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产化信创向纵深推进,中国企业正面临双重命题:既要保证自主安全,不被技术封锁裹挟,又要把握AI和大模型技术带来的智能化转型机遇。这场变革的本质,是加快构建从芯片到软件、从算力到生态系统的完整自主技术闭环。
而算力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盘活技术生态的核心支点,是构建“可用、可控、安全”的国产化信息技术体系的关键。因此国产化算力的突破,无疑代表了整个信创产业的突破。
从“能用”到“好用”,国产算力的技术突围
根据亿欧智库《2024信创产业新发展趋势及百强报告》显示:伴随信创产业的发展,国产化推进逐步由政策驱动转向政策+市场双驱动,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而从产品层面,包括服务器在内的整机占据了整体市场的30%,是信创产业发力的重点。
市场这个新的驱动力的产生,源自国产算力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代表着国产算力产业从早期的“能用”逐步迈向“好用”,并在生态、性能和性价比上形成独特优势,其中,海光技术路线凭借生态兼容性、研发迭代、性能优势和安全性,成为国产算力崛起的重要代表。
首先,在众多国产技术路线中,海光的策略最具生态优势,它既保持了x86生态的兼容性,又在微架构和安全可控层面实现自主创新,有效解决了国产芯片长期面临的生态壁垒问题。
特别是金融、电信等大行业对代码兼容性敏感度极高,并不愿意承担业务系统迁移过程中存在的改造风险。而C86体系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x86生态的完整兼容设计,实现业务系统平滑过渡。某金融行业和某三甲医院的实际案例显示,将x86业务迁移至海光C86架构硬件的代码修改量不到5%,这种平滑迁移能力使其在金融、电信、互联网、医疗、交通等强生态依赖领域快速打开市场。
其次,国产算力走向质变,既要在性能上逼近国际主流水平,更药在技术长期演进上保证自主迭代性。
以海光处理器为例,其基于x86架构的深度优化,使得SPECint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95%以上。同时海光通过交叉授权,永久拥有x86指令集的完整源代码,为持续的自研迭代提供了保障。目前海光已通过独立微架构设计实现核心IP完全自主,这种“开放兼容+自主迭代”的模式,也为国产CPU探索出一条可规模复制的突围路径。
最后,国产化创新同样要注重安全合规与业务效能的匹配。
对此,海光通过“三层防护”构建安全体系:硬件层内置集成国密算法加速引擎,系统层支持可信启动链,应用层提供内存加密扩展指令。同时,海光C86系列处理器在加载安全模块的情况下将性能损耗控制在1%以内,并保持每代至少15%-30%的性能提升,在国产芯片中率先实现性能与安全的双重达标,完成了安全基线达标与商业价值存续的平衡。
客观地说,海光路线的成熟与崛起,标志着国产算力已从“替代者”向“引领者”转变。
全栈国产化,构建安全可控的算力底座
以中科可控推出100%全国产化服务器R6250H0为例,作为一款高端2U双路机架式服务器,构建了高效计算、安全可靠、灵活扩展的三重技术保障体系。
在性能方面,R6250H0搭载2颗国产处理器,满足高并发、低延迟的业务需求。通过全闪NVMe SSD配置,搭配PCIe 5.0高速通道,实现内存带宽与IO性能的双重突破。这些技术能力,证明了国产服务器的性能已经达到能够比肩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也彰显了顶级的国产服务器,必须能够灵活适应不同行业的多样化算力需求,R6250H0正是在这一方面树立了标杆。
而R6250H0最大的亮点是全栈国产化理念,实现从核心部件、通用部件、软件等全栈100%国产,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应用体验。目前,R6250H0的系统主板、BMC管理板、硬盘背板及风扇板等核心板卡的国产化率达到100%。不仅各接口完美兼容,板卡间的协同优化也使服务器性能、可靠性得以大幅跃升。
特别是在通用部件层面,国产化部件已全面应用于存储、内存、网卡等关键模块。
比如自研的存储设备控制器可以高效调配硬件资源,优化了读写策略,有效提升了设备寿命和性能。其中,HBA卡、RAID卡实现从固件到驱动实现100%代码自主化;
内存方面,通过信号调优,R6250H0实现了国产内存的高频稳定运行,并与服务器其他国产化硬件保持良好兼容性;
网卡方面,采用全自主架构设计,实现100%国产化,在架构创新实现性能与能耗兼顾,虚拟化场景下,端到端传输时延低至8μs,性能指标全面突破行业水准,同时功耗低至5.5Kw,远低于主流产品。
客观地说,这种全栈国产化能力,从根本上摆脱外部技术依赖,构建自主可控的算力体系。并通过自主研发与优化带来性能突破,实现硬件高效协同,满足复杂场景需求,切实推动算力服务从“可用”向“好用”进阶。
赋能千行百业,打造数字经济的“中国芯”
事实上,国产化算力到底能否承担起数字经济建设的重担,除了在核心技术上追赶和弥补差距,在行业场景中落地,并为大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效算力,才是国产化算力崛起的标志。
目前,海光已经构建起完整的整机产品覆盖全场景应用,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务、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交通、医疗、企业等重要行业领域。
其核心逻辑就在于,让核心技术在场景中不断“磨炼”,并由场景反馈到需求,进一步提升技术在场景中的适用性。
比如在金融行业,数据安全与交易效率是核心诉求。仍以R6250H0为例,其支持SM2/SM3国密算法,并通过CSV 3.0加密技术提升数据处理效率,能够满足金融系统对高频交易和实时风控的需求。同时,其低至8μs的网络传输延迟,确保了支付、清算等业务的流畅性,全国产化的架构也彻底消除了因海外技术限制导致的潜在风险。
再比如电信与云计算领域,高并发处理和能效比是关键挑战。R6250H0的双路处理器设计与PCIe 5.0通道,使其能够轻松应对5G核心网、边缘计算等场景的海量数据调度需求;同时其虚拟化优化能力进一步降低了端到端延迟,提升了云服务的响应速度。此外,R6250H0的功耗低至5.5Kw,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对于数据中心的大规模部署至关重要。
而在能源与智能制造领域,设备的稳定性和长周期运行是刚需。R6250H0通过RAS特性和多维故障诊断方案,实现了“零停机”的高可靠性,非常适合电力调度、工业控制系统等关键场景。
一面是以海光为“轴心”建立起来的国产化算力生态,另一面则是由海光生态下成长起来,拥有全栈国产化能力的优秀产品。
国产化算力的崛起,不仅是一场技术攻坚的胜利,更是一场生态信心的重建。以海光为代表的自主技术路线,通过兼容开放的生态策略、持续迭代的性能突破和全栈安全的体系设计,正成为算力国产化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