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高寒缺氧、大风凛冽、冻土坚实,西藏那曲曾经号称是全国唯一没有树的城市。然而,这将永远成为历史。那曲城镇,第一次染上了数万棵树萌生出的绿意。
那曲为什么会发生惊人的改变?跟随科技日报调查的视角,读者被深层的答案所吸引。至少有三个重要因素,激发并释放出了科技的神奇力量,让高原之城那曲发生了巨变。

其一,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信念。那曲人不是没有试种过树。然而,要想突破天寒、地冻、土薄、辐射强、风大风多等五大困难,没有现成路子可循,要不断打破认知障碍——没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是不行的。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的确如此!长达数年的探索证明,“在那曲种树”是开拓者才能拿下的任务,是勇敢者才能找到的答案。
其二,“揭榜挂帅”全链条机制。为什么说是全链条机制?因为“揭榜挂帅”作为一套开放的创新体系,不只是解决某个环节的问题。其中,尤为关键的是把科研管理和科研激励统筹起来,坚持效果和成果导向,把丰富的资源和多元的力量调动起来。2016年11月,科技部“十三五”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启动了西藏那曲地区城镇植树关键技术研发与绿化模式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那曲项目)。通过揭榜挂帅,内蒙古库布其治沙企业亿利集团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向那曲恶劣的自然环境成功发起了挑战。从土壤改良、树苗繁育再到管养管护,面对高原种树这个系统工程,只有多单位联手、高强度投入,才能确保攻坚克难、成功突围。

(图片来源于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
其三,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之路。仅以繁育树苗为例,为了绿树成荫,先要让根扎下来。但在那曲,满足杨、柳等扦插繁育温度需求的时间只有6月至9月,不足100天,难以完好生根。实践证明,那曲用的种苗最好在那曲就地繁殖,按照植物繁育需求在那曲创造适宜的小环境。如果不敬畏、尊重和顺应自然,就很难对当地自然环境认识清楚,也很难系统地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路径。
如今,那曲项目基地苗木连续成功越冬,平均越冬保存率75%以上,目前苗木保有量30多万株。唯有继续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方能在实践中不断锐意创新,加快推进技术转化和成果落地,让广漠的高寒地区城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杨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杨耀烨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胡俊