完呢,快递说不收件,...
风云A9L全球上市,超级置换抢购价13.99万元起 - 天天要闻

风云A9L全球上市,超级置换抢购价13.99万元起

2025年7月8日,“鉴真章”风云品牌之夜暨风云A9L全球上市发布会在北京首都国际会议中心隆重揭幕。此次盛会是风云品牌焕新启航的关键里程碑,中国香港知名男演员古天乐作为风云挚友也来到会场,深度体验了基于全球高性能豪华电混E平台打造的风云A9L,并给予了高度认可
博主:未来三年将出现新的手机头部品牌 竞争远未结束 - 天天要闻

博主:未来三年将出现新的手机头部品牌 竞争远未结束

【CNMO科技消息】据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转发的数据,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在中国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在2024年第一季度成功登顶后,第二季度小米以1141.76万激活量再次蝉联中国市场第一的位置。随后,有博主引用相关数据表示,未来三年将出现新的中国手机头部品牌。小米手机 据博主分享的数据,在AI手机时代来临之前,智能手机...
破局内卷,上汽大众半年答卷诠释合资2.0转型路径 - 天天要闻

破局内卷,上汽大众半年答卷诠释合资2.0转型路径

中国车市的2025年上半年,空气中弥漫着价格战的硝烟与“反内卷”的呼声。当工信部、行业协会接连发声,呼吁行业回归价值竞争的本质,市场的分化也日益清晰。与新势力阵营正在加速洗牌不同,今年以来,主流合资车企的销量普遍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回暖态势。在这其中,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广汽丰田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