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公告,大涨转大跌。
5月26日,海辰药业(300584.sz)低开低走,盘中一度跌近16%,截至收盘,股价跌9.56%,报31.80元。此前一周,该股还收获了两个20cm涨停。
消息面上,海辰药业此前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关注到近期固态电池概念受到资本市场关注度较高,公司子公司安庆汇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汇辰科技”)参与设立的相关合资公司,尚未向客户送样及形成订单,预计对公司本年度利润不构成重大影响。
今年5月15日,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展览会(cibf)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启幕,海辰药业早前在互动平台表示,控股子公司汇辰科技首次亮相展会,对外展示公司所有电子材料产品。在cifb官方公布的展商名单中,确有汇辰科技身影。
图源自深交所互动易
展会开幕当日,也有投资者通过互动平台向海辰药业提问,公司在深圳cibf国际电池技术展览会上展示了哪些具体的电子材料产品,也问及合资公司有哪些产品已经量产,但海辰药业并未就此作出回复。
但这没有影响公司股价起飞。15日至23日,海辰药业股价累计上涨79.20%。
因为搭上热点概念而股价大涨,已经不止一次发生在海辰药业身上,曾创下三倍牛股神话就是因为搭上了新冠药概念。作为一家靠仿制药赚钱的企业,在集采政策与行业卷创新的大趋势下,转型跨界谋求新增长无可厚非,但海辰药业的多次跨界都虎头蛇尾,“蹭热点”痕迹更明显。
抱上“大腿”,跨界固态电池仅3个月
这一次,以仿制药起家的海辰药业进军了固态电池领域。
今年1月14日,海辰药业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汇辰科技与四川赛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赛科动力”)等五方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四川洛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四川洛辰”),主要投资从事新能源及电子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专利许可及技术服务的业务。
天眼查数据显示,四川洛辰注册资本2000万元,汇辰科技认缴820万元,持股41%,为控股股东,赛科动力认缴500万元,持股25%,为第二大股东。
赛科动力注册成立于2025年1月9日,为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简称“四川新能源”)在四川省宜宾市科技转化所孵化落地的固态电池公司。而成立于2020年的四川新能源,是四川省《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2020年度工作要点》重点支持的创新平台,由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团队带头发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是固态电池技术方面,该团队成果显著。
在四川洛辰,大股东负责产业化,二股东提供技术支持。
据此前公告介绍,汇辰科技负责合资公司产品中试、放大等的全部资金、设备、生产场地等投入,赛科动力负责合资公司产品的技术研发及中试工艺交接,双方及关联方不得再单独进行新能源电池相关粘合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合资公司成立至今3个月,进展如何?
海辰药业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四川洛辰于2025年2月11日成立并完成工商登记,聚焦于包括固态电池在内的新能源电池相关粘合剂材料的开发、优化、及产业化。截至目前,四川洛辰正在进行相关粘合剂产品的小试工艺开发,尚未向客户送样及形成订单。
有热点的地方,就有子公司身影
回头来看,海辰药业在互动平台提到,子公司汇辰科技首次亮相cibf,将对外展示公司所有电子材料。
有意思的是,汇辰科技成立于2019年,成立之初的名称是“安庆汇辰药业有限公司”(同“安庆汇辰”“汇辰药业”),是海辰药业多次跨界布局的实施主体。在参与设立聚焦于固态电池的四川洛辰之前,这家子公司还在2022年押注了两大风口——新冠药、锂电池。
2022年2月20日,海辰药业公告称,汇辰科技取得生产新冠药奈玛特韦原料药及其中间体建设的项目备案。仅4天后,公司就在回复深交所关注函时指出,其研究的奈玛特韦原料药和制剂未获得辉瑞授权,相关原料药和制剂受到专利权保护,存在无法继续研发及申报原料药、无法继续进行制剂研发、无法形成销售、上市销售被追溯侵权责任等法律风险。
图源自公司公告(2022年2月20日)
但在市场情绪催动下,海辰药业股价于2022年3月18日冲至86.49元/股的历史高位,一举成为三倍牛股。
海辰药业也并未对新冠药死心,2022年6月,公司又公布了拟不超过4亿元的定增预案,再度加码新冠药,出人意料的是,公司同时还宣布了另一跨界项目——锂电池。
根据彼时公告,海辰药业计划将募集的1.5亿元用于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抗新冠原料药关键中间体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总额为2.71亿元,汇辰科技是项目实施主体。
疫情期间,不止一家医药企业垂涎于新冠药巨大的市场红利,奋力踮脚以期摘获红利,身处医药产业,海辰药业执着于此情有可原。但新冠药还没站稳脚跟,公司又跨界进入全新领域,当时海辰药业给出了一堆理由,核心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业务模式受到医药行业政策影响,充满不确定性,公司要加快产品结构转型,在分析了新能源电池产业链、评估了自身研发实力后,公司决定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制造划入业务范围。
图源自公司公告(2022年6月10日)
不过,上述定增计划已经在2023年2月公告撤回申请,正式终止。
但就公开资料来看,汇辰科技并未止步于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更进一步。于2024年8月,“汇辰药业”更名为“汇辰科技”,同年11月27日,海辰药业董秘表示,汇辰科技的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已经具备了试生产条件,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布局日渐成熟。
海辰药业也开启了“医药+新能源”双主业格局。只是,就收入结构来看,海辰药业当前营收全部来自医药制造业务,其入局了3年的新能源产业尚未有任何业绩贡献。
新冠药、锂电池、固态电池,还不是海辰药业被贴上“蹭热点”标签的全部,更早一点,公司在2017年还曾谋求创新药布局,收购了意大利肿瘤药创新研发公司nerviano medical sciences group s.r.l(简称“nms集团”)90%的股权。但海辰药业目前尚无任何创新药产品获批。
此外,海辰药业也曾现身于幽门螺杆菌概念、肝炎概念、猴痘概念等多个热点领域,引发市场关注。
从财务表现来看,海辰药业在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难题。2020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数据每况愈下,出现五连降,从2019年的9.25亿元年度收入减少至2024年的5.04亿元,到了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6.43%至1.43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增速12.57%,明显慢于营收。
公司谋求多元化业务布局,以打开未来增长空间,但截至目前,仍是只见热点概念增多,不见收入结构改变。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曹晟源)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