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超快充技术更是一路“狂飙”。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领域,超快充都已成为行业与社会关注的焦点。
5月20日,巨湾技研完成了充电新国标发布后的行业首次公开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基于 800a 国标充电桩,其 xfc 极快充电池在 5%-63% soc 区间充电耗时仅 3 分 58 秒,较兆瓦闪充时间快 62秒;5 分钟充入 54.54kwh 电量(5%-78% soc),平均充电倍率达 8.8c,超越友商在 1000a 非国标桩上的表现。
2024 年底,大功率充电新国标全面出台。其中,对充电接口的电压及电流有明确规定,电流上限从250a提升至800a,电压上限从1000v提升到1500v,该标准覆盖充电桩枪头与车载充电插座。此规定综合考量安全性、成本及能效,既为充电安全预留冗余空间,又需兼容新旧国标接口,避免因电流提升导致元器件升级成本呈几何级增长。
在充电新国标行业首次公开测试中,巨湾技研已量产的成熟电池产品通过软件升级实现了性能跃升。搭载该电池的 2022 款 aion v plus 车型,经软件升级后,0-80% soc 区间持续平均倍率超 8c,20%-70% soc 区间可突破更高倍率。
也就是说,基于充电新国际,巨湾技研已量产的超充电池产品经过软件迭代后性能大幅提升,相较于行业领先水平仍保留一定优势。
巨湾技研测试数据
巨湾技研总裁裴锋认为,超快充将成为电动车的标配,正如手动挡升级为自动挡一样,"无超充,不电动" 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800a是当前我国直流充电接口电流能力的稳妥规定,其中包含着安全性、成本问题及提升功效的综合考量。
他说道,巨湾技研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始终将场景需求纳入重要的考量范畴,以高标准技术打造卓越的硬件性能。此次充电新国标的升级,巨湾电池更是展现出独特优势,只需实施软件更新,便能充分释放硬件所蕴含的强劲性能。以真正实现 "技术平权,共享科技之美"为目标,巨湾技研正在开发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xfc 极快充电池产品,即将量产上市。
在技术层面,巨湾 xfc 极快充电池减少对峰值功率的关注,强调恒定、可持续性的充电功率。
裴锋认为,0-80%soc快充区间是否能全过程高功率超充是检验超快充的硬核标准,做到全域恒功率超充才是真超充。巨湾xfc极快充电池具备峰值16c的能力,但采用全程恒流充电策略,测试中均值倍率稳定在 8.8c。相对的,一些超充电池采用非恒流充电策略,最初短期峰值电流为1000a,充电倍率达到10c,甚至更高,随后c率持续下降。这种充电策略峰值上限高,需要更大更贵或非标的充电桩,车身上的充电插座也是非标的,导致适用性受限。
在具备超高倍率的同时,凭借先进的材料工艺和创新的结构设计,巨湾xfc极快充/超快充还具备长寿命的特点。据介绍,其常温超快充循环圈数高达3000次,且在频繁的超充使用过程中,电池衰减程度小,能始终维持稳定的性能输出,长期使用的可靠性更有保障。
在测试现场,巨湾技研还展示了目前在电池健康监测平台后台,行驶里程最长的巨湾电池包里程数已超过31万公里,且状态良好,衰减程度低于5%。
超快充电池对于制造工序有着苛刻的精度及可靠性要求。巨湾技研正加速推进高端产能建设,巨湾技研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于2022年5月启动建设,2024年已实现全面投产,标志着巨湾率先成为实现超快充/极快充动力电池规模化量产的企业。
在适应充电新国标加速推动超充普及的同时,巨湾技研在先进新材料、下一代新型储能器件等硬核、高端、前沿的科技领域也储备了丰厚技术,实现了一系列创新突破。
据介绍,巨湾技研正在围绕高能密和高倍率双体系研发新一代固态电池技术,其最高能量密能达到450wh/kg,最高充电倍率达到6c。
裴锋说,目前巨湾技研已获得了国家级重大项目支持,成为“固态电池复合固态电解质研发与产业化生产”承接单位,有望在3-5 年内实现“超快充+高能量密度”的双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