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王言
顺丰在降价的路上越走越远。
前不久,顺丰公布了2025年4月运营情况,速运物流业务、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合计收入为239.15亿元,同比增长12.42%。分业务看,速运物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85%,业务量同比增长29.99%;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20%。
截图来源于企业财报
而在各项数据增长的情况下,顺丰单票收入下滑就显得尤为扎眼。
但如果将视野拉宽看,顺丰其实一直在通过放弃“溢价”,扩大产品覆盖面,从而保持业绩的增长。毕竟,在经济换挡和行业存量式竞争的背景下,依靠溢价驱动的增长早已遭遇瓶颈。
当前,顺丰基本面的增长,其实是建立在稳定时效快递的同时,拓展经济快递、同城和供应链及国际等业务,尝试“吃掉”其他企业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但也是在这种模式转换下,顺丰“快递的苹果”的光环也随之变得暗淡。
01
以价换量
通常意义上,国内快递行业的产品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时效件,客户以企业和个人为主,价格较高,代表性企业是顺丰和EMS,该业务对运力等基础设施要求高,护城河较深;另一类则是电商件,通过与电商平台捆绑,低价覆盖大量市场,薄利多销。
由于坚持直营,呈现出时效性强、客单价高等特点,顺丰此前一直有着“快递界的苹果”之称。
以2020年为例,顺丰业务量为81.37亿件、单票价格为17.77元/件。这一年,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20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33.6亿件,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795.4亿元,均价为10.55元/件。
截图来源于企业财报
但实际上,近几年来,顺丰的单价其实一直在往下走。根据财报数据,2019-2024年,顺丰票均收入分别为21.94元、17.77元、16.25元、15.73元、16.06元和15.52元。
这期间,顺丰的业务量从48.31亿票增长至132.6亿票。可以看出,过去几年时间里,顺丰终于放低身段,开始“以价换量”。
究其原因,还是与行业变化有关。2019-2024年,在同行的紧逼下,顺丰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61%、9.76%、9.7%、10.07%、9.06%、7.60%,呈持续下滑的状态。
这期间,快递业行业发生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价格战。202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1750.8亿件、同比增长21.5%;业务收入1.4万亿、同比增长13%;单票均价约为8.00元/件。而在2019年,快递行业的单票均价还高于10元/件。
快递打包概念图 | 源Sight制
尽管在下上游的护城河以及庞大的营收、利润规模可以让顺丰不比紧盯市场份额这一数据。不过,随着通达系的紧逼,以及极兔的崛起,让顺丰不得不重视这一问题。
价格战之下,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会滑落太快,顺丰最终选择降价。
毕竟,顺丰的业务量虽然低于与电商平台“绑定”的三通一达等企业,但是票均收入是他们的7倍,至少还有名义上的降价空间。
以顺丰、圆通、申通、韵达四家快递企业的今年4月的单票收入举例,分别为13.49元、2.14元、1.97元、1.91元,同比降低了13.91%、7.14%、3.90%、6.83%。
另外,这期间顺丰所做的业务调整,则是为拓展市场,增加了经济快递和同城急送等业务量。这些业务单票收入相对偏低,随着它们在业务总量中的占比提升,一定程度上也拉低了整体的单票收入。
02
省钱、省钱
有意思的是,单票收入连年下滑,顺丰的毛利率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比如在2022-2024年,其毛利率分别为 12.5%、12.8%和 13.9%,不降反升。
截图来源于企业财报
除了业务量持续增长之外,这与顺丰不断调整成本结构有关。一个很大的变化,顺丰是通过人力外包和运力外包等,将部分成本转嫁到外包公司,降低了自身的运营成本,特别是薪酬支出等刚性成本,提升了利润空间。
顺丰在财报中称,公司将其中的外包成本主要拆分为人工和运力两类,并分别与职工薪酬、运输成本合并统计为人工成本和运力成本。
整体看,2020年,顺丰的人力外包成本为547.45亿元,运力外包成本为271.94亿元,共计819.39亿元;到了2024年,顺丰将这一调整更进一步,人力外包成本达到974.45亿元,运力外包成本为540.97亿元,共计1515.42亿元。
截图来源于企业财报
整体看,2024年,顺丰的营业成本为2448.10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8.67%,但在总营收的占比为86.07%,相比2023年同期的87.17%还有所下降。
此外,除了研发费用的总额和营收占比有所增长外,2024年,顺丰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在总营收的占比均有所下跌。
截图来源于企业财报
可以说,在各种降本措施之下,顺丰稳住了毛利率这一重要指标。
03
结构变化
2023年,顺丰曾经在一场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快递渗透到越来越多的生活消费场景,时效件不仅包括商务文件寄递,其中还有一半来自服装鞋帽、美妆等消费类商品。
第二是生产制造业的新模式催生了快递需求,比如柔性供应链使得小批量、多批次生产成为可能;三是电商平台也在不断转型,例如从交易电商到本地生活相关业务,从境内电商到跨境电商业务,这使得顺丰全矩阵产品能够获得更多机会。
而近几年顺丰业务的调整和扩张,基本上也是围绕着上述说法逐步推进。
目前,按照更加精细的方法划分,顺丰的业务可以分为七个板块:时效快递、经济快递、快运、冷运及医药、同城即时配送、供应链及国际和其他非物流业务。
截图来源于企业财报
总体看,时效快递和供应链国及国际业务,是目前顺丰两个最大的营收板块。
其中,时效快递可以利用航空运力等重资产,构建服务护城河,该业务也一直是顺丰核心业务。2024年,该板块的营收为1222.06亿元,占总营收的42.97%。
而供应链以及国际业务是顺丰通过运输能力,为国内外企业和个人提供快递、包裹及海外仓服务。2024年,该业务板块实现营收740亿元,占营收的26.02%。
截图来源于企业财报
而从盈利角度看,顺丰的主要净利润来源,主要是时效快递、经济快递、快运、冷运及医药所在的速运及大件分部。
截图来源于企业财报
2024年,顺丰速运及大件分部实现净利润109.81亿元,远高于其他分部。同期,供应链及国际分部对营收增长的贡献持续增长,但却以亏损为代价,净利润下滑-147.78%。
一直以来,顺丰的供应链和国际业务都是都是与中国的跨境电商、制造业企业一起协同出海。可以说,中企出海的前景,就等于是顺丰顺丰的供应链和国际业务的增长前景。
不过,近年来,国际物流市场竞争激烈,极兔、菜鸟等企业加速布局东南亚等地,价格战压力较大。比如在2024年,极兔速递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 3.2个百分点,达到 28.6%,这也对顺丰在当地业务的开展和盈利造成了阻碍 。
另一方面,顺丰在国际业务上处于快速扩张阶段,需要在航线开辟、货运飞机租赁或购置、海外网点建设、人员招聘与培训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比如顺丰在2024年财报中表示,中国至南亚及欧美部分地区的航班数量均翻倍。公司全货机航线触达的国际航站在亚洲区域增加至10个、欧美等区域增加至8个,并于新加坡投入空侧场地,提升中国至新加坡及东南亚的跨境次日达能力。
同时,顺丰即时配送分部虽然在2024年净利润大幅度提升,但仅有1.32亿元,占比偏小,还未形成主要盈利的贡献点。
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在整个速运及大件分部,能够为顺丰贡献稳定收入和利润的,其实也只有时效快递。
一方面,经济快递对顺丰来说并不算是长项,毕竟该业务的重点在于为电商客户提供高性价比服务,竞争激励,又需要紧贴电商平台;快运、冷运及医药业务基本属于2B业务,需要持续开拓企业客户,仍处于增长期。
截图来源于企业财报
但是,当前,作为营收和利润支柱,顺丰速运及大件分部2024年的增速仅为7.1%,其中占大头的时效快递增速也只有5.85%,经济快递的增长也是个位数。
这也意味着,如果无法迅速在核心业务之外找到新增量,或是避开行业价格战,即便顺丰有着很强的“抠钱”能力,可能也无法持续保持当前的盈利水平。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